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遗产地政府主导开发模式的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
本文选题:旅游开发模式 +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 ; 参考:《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3年02期
【摘要】:科学评价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监测其实施效果,对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的状况和水平作出合理评定,既能全面深入地挖掘村落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蕴涵的内涵,又能诊断出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对促进村落遗产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在文献研究和专家调查的基础上,构建村落遗产地政府主导开发模式评价指标体系,以开平碉楼与村落为例,采用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村落遗产地政府主导开发模式进行定量评价,以期为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Abstract]: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l of the village heritage, monitoring its implementation effect, and making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of the status and level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heritage can not only fully and deeply excavate the connotation of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mode of the village heritage. It can also diagnose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which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the village heritage areas. On the basis of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expert investigation,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mode of village heritage area is constructed, taking Kaiping Diaolou and village as an example. The multi-level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i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government-led development mode in the village heritage areas in order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local tourism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to make scientific decisions.
【作者单位】: 五邑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青年基金项目(11YJC630201)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10152902001 000005) 广东高校优秀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育苗工程)项目(WYM10102)
【分类号】:F592.7;K878;O1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永莉;王洪军;郑宝仁;;皖南古村落旅游景观资源再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2 鲁政,周浩明;世界遗产整体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以皖南黟县宏村为例[J];规划师;2004年04期
3 朱晓明;试论古村落的评价标准[J];古建园林技术;2001年04期
4 陈腊娇;冯利华;沈红;孙立峰;;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的比较——金华市诸葛八卦村和郭洞村实证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4期
5 谭伟明;;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综述[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6 梁德阔,王邦虎;世界遗产地西递、宏村经营管理体制探索(上)[J];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李德明;程久苗;;古村落西递旅游环境质量评估研究[J];黄山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8 邹统钎;李飞;;社区主导的古村落遗产旅游发展模式研究——以北京市门头沟爨底下古村为例[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程乾;付俊;;基于游客感知的古村落旅游资源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0年02期
10 方志远,冯淑华;江西古村落的空间分析及旅游开发比较[J];江西社会科学;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应天煜;中国古村落旅游“公社化”开发模式及其权力关系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王燕华;利益主体视角下的古村落旅游经营模式探讨[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8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娅;赵炜;;成都古镇综合价值评价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程瑾鹤;吴友强;薛峰;;旅游体验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初探——以桂林漓江古东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3 韦传慧;张兆干;;经济欠发达地区有利于贫困人口的旅游业发展策略——以安徽省舒城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4 孙飒;;论体验经济时代乡村旅游的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5 闫喜琴;;论古村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3期
6 刘冰清;刘景慧;;荆坪古村旅游发展条件及对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7 陈文捷;黄荣娟;温丽玲;;国内古民居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3期
8 任俊英;吴江;;我国古村落旅游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9期
9 宇世明;宋书巧;屠爽爽;;广西古村落乡村旅游开发的思考——以南宁市扬美古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10 郭琴;林媚珍;莫星;;小洲村古村落旅游开发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传桐;;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策略研究——基于昌乐县营丘镇的调查[A];2011全国休闲农业创新发展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霖;;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营销策略的新变化[A];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文娟;;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初探[A];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2004年卷)[C];2004年
4 侯晓敏;;国内外乡村旅游研究综述[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车震宇;王海涛;;世界建筑遗产沙溪寺登村保护的经验与启示[A];建筑历史与理论第十辑(首届中国建筑史学全国青年学者优秀学术论文评选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徐克帅;蒋盈;;古村落老年居民环境感知的历时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7 白伟岚;姜坤;李金路;;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原真性保护——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为例[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8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祥武;;偏远型乡村旅游地体验型产品开发与设计研究——以皖西大别山区为例[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邓阿岚;李庆雷;郭喜梅;;民族社区参与乡村旅游的障碍及模式研究——以西双版纳旅游地为对象[A];第十六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2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4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永博;文化遗产旅游景观意象结构性评价与信息化传播[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8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杨星星;清代归善县客家围屋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2 李爱华;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刘婕;基于旅游体验的湖泊度假区游客满意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5 祝勤玫;基于社区参与和影响感知的乡村旅游和谐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王灿灿;乡村旅游组织模式的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姚丹丽;乡村旅游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8 李艳;基于体验视角的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9 贾秀禹;中国景观村落的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10 王海涛;旅游城市化背景下的旅游村落形态发展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长征,夏娃,翟芸;对皖南古民居原真性保护的思考[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1期
