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通信使眼中的日本丧祭礼俗——以《海行总载》中的记录为例
本文选题:日本 + 丧祭礼俗 ; 参考:《东疆学刊》2013年01期
【摘要】:在《海行总载》中,朝鲜通信使记录了日本江户时代的丧祭礼俗。受佛教薄葬观念和轮回转世思想的影响,日本社会普遍实行佛教火葬,对逝亲实行超度追荐仪式,对共同祖先神、自然神、英雄神则实行神道教祭祀,而对神的祭祀重于对逝亲的追荐。朝鲜通信使认为这样的习俗不符合儒家丧祭理念,因此予以了全面的否定,进而认为日本人是无君亲、悖礼无识之民,日本是"禽兽之域",其原因则是统治者的失教和性理学不畅其道。这种因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主观评判,体现了朝鲜通信使面对异质文化时的封闭性价值体认和对自身文化优越性的自信。
[Abstract]:In Sea-Traveler, North Korean correspondence records the rites of mourning in the Edo era of Japan. Influenced by the concept of Buddhist burial and reincarnation, Buddhist cremation was widely practiced in Japanese society, and the ritual of reintroduction of dead relatives was carried out, and Shinto worship was performed on common ancestor gods, natural gods, and hero gods. The sacrifice to God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e recommendation of dead relatives. North Korea's correspondence led to the belief that such a custom did not conform to the Confucian concept of mourning, and thus gave a complete denial that the Japanese were the people who had no royal relatives and were contrary to ceremony and knowledge. Japan is the territory of beasts, which is caused by the rulers' miseducation and the lack of sex. This subjective judgment caused by cultural differences reflects the closed value recognition and confidence in the superiority of Korean culture in the face of heterogeneous culture.
【作者单位】: 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延边大学;
【分类号】:K893.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窦桂梅;刻在日本国土上的中国汉字[J];基础教育;2005年03期
2 陶思炎;;民俗艺术研究的历史回顾[J];民族艺术;2011年02期
3 黄海沛;;七夕节[J];青少年日记;2010年08期
4 沈嘉禄;;沉香:比黄金还昂贵[J];东西南北;2011年15期
5 殷庆栋;蔡卓;陈虎;;浅谈日本的鬼节与中国的鬼节[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6 ;cosplay,不止是扮演[J];故事世界;2011年16期
7 房宏毅;;感受中华遗产[J];世界遗产;2010年02期
8 本刊编辑部;;启事[J];文化月刊;2011年07期
9 ;端午是中国的端午[J];神州;2011年10期
10 彭川;;从“日本制造”到“日本动漫”,引发对中国动漫业的冷思考[J];工业设计;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雷慧英;;日本的中国观变化及其原因[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2 杨发恩;;孔夫子在国外[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3 牛宏伟;;坚持文化的开放性是推进文化创新的内在要求[A];纪念邓小平(下卷)——北京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杝萍;;松山Z阶嫖幕捌鋕w史意A];两岸学者论妈祖(第二集)[C];1998年
5 李庆本;;国学研究的跨文化理念与方法[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汤恩佳;;体宏容深 博大精微 孔子文化 惠泽世界[A];《国学论衡》第一辑——甘肃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会学术论文集[C];1998年
7 程德;;澳门举办“中西方文化交流”国际学术讨论会[A];明史研究第3辑[C];1993年
8 吴元清;;论“拟虚”的实现及对浙江动漫业的反思[A];秩序与进步:社会建设、社会政策与和谐社会研究——浙江省社会学学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暨2007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丁永祥;;保护传统民间文艺 构建当代精神和谐——组建冯丈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的实践与思考[A];“和谐社会中的美学与高校美学教育”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李湘琴;;浅谈日本人的“鱼”文化[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苇杭;“多彩中华”盛放日本[N];中国文化报;2005年
2 ;艺伎是日本保留至今的文化奇迹[N];深圳商报;2004年
3 夏榆;日本的秘密与耻辱[N];南方周末;2005年
4 满素;日本沐浴文化教你谦逊[N];北京科技报;2004年
5 本报驻日本记者 于青 曹鹏程;唱响“日本中华年”[N];人民日报;2006年
6 记者 朱大明;祝业精会见日本客人[N];长春日报;2006年
7 沈文;沈阳国际动漫产业城开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7年
8 胡连利 田红虹;杂文化:外来文化对日本的影响[N];中华读书报;2003年
9 记者 邓娜;日本谏早市访问团在我市开展文化交流[N];闽南日报;2006年
10 王晓平;日本人的自画像[N];中华读书报;200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胡丽莎;动漫传播与少年儿童—从中日对比谈起[D];南昌大学;2007年
2 饶威;中日动漫产业的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赵雯倩;中日文化创意产业的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4 梁青林;当代日本大众文化管窥[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5 权彤;文化传统视阈下的中日老龄化社会[D];山西大学;2007年
6 金京锡;明心见性·和而不同[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7 陈薇;创造思维 创意无限[D];天津美术学院;2007年
8 周敏宁;中国动漫产业链脱节的困厄和对策[D];江南大学;2009年
9 周舟;论中国动漫产业链条始端到中端的合理发展过程[D];四川大学;2006年
10 秦洁;日美两国外派人员在华的跨文化适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9770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770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