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隆洼文化的类型研究
本文选题:兴隆洼文化 + 查海类型 ; 参考:《考古》2013年11期
【摘要】:正1982年秋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工作队和敖汉旗文化馆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东南部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了兴隆洼遗址,1983年进行了发掘,命名为"兴隆洼文化"~([1]),其年代在公元前6200~前5200年~([2])。目前经过发掘的兴隆洼文化遗址还有辽宁阜新县查海~([3]),内蒙古林西县白音长汗~([4])、克什克腾旗南台子~([5])和盆瓦窑~([6])、巴林左旗金龟山~([7])、敖汉旗兴隆沟第一地点~([8]),河北迁西县东寨~([9])和西寨~([10])、三河县孟各庄~([11]),北京平谷县上宅~([12])等。经过调查的兴隆洼文化遗址数量更多,分布范围北起乌尔吉木伦河流域,南达燕山及其南麓地区,西始大兴安岭,东抵医巫闾山,包括内蒙
[Abstract]:In the autumn and winter of 1982, the Inner Mongolia work team of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and Aohan Flag Culture Museum found the site of the Xing Long wa in the southeast of Aohan banner in Chifeng, Chifeng, the Inner Mongolia Autonomous Region, and was excavated in 1983, named "Xing long wa culture" ~ ([1]), and its age was ~ ([2]) in the first 5200 B.C. The cultural sites to be excavated are [3], Fuxin, Liaoning, Fuxin County, Inner Mongolia, Fuxin, Hexigten Banner, Hexigten Banner, Hexigten Banner, Hexigten Banner, and basin tile kiln, the first place ~ ([8]), the East Zhai ([9]) and West Zhai ([10]) of the Aohan County, Hebei Qianxi County, and the Sanhe County Meng Ge Zhuang ~ ([11]), Beijing Pinggu. County house ~ ([12]) and so on. After investigation, the number of cultural sites in the Xing Long Wa is more and more, the distribution range is north of the Ulgi Mulun River Basin, the Yanshan and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south, the West beginning Greater Khingan Range, the east to the witch hill, including Inner Mongolia.
【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索秀芬;李少兵;马婧;;赵宝沟文化类型[J];华夏考古;2012年01期
2 朝格巴图;;内蒙古巴林右旗锡本包楞出土玉器[J];考古;1996年02期
3 杨虎;刘国祥;;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聚落遗址1992年发掘简报[J];考古;1997年01期
4 索秀芬;李少兵;;红山文化研究[J];考古学报;2011年03期
5 郭大顺;辽宁史前考古与辽河文明探源[J];辽海文物学刊;1995年01期
6 苏布德;洪格力图红山文化墓葬[J];内蒙古文物考古;2000年02期
7 甸村;新言;;辽宁阜新县查海遗址1987~1990年三次发掘[J];文物;1994年11期
8 索秀芬;李少兵;;兴隆洼文化分期与年代[J];文物;2011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索秀芬;郭治中;;白音长汗遗址出土玉器[J];边疆考古研究;2004年00期
2 索秀芬;李少兵;;小河沿文化年代和源流[J];边疆考古研究;2008年00期
3 刘国祥;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年02期
4 周晓晶;吉黑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探究[J];北方文物;2000年04期
5 刘国祥;吉林史前玉器试探[J];北方文物;2001年04期
6 王月前;席纹初探[J];北方文物;2003年01期
7 李雨生;于焕金;陈国庆;张全超;;2005年赤峰市三座店库区考古调查记[J];北方文物;2006年04期
8 薛志强;;论兴隆洼文化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地位与作用[J];大连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9 田广林;;东北古玉的发生与中华礼制文明的起源[J];东北史地;2008年05期
10 吴丽丹;姜晓东;;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玉器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特点[J];东北史地;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淑梅;;浅析新石器时代赤峰地区的骨石复合工具[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乌兰;;巴林右旗博物馆收藏史前人面饰初探[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国庆;辽西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吉林大学;2006年
2 吉笃学;中国北方现代人扩散与农业起源的环境考古学观察[D];兰州大学;2007年
3 李艳红;中国史前装饰品的造型和分区分期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4 李栋;先秦礼制建筑考古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5 郑钧夫;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存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6 王闯;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7 卢中阳;商周指定服役制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申莹莹;中国新石器时代出土乐器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2年
