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重庆涪陵槽沟洞战国巴人洞穴居址调查简报

发布时间:2018-06-06 03:41

  本文选题:重庆 + 槽沟洞遗址 ; 参考:《江汉考古》2013年03期


【摘要】:槽沟洞位于重庆市涪陵区荔枝街道蒿枝坝村5组,洞口面向南方,洞口海拔高度548.5米。2008年,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涪陵区博物馆等单位对该洞穴进行调查,发现有罐、釜、鍪、豆等陶器器型。器型特点与三峡地区战国时期巴文化器物特征一致,并且兼具有楚文化某些特点。出土动物骨骼种类较多,包括有野猪、麂、水鹿、水牛、猪獾、熊、虎、豹、鲤鱼、溼鱼、青鱼、白头蝰蛇等。三峡地区巴人居址以前主要发现于临江阶地,槽沟洞遗址首次证明战国时期巴人也曾以洞穴为居所。遗址遗物反映出巴文化与楚文化相互融合,以及三峡地区山地居民与滨江居民文化交流现象。遗址中白头蝰蛇遗骸是巴文化遗址中第一次发现蛇类骨骼,为研究巴人生存环境及其与蛇相关的文化信仰等找到了实物佐证
[Abstract]:Zhaogou Cave is located in Group 5 of Artemisia Zhiba Village, Litchi Street, Fuling District, Chongqing Municipality. The Dongkou is facing the south. It is 548.5 meters above sea level. In 2008, 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Cultur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 Institute, Fuling District Museum and other units investigated the cave. Found pots, kettle, Mao, beans and other pottery typ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utensils a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Ba culture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and also have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Chu culture.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bones of unearthed animals, including wild boar, muntjac, water deer, buffalo, pig badger, bear, tiger, leopard, carp, wet fish, herring, white-headed viper and so on. The site of Ba people in the three Gorges area was mainly found on the Linjiang terrace before, and the site of the grooved cave proved for the first time that the Ba people also lived in the cave during the warring States period. The relics reflect the fusion of Ba culture and Chu culture, as well as the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mountain residents and riverside residents in the three Gorges region. The remains of the white head viper in the site are the first snake bones found in the Ba cultural site, which has found physical evidence for the study of the living environment of the Ba people and their cultural beliefs related to the snake.
【作者单位】: 重庆师范大学;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涪陵区博物馆;
【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KZZD-EW-03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101)资助项目
【分类号】:K87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潘沁艳;龚大洁;侯峰;;保护古老珍稀蛇类——白头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赵尔宓;蔡春抹;;白头蝰[J];动物学杂志;1978年01期

3 何海晏,黄建欢;中国水蛇骨骼系统解剖[J];动物学杂志;1997年03期

4 郭鹏,张服基,陈跃英;中国蝮蛇头骨形态比较及分类学讨论 (蛇亚目:蝮亚科)[J];动物学研究;1999年06期

5 白九江;;从三峡地区的考古发现看楚文化的西进[J];江汉考古;2006年01期

6 杨权喜;三峡的重大考古发现[J];江汉考古;1994年01期

7 王家yP;李世芸;赖有德;;四川巴~#冬笋X閎0W 和o"墓清理|!X1[J];考古通讯;1958年01期

8 王福麟,,王小非;中国的复齿鼯鼠[J];生物学通报;1995年07期

9 杨晓红;刘旭东;;先秦时期巴人聚落选址行为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沁艳;龚大洁;侯峰;;保护古老珍稀蛇类——白头蝰[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2 于孟洲;蒋刚;;峡江地区三星堆文化时期早期阶段遗存的再认识[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王煜;;巴地氏族制在秦汉及其以后时期的遗存[J];重庆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4 白九江;;巴文化西播与楚文化西渐[J];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10期

5 黄海烈;蒋刚;;考古学与中国上古史重建[J];古代文明;2009年03期

6 王方;;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石雕作品的几点认识[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7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分布与都邑关系初探[J];长江文明;2010年03期

8 杨华;何怀红;;夏商时期巴文化与先前“石家河文化”的关系[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刘笑岩;;蓬安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反思——访谈“嘉陵江船工号子”传承人有感[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王青;;镶嵌铜牌饰的寓意诸问题再研究[J];东方考古;2012年0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明珂;;中国古代考古惊人发现的历史人类学研究[A];北京论坛(2004)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东亚古代文化的交流”考古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4年

2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3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朝霞;楚国西部疆域演变与民族融合[D];武汉大学;2011年

2 曾超;巴人尚武精神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郭鹏;广义竹叶青蛇属的分类及系统发育研究(蛇亚目:蝮亚科)[D];四川大学;2005年

4 蒋晓春;三峡地区秦汉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5 朱光华;早商青铜器分期与区域类型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于孟洲;峡江地区夏商时期考古学文化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7 张芸;长江流域全新世以来环境考古研究[D];南京大学;2002年

8 黄松;尖吻蝮的亲缘地理学和保护遗传学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陈苇;甘青地区与西南山地先秦时期考古学文化及互动关系[D];吉林大学;2009年

10 刘鹏;蛇岛蝮种群动态、生境选择及其保护[D];东北林业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燕;商周时期的尖底杯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崔钧平;余家河东周墓葬分期及相关问题探讨[D];西北大学;2011年

3 管小平;三峡地区新石器时代聚落形态与社会结构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4 韦姗杉;二里头早期国家兴衰的聚落考古学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5 刘媛;商周时期盐业生产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6 罗业恺;《华阳国志》~K年考校疑义辩证[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7 杜娟娟;东周时期峡江地区的巴、楚文化交流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8 王涛;万州中坝子遗址夏商周时期文化遗存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1年

9 李冬楠;晚期巴蜀文化出土兵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剑涛;试论重庆地区晚期巴文化及其消亡过程[D];重庆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士贤,邓明鲁;饲养复齿鼯鼠的一些资料[J];动物学杂志;1977年04期

2 赵尔宓;蔡春抹;;白头蝰[J];动物学杂志;1978年01期

3 赵冬菊;从三峡考古看巴人的生活习俗[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苏秉琦;;从楚文化探索中提出的问题[J];江汉考古;1982年01期

5 陈U

本文编号:19849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849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3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