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
本文选题:煤铁工业遗址 + 矿业遗产 ; 参考:《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硕士论文
【摘要】: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是中国近代煤铁工业发展的一个缩影,1915年和1917年建成投产的本钢一铁厂1、2号高炉为现存亚洲最早的现代高炉,开启了我国东北地区使用现代高炉炼铁的历史,在国内独一无二。本溪湖近代煤铁工业是本溪、辽宁、东北乃至全国煤铁工业发展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本溪湖近代煤铁工业遗址记录本溪煤铁工业发展历程,具有巨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保护工业遗产、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对于推动本溪、辽宁及东北老工业基地进一步振兴、探索城市发展道路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工业遗址的保护性旅游开发工作的研究,为本溪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建言献策并奠定理论基础。 本文通过对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分析了作为矿业遗产的该遗址的历史形成、现实分布及所具有的独特特征,提出在其旅游价值评价上应考虑矿业遗产对于所在城市的影响;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方式构建了矿业遗产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矿业遗产旅游价值评价的数学模型,并以本溪湖近代煤铁工业为例进行实际运用。通过引入消费者偏好变量,,运用权重比较的方式将矿业遗产的价值和矿业遗产的旅游价值相区分,提出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应在坚持整体性原则、重点性原则、特色原则和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按不同的种类、不同的性质,在注重整体性的前提下进行有序开发。开发模式应在生态宜居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下进行整体保护和一体化开发,建设城市景观地带。在具体的策略运用上,应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将整个遗址的开发纳入到本溪城市规划之中,树立工业遗产整体保护意识,深入挖掘工业遗产旅游文化内涵,建立区域矿业遗产旅游线路,在以保护为原则和前提的条件下进行市场化运营。
[Abstract]:Benxi Lake China's modern coal and iron industry site is a microcosm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coal and iron industry. In 1915 and 1917, the No. 1 and No. 2 blast furnaces of Benxi Iron and Steel Co., Ltd. were built and put into production in Bengang, which are the earliest modern blast furnaces in Asia. It opens the history of modern blast furnace ironmaking in Northeast China and is unique in China. Modern coal and iron industry in Benxi Lake is the core component of coal and iron industry development in Benxi, Liaoning, northeast and even the whole country,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the history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in China. Benxi Lake modern coal and iron industry site recorded Benxi coal and iron industry development process, with great cultural and economic value. The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ourism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revitalization of old industrial bases in Benxi Liaoning and Northeast China and exploring the road of urban development. Through the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ial heritage site, it provides advice and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Benxi industrial heritage. Based on the study of the protec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the coal and iron industrial site in Benxi Lake in moder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formation, realistic distribution and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ite, which is regarded as a mining herit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impact of mining heritage on the city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evaluation of tourism value, and the valu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mining heritage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the combination of Delphi method and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The mathematical model of tourism value evaluation of mining heritage is established, and the practical application of coal and iron industry in Benxi Lake is taken as an example. By introducing consumer preference variables and comparing the value of mining heritage with the tourism value of mining heritage,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the protectiv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China's modern coal and iron industry sites in Benxi Lake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On the basis of key principle, characteristic principle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inciple, according to different kinds and different properties, orderly development is carried out under the premise of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whole. The development mode should protect and develop integrally under the urban development concept of eco-livable city, and construct the urban landscape zone. In the application of specific strategies,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br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ntire site into the urban planning of Benxi, set up a sense of overall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heritage, and dig deep into 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culture of industrial heritage. To establish regional mining heritage tourism routes and carry out market-oriented opera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protection as the principle and premise.