9 王柯;金簪银钗探遗珍[D];苏州大学;2013年
10 杜战伟;中国东北南部地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框架与谱系格局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晓艳;红山文化与中华礼制文明[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进;西辽河流域史前文化与国家起源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阳;辽宁地区红山文化墓葬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4 张萌;双塔遗址一期的动物利用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陈肖男;先秦时期的原始宗教与王权[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丰;红山文化玉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范琳;浅析红山、良渚文化玉器[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熊增珑;红山文化墓葬制度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石新影;从上古时期玉器看中华文明的起源及其形成[D];安徽大学;2005年
10 芦军;祭祀与中国早期国家历史互动进程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段宏振;燕山南麓新石器时代文化初论[J];北方文物;1995年01期
2 刘国祥;关于赵宝沟文化的几个问题[J];北方文物;2000年02期
3 连吉林,朴春月;内蒙古科右中旗嘎查营子遗址调查[J];北方文物;2005年01期
4 杨虎;林秀贞;;内蒙古敖汉旗红山文化西台类型遗址简述[J];北方文物;2010年03期
5 苏秉琦;中华文明的新曙光[J];东南文化;1988年05期
6 陈国庆;;红山文化研究[J];华夏考古;2008年03期
7 朱凤瀚;;吉林奈曼旗大沁他拉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J];考古;1979年03期
8 孔哲生;张文军;陈雍;;一九七九年蔚县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主要收获[J];考古;1981年02期
9 杨虎;朱延平;孔昭宸;杜乃秋;;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85年10期
10 李恭笃;;辽宁凌源县三官甸子城子山遗址试掘报告[J];考古;1986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王来柱;[N];中国文物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索秀芬;燕山南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兴隆洼文化[J];西部资源;2006年01期
2 伍长云,刘云伟;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刘云伟,伍长云;试论兴隆洼文化的传播[J];文物春秋;2003年02期
4 赵宾福;;兴隆洼文化的类型、分期与聚落结构研究[J];考古与文物;2006年01期
5 刘国祥;;兴隆洼文化与富河文化比较研究[J];北方文物;2006年02期
6 蔺小燕;;兴隆洼文化经济形态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7 李健民;;兴隆洼文化的居室葬[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S1期
8 席永杰;滕海键;;兴隆洼文化研究述论[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陈国庆;张大鹏;;刍议兴隆洼文化蚌器[J];北方文物;2012年03期
10 韩英;;兴隆洼文化的生产工具与经济形态[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霍淑梅;;浅析新石器时代赤峰地区的骨石复合工具[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上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2 曾一士;;玉华天宝—兴隆洼先民的工艺成就开启了东亚八千年玉文化的传承[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屈广臣;兴隆洼文化研究新发现:8000年前就有牙医[N];内蒙古日报(汉);2008年
2 记者 石圭平;兴隆洼文化遗址发现古人类取暖火墙[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朱乃诚;兴隆洼文化是否饲养家猪[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石圭平;内蒙古发现:四千年前取暖火墙[N];人民日报;2003年
5 记者 孙国权 通讯员 张国强;专家建议在兴隆洼建设龙文化标志性建筑[N];赤峰日报;2010年
6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刘国祥;西拉木伦河北部兴隆洼文化早期遗存探索[N];中国文物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郭宝平;兴隆洼遗址补齐“历史拼图”[N];辽宁日报;2011年
8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田广林;辽海历史与中华文明[N];光明日报;2009年
9 记者 孙国权 付占营;中国玉文化探源暨兴隆洼玉器学术研讨会在敖汉举行[N];赤峰日报;2007年
10 记者 孙国权 付占营 通讯员 张国强;八千年前兴隆洼文化玉器凸显中华玉文化源头[N];赤峰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闯;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之字纹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富宝财;兴隆洼文化房址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智朴;兴隆洼文化陶器分期及相关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3 刘特特;辽西古文化区史前玉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9311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31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