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客视角的旅游地主客交往行为研究
本文选题:主客交往 + 行为分类 ; 参考:《学习与实践》2015年04期
【摘要】:文章基于游客的视角,运用关键事件技术的方法对我国游客在旅游目的地与东道主的交往行为进行了分类,并探索了主客交往行为对游客产生的影响。文章的研究结论强调了东道主在目的地营销中的地位与作用,为促进旅游目的地营销效果,基于主客交往影响机制模型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Abstract]: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tourists, this paper classifies the communication behavior between Chinese tourists and their hosts by using the method of key event technology, and probes into the influence of subject-guest communication behavior on tourists. The conclusion of this paper emphasiz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the host in the destination marketing.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ffect of tourism destination marketing, the corresponding policy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based on the model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subjective and guest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4AJY024) 中央高校专项基本科研业务费基金项目(Csy14005)资助
【分类号】:F592;F713.5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宏梅;陆林;;主客交往偏好对目的地形象和游客满意度的影响——以广西阳朔为例[J];地理研究;2010年06期
2 李天元;向招明;;目的地旅游产品中的好客精神及其培育[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赵平;社会交换理论在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中的应用[J];旅游科学;1998年04期
4 Philip Pearce;Maoying Wu;祝春敏;;旅游目的地开发的内生式营销[J];旅游学刊;2013年02期
5 银成钺;杨雪;王影;;基于关键事件技术的服务业顾客间互动行为研究[J];预测;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基于社会成本理论的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吴露岚;黄燕玲;;游客对旅游公共信息服务的满意度研究——以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为例[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10期
3 施秀梅;;国内旅游目的地游客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年18期
4 赵雪雁;;生计资本对农牧民生活满意度的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研究;2011年04期
5 陈金华;周灵飞;;海岛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以福建东山岛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6 刘民坤;;国内旅游社会影响研究反思[J];旅游论坛;2010年01期
7 蒋婷;;顾客间互动的质性探索和理论模型构建——以高星级饭店为例[J];旅游论坛;2012年02期
8 赵晓煜;曹忠鹏;张昊;;顾客之间的感知相容性与其行为意向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年06期
9 方岚;;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旅游规划价值观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年10期
10 张俊英;马耀峰;;宗教旅游地居民对旅游效应的感知态度实证研究——以塔尔寺景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剑;彭建;;基于结构方程的旅游地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与参与意愿研究——以樟江风景名胜区为例[A];2014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4年
2 周玮;黄震方;;基于城市记忆的文化旅游地游后感知维度分异与机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为例[A];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耀锋;旅游地文化生产的支持性社会结构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2 谢雪梅;入境游客旅游地意向认知的性别差异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3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4 江民锦;旅游业对井冈山区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5 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测评及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王忠福;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8 蒋婷;体验视角下顾客间互动对再惠顾意愿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2年
9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霞;街区记忆与旅游认同[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娜;五常市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席文;福建土楼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莫凡;旅游对目的地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4 曾建英;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媒体与游客满意度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刘莉丽;上海市居民对2010世博会影响的感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玉珏;基于服务接触理论的高校教学感知质量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7 沈誉;基于顾客价值的顾客维系与提升策略[D];华东理工大学;2012年
8 蒋敬;旅游发展对民族社区乡土特征影响的实证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敏娴;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10 王晓辉;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交流和互动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志雄;何昊;;顾客间交互质量管理与控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年03期
2 黄燕玲;黄震方;;农业旅游地游客感知结构模型与应用——以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8年06期
3 申葆嘉;论旅游接待地的社会压力问题[J];旅游学刊;1992年03期
4 刘振礼;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影响及对策[J];旅游学刊;1992年03期
5 王大悟;满意度·敬业度·认同度——关于旅游企业服务利润链的另类思考[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6 李东和;张捷;杨效忠;;“旅游罩”现象的实证研究——以九寨沟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3期
7 陈楠;白凯;乔光辉;朴根秀;;入境游客对中国传统文化旅游产品满意度的实证研究——以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为例[J];旅游学刊;2008年06期
8 刘赵平;再论旅游对接待地的社会文化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J];旅游学刊;1998年01期
9 欧阳军;跨文化旅游中文化相互作用的弹簧机制[J];人文地理;2003年01期
10 曹宁,郭舒,隋鑫;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研究提纲[J];社会科学家;200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梦;范宝德;;一主多元文化背景下的交往行为合理性[J];改革与开放;2013年02期
2 王静文;;社会交往行为功利化的原因与对策探析[J];职业时空;2011年05期
3 汤云刚;;交往行为理论下澳门外劳社会认同的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傅永军;;语言、理解与交往行为的意义解释——论哈贝马斯交往理论的诠释学意识(提要)[A];全国“当代西方哲学的新进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8年
2 张庆熊;;语言、世界和交往行为——评哈贝马斯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的继承和批评[A];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第三届国外马克思主义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邹天剑;规范交往行为[N];解放军报;2002年
2 吴松;交往:为了理解与信任[N];学习时报;2002年
3 赵应波、特约通讯员 吴超;纯洁人际关系 培养高尚情操[N];解放军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娜;从话语分析理论与实践视角解读我国教练员与媒体的交往行为[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林颖;论交往行为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闫鹏展;网络传播中的交往行为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吴倩倩;城市高年级小学生交往行为的价值取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三武;交往行为理论视野下英语学术语篇中元话语的交往行为意义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4年
6 李玉媛;交往行为理论视阈下的微博理想言谈情境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7 陈英;日常生活中的法初探[D];中国政法大学;2010年
8 翟荣策;民主的商谈理论[D];吉林大学;2007年
9 庞建萍;幼儿交往策略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宝成;论哈贝马斯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歧途[D];吉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097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097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