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592.7;TU984.1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戚红年;曹荣林;赵宏伟;时成九;;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研究[J];小城镇建设;2010年09期
2 苏少锋;曾宏伟;鲍灵高;;让古老的工业释放更多魅力——以温州矾矿为例[J];小城镇建设;2008年05期
3 ;工业遗产保护探索篇之二 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加强工业遗产保护[J];中华建设;2010年06期
4 王慧;韩福文;;试论政府在东北工业遗产保护与旅游利用中的作用[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7期
5 刘松;马静卿;吕冬阳;;快乐主义理念下工业遗产的休闲利用模式探究[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俞孔坚;方琬丽;;中国工业遗产初探[J];建筑学报;2006年08期
7 ;江西婺源投资2亿元保护性开发古城[J];城市规划通讯;2009年14期
8 范晓君;;浅议沈阳铁西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再利用[J];中国地名;2010年11期
9 杨宏烈;;城市工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泛论[J];城市观察;2009年03期
10 陈平平;吴水田;;森林小铁路旅游开发的问题及对策——以赣州森林小铁路为例[J];农业考古;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晓君;徐红罡;;工业遗产旅游资源的社会建构及产品转化[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2 黄超;李云鹏;;“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背景下的“智慧旅游”体系研究[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陈伯超;;觅求遗产保护与经济效益之间的结合点——老龙口酒厂保护性开发设计[A];第三届中华传统建筑文化与古建筑工艺技术学术研讨会暨西安曲江建筑文化传承经典案例推介会论文集[C];2010年
4 陈志杭;;关于北京长城箭扣段(牛角边——黑坨山)保护性开发的建议[A];21世纪新北京生态生物学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1年
5 周洋;;浅析北京市矿山生态恢复中的旅游新用——以昌平绿谷旅游开发为例[A];2010北京园林绿化新起点[C];2010年
6 吴国瑜;;浅谈寨英古镇的保护性开发[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7 程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性开发——以济南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孟彩萍;吴成基;郝俊卿;陶盈科;;壶口瀑布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发展策略[A];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国家地质公园研究分会成立大会暨第20届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陈新国;沈兵明;余建军;;古村落用地布局保护及其用地策略——以江山市廿八都古村落为例[A];“土地整理与城市化”研究文集[C];2003年
10 侯碧清;雷云飞;付晓萍;;城市化背景下广州北部山区森林资源保护性开发的生态对策——以从化市为例[A];长江流域生态建设与区域科学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邵建武;西部文化遗存只能保护性开发[N];人民日报;2000年
2 许延廷 祝春华;对历史文化街区应进行保护性开发[N];联合日报;2006年
3 管颢生;沿承文脉,保护性开发如城[N];南通日报;2007年
4 谢文枝邋丁志峰;平阳保护性开发坡南街区[N];温州日报;2008年
5 记者张灵;新源保护性开发生态旅游[N];伊犁日报(汉);2011年
6 记者 杜英姿;保护性开发西部文化遗产和资源[N];人民日报;2000年
7 记者 方月平;实行保护性开发建设 让南湖明珠更加闪烁[N];岳阳晚报;2010年
8 刘文俭;对青岛老城区保护性开发问题的思考[N];青岛日报;2011年
9 ;确保铝矾土资源保护性开发[N];山西政协报;2007年
10 顾勇华 姜泓冰;保护性开发负重举步[N];人民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如生;风景名胜区保护性开发的机制与评价模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梅燕;海子山自然保护区旅游地学资源及保护性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3 张海霞;国家公园的旅游规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秀梅;中国近海生物资源保护性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王煜琴;城郊山区型煤矿废弃地生态修复模式与技术[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09年
6 陈亮明;湖南森林公园森林景观资源特征与森林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7 王亚欣;当代藏传佛教文化旅游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胡晓晶;生态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时空演变及提升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9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10 吴耀宇;城市森林景区生态评价与开发模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猛;本溪湖中国近代煤铁工业遗址保护性旅游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彩莲;中国近代工业遗产旅游发展路径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3 王小育;黑龙江省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4 王芳;城市特色文化视域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5 王丽娟;大连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现状及开发策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小雪;工业遗产旅游体验设计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陈艳;基于LOFT创意园模式的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8 吴晓蕾;北川黑色旅游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9 刘雪美;游客感知下的传统旅游城市工业遗产旅游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10 许丹丹;非遗产品保护性开发的合作更新策略[D];中国美术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444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444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