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
本文选题:旅游景区 + 空间结构 ; 参考:《热带地理》2013年03期
【摘要】:旅游景区空间结构处在不断演化和发展中,具有等级性、层次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以武汉市2002年和2011年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为研究对象,运用最邻近指数、Moran’s/指数和集聚维数,结合GeoDa、ArcGIS空间分析工具,从不同角度系统分析了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的演化特征,并分析了其经济社会环境、旅游发展政策、交通发展状况以及旅游者行为等因素在武汉市旅游景区空间结构演化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武汉市旅游景区"双组团"的空间分布密度不断增强;2)旅游景区"中密周疏"的空间分布格局有所减弱;3)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在不同地域单元呈现负空间自相关性特征;4)旅游景区空间结构逐渐由简单向复杂演化,不断趋于完善,但空间结构具有不稳定性。
[Abstract]: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s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evolution and development, which is a complex system with hierarchical and hierarchical characteristics. Taking the national A class tourist attractions in Wuhan in 2002 and 2011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the nearest neighbor index (Moran) / index and gathering dimension, combined with the GeoDaan ArcGIS spatial analysis tool,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Wuhan tourist attractions from different angles, and analyzes its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ourism development policies. The role of Traffic Development and tourist behavior in the Evolution of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in Wuhan C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double groups" in Wuhan is increasing. (2)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dense Zhou Shu" in tourist spots is weakened. 3)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t spots is negative in different geographical units.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evolves from simplicity to complexity. But the spatial structure is unstable.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09CJY037) 武汉市社科基金资助项目(11045)
【分类号】:TU984.18;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龙;鄢浩;;武汉城市圈与山东半岛城市群比较研究[J];山西建筑;2010年24期
2 肖志斌,唐锦春,,孙炳楠;大跨板片空间结构的超级有限元分析[J];计算力学学报;1994年04期
3 宋启林;加速建立适应我国特点的城市土地空间结构理论[J];华中建筑;1997年03期
4 刘铁林,王锦生;空间结构的非时间步参数时间有限元法[J];辽宁工学院学报;1997年03期
5 何素芳,黄伟雄,李凡,王贵勇,黄金国,李森;佛山市城镇体系空间结构研究[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6 ;简讯[J];钢结构;2004年06期
7 吴承照;城市旅游的空间单元与空间结构[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3期
8 童明,戴晓辉,李晴,田宝江;社区的空间结构与职能组织——以上海市江宁路街道社区规划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5年04期
9 段云鹏;刘京红;;我国城市居住郊区化对策研究[J];山西建筑;2006年01期
10 方维慰;;信息技术与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实现大跨度钢屋盖轻量化[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2 刘锡霖;陶明霞;;螺栓球节点网架局部焊接问题初探[A];2008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蓝天;;空间结构的十年—从中国看世界[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4 尹德钰;刘善维;;山西省空间结构十年来的发展与展望[A];第六届空间结构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6年
5 ;关于成立“空间结构委员会"的倡议[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6 ;第五届空间结构学术交流会会议纪要[A];空间结构委员会二十周年纪念(1982-2002)[C];2002年
7 涂远军;吴金志;张毅刚;;钢管贯通焊接空心球节点试验研究[A];第七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仕统;;空间结构新分类与屋盖钢结构轻量化[A];第四届粤港澳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卓新;董石麟;;基于仿生学的空间结构形体设计[A];第三届全国现代结构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李亚明;周晓峰;;新型复杂空间结构设计与研究[A];建筑结构(2009·增刊)——第二届全国建筑结构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周海霞 通讯员 李铭真;三大旅游景区建星级厕所[N];巴音郭楞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张华;钢结构建筑优化设计尤为重要[N];建筑时报;2007年
3 撰稿 于民劲 李会鹏;突进代建新兴领域 构筑城市基础平台[N];长江日报;2007年
4 ;推广预拌砂浆 助力节能减排[N];中国建设报;2008年
5 雪峰;武汉市规划局来我市考察[N];咸宁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吴远根 通讯员 熊威;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扶持企业做大做强[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林古元;武汉:城建大盘出炉 5年建成路网骨架[N];中华建筑报;2007年
8 陈红梅邋通讯员 崔伟;武汉 落实十七大精神 抓好建设工作[N];中国建设报;2007年
9 黎昌政;湖北暴雪:发红色预警,武汉冻裂多处水管[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10 郑春波邋通讯员 左喜波;新八集团科技创新结硕果[N];中国建设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宁;索杆膜空间结构协同分析理论及风振响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2 高福聚;空间结构仿生工程学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2年
3 何浩祥;空间结构健康监测的理论与试验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4 牛雄;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南宁特大城市空间结构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周捷;大城市边缘区理论及对策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浩;城镇群落自然演化规律初探[D];重庆大学;2008年
7 胡华;夜态城市[D];天津大学;2008年
8 刘淑英;发达地区小城镇结构转型及其保障体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王志军;上海“一城九镇”空间结构及形态类型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田鹏刚;空间结构智能稳定控制的基本理论与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康曼;中国传统人文景观的现代开发利用[D];河北大学;2010年
2 卢文平;武汉市步行街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蔡婵静;城市绿色廊道的结构与功能及景观生态规划方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4 鲁晓勋;区域一体化视野下大西安都市圈空间结构发展问题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5 胡敏娴;徽州古村落人居环境空间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6 罗心珂;武汉市湖泊型旅游度假区规划初探[D];华中农业大学;2007年
7 周李春;武汉居住区水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谌彤;武汉近代银行建筑设计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9 周雯文;武汉市城市开放空间景观格局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10 梁青;城市居住空间的新秩序性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9295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792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