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农业旅游发展研究
本文选题:农业旅游 + 乡村旅游 ; 参考:《南京农业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农业旅游是当今风行的新兴行业,是农业与旅游业、生产与消费、工作与休闲的有机结合,是利用农业景观和农村空间吸引游客前来参观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态。它是以农、林、牧、副、渔等广泛的农业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并为游客提供特色服务的旅游业的统称,也称观光农业、旅游农业、乡村旅游等。其特点是变传统农业为休闲农业,变农业区域为旅游区域,通过分析优势、设计规划、施工兴办,把增加农业各业的艺术性,作为丰富旅游休闲的重要内容。它把现代科学和农业情趣寓于休闲旅游之中,利用农村的设备、空间,农业生产的场所、产品,农业的经营活动、生态保护、自然环境及农村人文资源,通过观赏品尝的趣味性、动手实践的有益性、科普宣传的知识性、生产产品的商品性,既让城市居民及其他游客领略到城市其他名胜风景点所欣赏不到的、大自然的、现代新颖的农业艺术,给他们游乐、休息、健康,得到新奇别致的精神和物质享受,又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它的发展对建设“三农”和改善农村经济有着重要作用,是城市旅游的有益补充,广受欢迎,市场前景看好。南京自然环境优美,人文荟萃,素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的美誉,南京也是一个农业大市,农村旅游资源丰富,民族风味浓郁。近年来我市科学谋划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从2001年开始,我市坚持都市型农业的发展定位,依托特有的自然优势,不仅从选址、规划、设计、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管理和规范,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为确保农业旅游健康有序发展,还实行严格的准入制度、制定发展农业旅游特色项目的相关优惠政策,积极做好项目推进与协调服务工作。在认真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发展趋势、科学把握全局的基础上,坚持把休闲农业确定为全市五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成功实现了从城郊型农业到都市型现代农业的战略定位转变。现今合理引导、开发、规范农业旅游成为了南京融合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一项重要工作,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完善旅游功能、提升旅游产品,促进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将南京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已成为战略性目标,大力发展中国的农业旅游,使之成为中国旅游业与农业新的增长点。目前我市具有一定接待规模的农业旅游景点(区)200多个,其中国家级旅游农业示范点13个,标志着我市休闲农业从单一走向全面发展,并且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同。农业旅游的发展为农村资源要素与城市资源要素的互补或融合提供了有利空间,为“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开辟了有效通道。同时,农业旅游也充分利用都市化地区的田园景观、自然资源和生态元素,为农村文化及农家习俗等融入农业经营开辟了新的途径。现今南京农业旅游发展无论在其发展模式、发展特色还是在发展规划、发展成果等方面都取得了瞩目成就。农业旅游作为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其高度融生产、生活、生态、服务性于一体,已经成为促进南京旅游迅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正越来越起到引领都市农业健康发展的作用,探寻更加适合农业旅游发展的机制也成为备受旅游业界与学界关注的重要话题。农业旅游的发展与第一产业密切相关,它的蓬勃发展给新农村建设也带来了强大的推力,但软件和硬件上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农业旅游业态为研究对象,结合目前相关政策,对农业旅游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一定的发展对策,以促进南京市农业旅游合理、科学、可持续发展。
[Abstract]:Agricultural tourism is a new type of tourism industry , it is an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tourism ,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 work and leisure . It is a kind of new agricultural management form that attracts tourists from agricultural landscape and rural space . In recent years ,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has become one of China ' s five major agricultural leading industries , and has made great efforts to ensure the healthy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rst industry .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irst industry .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tourism has also brought great thrus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 .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农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蓬春;民俗文化是“农业旅游”的灵魂[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孟秋莉;刘住;;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之比较[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3 张彩霞;;关于发展辽宁省农业旅游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6年09期
4 吴相利;;欧美国家农业旅游的基本特征[J];商业时代;2006年28期
5 汤晓莉;严亮;;农业旅游国内研究综述[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6年12期
6 辛媛媛;;国内外农业旅游研究的比较[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年11期
7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8 刘敬禹;薛亚娟;易兰兰;;农业旅游问题初探[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6年01期
9 吴耀宇;;江苏农业旅游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玉堂;;国外农业旅游点滴[J];山东农机化;2007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玲;王捷二;;中国农业旅游的开发与发展初探[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民俗旅游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2年
2 田红;何佳梅;常勇;王晖;朱本利;宋鹏;;山东省农业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体化模式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下)[C];2009年
3 胡锡凤;;居民对都市农业旅游的认知情况及消费意愿分析——基于中部大中型城市居民调查的实证研究[A];循环农业与新农村建设——2006年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郭焕成;任国柱;刘盛和;;发展农业旅游,促进新农村建设[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金霞;周慧秋;;农业旅游主要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6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7 魏振方;;邯郸市发展农业旅游研究与探讨[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8年
8 李明贤;叶慧敏;;农业旅游带动洞庭湖区现代农业发展研究[A];2011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1年
9 管立刚;;城市周边的农业旅游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10 应月芳;;金华新农村建设“魅力村庄”农业旅游开发初探[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何绍宣;验收组与良种场共谋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4年
2 李晓良;农业旅游铺就小康路[N];中国旅游报;2004年
3 门家禄 周凤文;辽宁交流农业旅游发展经验[N];中国旅游报;2004年
4 许杭军;以农业旅游推进“三农”问题的解决[N];中国旅游报;2005年
5 安徽记者站 李远峰;黄山农业旅游跨入新发展期[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王京传;开创农业旅游发展的新天地[N];中国旅游报;2005年
7 广西记者站 邝伟楠;凌云茶山的农业旅游[N];中国旅游报;2005年
8 广安区站记者 雷胜堂;争创“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广安日报;2005年
9 邓放鸣 李缨 樊园芳;江口奋力冲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N];贵州日报;2005年
10 赖栋才;“农业旅游”需关注[N];湖北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张蓓;都市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分析、评价及仿真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2 黄燕玲;基于旅游感知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业旅游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027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027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