2 彭守仁;“徽州古民居之奥秘”——论古建筑形式与功能关系[J];安徽建筑;1996年Z1期
3 卢松,杨钊,陆林,梁栋栋,王咏,王莉;西递国内游客特征、旅游动机及旅游效果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4 卢松,陆林,凌善金;世界文化遗产西递、宏村旅游资源开发的初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咏;陆林;章德辉;陶平;王莉;;古村落型旅游地管理体制研究——以黟县西递、宏村为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刘沛林;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制度的建立[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1期
7 江五七,陈豫;江南水乡古镇旅游传统遗韵的开发与保护[J];商业研究;2003年08期
8 戴志坚;培田古民居的建筑文化特色[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年04期
9 阮仪三,肖建莉;寻求遗产保护和旅游发展的“双赢”之路[J];城市规划;2003年06期
10 曹丽娟;从世界遗产到国家遗产、地方遗产体系[J];城市规划;2004年08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卢松;古村落旅游地旅游环境容量及客流特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昌雪;皖南古村落旅游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4年
3 曹国新;文化古村落:一类独立的旅游资源[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黄昆;利益相关者理论在旅游地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王敏娴;乡村旅游社区参与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6 朱晓翔;我国古村落旅游资源及其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5年
7 张义烈;乡村精英与农村社区发展[D];广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亚芬;贾铁飞;;旅游开发的生态安全导向模式及其实证研究——以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开发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年06期
2 朱苏加;郭凤云;张秋娈;路紫;;农村居民点水土保持建设中实施旅游开发模式的研究[J];河北省科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荐洪梅;李辅斌;;青岛市名人资源旅游开发研究[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4 陈峰;体育旅游产业的开发模式及其可持续发展的探讨[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01年02期
5 徐嵩龄;论碧峰峡旅游开发模式的意义——兼论“一般风景类土地资源”与“遗产资源”的旅游经营异同[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黄金火;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草)区旅游开发探讨[J];生态学杂志;2005年08期
7 凡丹;;旅游资源生态位理论在长阳地区保护性旅游开发中的应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8 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预警模型研究[J];统计与决策;2009年04期
9 孔庆蕊;孙虎;;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江西农业学报;2009年12期
10 马帅;袁书琪;;比干文化与妈祖文化的整合旅游开发[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韩炜;;国内外世界遗产地旅游开发模式研究综述[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李悦铮;杨新宇;黄丹;;群岛旅游开发的吉美模式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陈耀;;“旅游境区”研究——以海南旅游创新发展的探索为例[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谢占宇;郝鸥;张勇;;沈阳少数民族县镇“大旅游格局”产业可循环机制的培育研究[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相娜;;探索古镇保护与开发之路——以瑷珲古镇保护规划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胡荣胜;;欠发达、欠开发地区新农村建设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初探[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7 郝帅帅;;旅游区位理论研究[A];区域旅游:创新与转型——第十四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暨第二届海南国际旅游岛大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李悦铮;俞金国;王恒;刘伟;李红波;;海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创新研究——以大连长山群岛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9 李悦铮;俞金国;王恒;刘伟;李红波;;海岛旅游度假区规划创新研究——以大连长山群岛为例[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康青;;在甘孜州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现状、问题、对策[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巅峰智业集团达沃斯巅峰旅游规划设计院 齐晓波;脆弱性旅游资源的三圈层旅游开发模式[N];中国旅游报;2011年
2 张广瑞;电厂、旅游与经济模式[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孟学军 杨树 王聚芬;风光这边独好[N];河北经济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周岩森;河南旅游开发应走新路[N];河南日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应洁;引进国际马戏城 建厦门的“迪士尼”[N];厦门日报;2011年
6 刘思敏 刘理科;辩证否定催生新“碧峰峡模式”[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贵州记者站 欧阳昌佩;天龙古镇开发启示录[N];中国旅游报;2002年
8 ;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潜力凸显[N];中国旅游报;2003年
9 王宝恒;工业旅游开发之工业企业主导模式浅析[N];中国旅游报;2003年
10 金戈;中国古城镇旅游南浔论剑[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天翼;贵州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穆彪;贵州森林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综合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3 傅广海;四川省甘孜州温泉类型、成因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司军敏;西安大遗址保护与体验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2 施亚岚;基于文化体验的遗址公园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华侨大学;2011年
3 朱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与绩效评价[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李光霞;曹妃甸工业旅游开发模式及效应影响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栾贻伟;三亚市滨海旅游开发模式与实证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6 周婷;后现代旅游观视野下的温泉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魏翠翠;基于旅游体验视角下的三线建设社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0年
8 董方慧;城市博物馆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林明扬;陕西省革命旧址保护性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10 李慧;基于点—轴理论的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81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81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