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甘肃省城市旅游场强的空间格局演化分析

发布时间:2018-06-05 05:14

  本文选题:旅游经济 + 场强 ; 参考:《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5年02期


【摘要】:选取2005年和2010年影响甘肃省各地级市旅游经济发展的9个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测算甘肃省14个地级市州的旅游经济综合规模,在GIS软件的支持下计算各城市的旅游场强,运用空间变差函数、ESDA和小波分析方法综合评价城市旅游场强的变化,揭示了区域旅游场强的空间分异特征和空间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省各地级市州的旅游场强呈现明显的区段性特征,形成了"斗笠"型空间分布格局,在5年时间中格局基本没有变化,但是极化效应更加突出,接着本文分析了造成这种空间分布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为缩小地区之间旅游经济差距、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协调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Abstract]:This paper selects 9 indexes that affec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economy in Gansu Province in 2005 and 2010, analyzes the level of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by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and calculates the comprehensive scale of tourism economy of 14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With the support of GIS software, the tourism field strength of each city is calculated. The spatial variation function (ESDA) and wavelet analysis method are used to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 the change of urban tourism field strength, and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evolution law of regional tourism field strength are reveal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tourism intensity of prefecture-level cities and prefectures in Gansu Province shows obvious segmental characteristics, forming a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Sangli" type, which has not changed in five years, but the polarization effect is more prominent. The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causing this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measures to reduce the regional tourism economic gap and promot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economy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33)资助
【分类号】:F592.9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良健;李晶晶;陈锦龙;;中国省际旅游业发展演进的时空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10期

2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3 潘竟虎;石培基;董晓峰;;中国地级以上城市腹地的测度分析[J];地理学报;2008年06期

4 潘韬;吴绍洪;何大明;戴尔阜;刘玉洁;;纵向岭谷区地表格局的生态效应及其区域分异[J];地理学报;2012年01期

5 张志斌;袁寒;;西宁城市空间结构演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5期

6 南宇;赵利敏;;新疆入境旅游客源市场动态演化结构分析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06期

7 魏伟;高晓;陈莉;李妍;范雯;;基于引力和场强模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城乡体系相互作用及空间表达[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年10期

8 陆林,余凤龙;中国旅游经济差异的空间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2005年03期

9 蒋国富;刘长运;;河南省县域经济的空间分异[J];经济地理;2008年04期

10 陈晓;王丹;张耀光;赵一行;;辽宁省旅游经济的时空差异演变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Spatial Analysis of the Evolve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Disparity in Yunnan Province,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06期

2 柳百萍;城市地域形态演变与城市持续发展观——合肥市行政新区划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张志军,杨维凤;找准定位,促进黄山市区域经济发展[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周加来;胡百红;任志安;;皖北中心城市经济辐射范围的测度[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张士杰;王辛;;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阜阳市城市竞争力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6 梁春凤;段建南;周子英;向开成;;长沙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因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7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8 石瑞年;张莉燕;姚国强;吴彦山;;城市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1期

9 李传武,黄新南,杨本俊;六安市域经济的非均衡发展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9期

10 高超;陆玉麒;;江苏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乐珊;基于元胞自动机和VR-GIS技术的城市空间增长三维动态模拟及应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马永俊;现代乡村生态系统演化与新农村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张建国;基于耕地生产能力生态区法评价的粮食安全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李永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基本药物制度实施现状与成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10 吴良亚;永川构建区域中心城市的评价与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慧君;CA-MARKOV模型与GIS、RS在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中的应用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陆林飞;上海市中心城区台球馆空间分布的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徐勤诗;广西玉林市城市化和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陈德荣;广西区河池市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互动机制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阿米娜·吐尔逊;;新疆国际客源市场时空发展变化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4期

2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吴殿廷,朱青;区域定量划分方法的初步研究——兼论用断裂点理论进行区域划分问题[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5 王良健;邓琼芬;;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1期

6 孔凡娥;周春山;;广州城市腹地划分及变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6年04期

7 王德,赵锦华;城镇势力圈划分计算机系统的开发研究与应用——兼论势力圈的空间结构特征[J];城市规划;2000年12期

8 唐子来;西方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和方法[J];城市规划汇刊;1997年06期

9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10 王德,郭洁;沪宁杭地区城市影响腹地的划分及其动态变化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永春;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的发展和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德刚;发展民族旅游经济要有新思路[J];贵州民族研究;2000年S1期

2 王斌;安庆,悄然崛起的旅游经济[J];安徽税务;2000年12期

3 吕滨;培植旅游支柱产业 建设旅游经济大区[J];地方政府管理;2000年06期

4 胡良民;河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前景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0年04期

5 庞振月 ,韩酉山 ,陶有法 ,汪世明;河南旅游经济的考察及其启示[J];安徽决策咨询;2000年04期

6 张福伟;合肥旅游经济软在何处?[J];安徽税务;2001年12期

7 魏从兰,陈明义;加快合肥旅游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J];当代建设;2001年01期

8 晓梅;大力发展旅游经济──21世纪合肥的必然选择[J];当代建设;2001年02期

9 刘贤军;探索旅游新模式构筑经济“金字塔”——对蒙阴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J];农牧产品开发;2001年07期

10 ;旅游经济热 税收征管难[J];辽宁财税;200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小鲁;;基于城乡统筹战略视野下的重庆旅游经济发展基本思路[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邱宏民;;论开发人力资源与振兴旅游经济[A];亚洲人才战略与海南人才高地——海南省人才战略论坛文库[C];2001年

3 杨建峰;;学习邓小平关于发展旅游经济的思想[A];世纪伟人邓小平百年诞辰纪念文集[C];2004年

4 金德良;;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旅游经济强市[A];科学发展观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5年

5 何建民;毛润泽;;上海世博会旅游经济增量效应及优化对策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8年

6 王宪杰;陈成;;山东省旅游经济统计分析与预测[A];中国运筹学会第九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8年

7 喻瑜;;对旅游经济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探讨[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8 田红;孙文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旅游经济体系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9 韦凯钟;;瞄准东盟全力打造河池通道旅游经济[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10 王洁娟;甘巧林;;泛珠三角九省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菁;旅游经济作为岂止在黄金周[N];光明日报;2001年

2 ;旅游经济不能仅靠3个黄金周[N];湖南经济报;2001年

3 记者 张之代;加快旅游经济大发展 奋力实现黄山新崛起[N];黄山日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潘黎明;旅游经济离我们有多远?[N];喀什日报(汉);2005年

5 记者 刘杰;安徽大力发展旅游经济[N];人民日报;2000年

6 新华社记者 刘菁、江西日报记者 傅云;完善配套设施 提高服务质量 发展旅游经济[N];人民日报;2000年

7 张晓明 福建记者站 史蔓蓉;福建实现旅游经济开门红[N];中国旅游报;2007年

8 京京;“先锋文化”能否净化“旅游经济”[N];国际商报;2007年

9 记者 程岳峰;开发红色旅游产业 大力发展旅游经济[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10 记者 程岳峰;全州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召开[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3 唐晓云;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艳;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2 廖乐焕;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及其启示[D];云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覃峭;民营旅游经济扶贫效益评价[D];广西大学;2008年

4 刘刚;浙江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5 王霞;甘肃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彭牧;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旅游经济发展探索[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文瑚霞;江西省旅游经济影响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陶志英;广东旅游经济对经济发展的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9 罗翔宇;湖北省旅游经济发展的时空差异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10 袁媛;甘肃省旅游经济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9807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807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