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互文的青花——透过元青花看土耳其伊兹尼克与景德镇青花瓷的文化互涉
本文选题:景德镇 + 伊兹尼克 ; 参考:《中国陶瓷》2013年12期
【摘要】:对比景德镇元青花和土耳其伊兹尼克陶瓷的产生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现象,可以发现元青花的产生除了当时高岭土的发现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元朝政府特殊的背景和与西亚的贸易中形成的。这个因素甚至是决定性的因素。而土耳其伊兹尼克的陶瓷从产生之初就是把来自中国的青花瓷作为能够到达的终点站从模仿开始到最后形成自己的文化内涵。本文试图探讨不仅伊兹尼克陶瓷风格的产生是在汲取景德镇青花营养基础上发展出来的一曲华丽乐章,而且景德镇元青花的产生除了技术和高岭土的发现,也是拜元朝的蒙古皇帝和被西亚直接订制所要求的风格中转换所赐,元青花无论造型或青花料还是装饰风格都带有明显的西亚风格,这种国家间的传播方式也直接促成了元青花迅速代替影青等单色釉,成了中国符号。元青花产生在先,但其产生的根源在伊斯兰和波斯文化需求和对青花画料以及装饰风格的直接影响,伊兹尼克陶瓷产生在后,但其对元青花风格显而易见的模仿是伊兹尼克陶瓷的直接动力所在。这是本文探讨的重点所在;即寻找出元青花与西亚文化之间,以及土耳其陶瓷与元青花关系的互动和关联关系,来试图说明当代文化产生的潜在影响并非是寻找独创,而是生成语言。
[Abstract]:It is a very meaningful phenomenon to compare the background of Jingdezhen Yuan green flowers and Turkey INIC ceramics. It is possible to find that the origin of the Yuan green flower, besides the discovery of the kaolin, is more important in the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in the trade with West Asi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emergence of Turkey itichi's ceramics, the ceramics from China were used as the terminal station to reach their own cultural connotation from the beginning of imitation to the end. In addition to the discovery of the technology and kaolin, the Jingdezhen Yuan green flower was also given by the Mongolia emperor of the Yuan Dynasty and the style required by the Western Asia. The Yuan green flower quickly replaced the monochrome glaze such as shadow green, which became the Chinese symbol. The Yuan green flower appeared first, but its origin was directly influenced by the Islamic and Persian cultural needs and the green flower painting and the decorative style. This is the focus of this article. That is to find out the interac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Yuan green flower and the Western Asian cultur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urkey ceramics and the Yuan green flower, to try to show that the potential influence of contemporary culture is not to find originality, but to generate language.
【作者单位】: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分类号】: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刘新园;白q;;景德镇湖田窑考察纪要[J];文物;1980年11期
2 张志刚;罗宗真;郭演仪;陈尧成;;扬州唐城出土青花瓷的测定及其重要意义[J];中国陶瓷;198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原召;;宋元时期泉州沿海地区瓷器的外销[J];边疆考古研究;2006年00期
2 张英;元青花和五彩瓷款识及相关问题的初步研究[J];北方文物;1996年04期
3 江凌;詹嘉;;五代时期景德镇瓷业分布状况及特征[J];沧桑;2010年02期
4 项坤鹏;;龙泉窑研究综述[J];东方博物;2008年01期
5 牟宝蕾;;浙江境内宋元青白瓷窑址研究[J];东方博物;2009年04期
6 齐彪;略论景德镇瓷窑的变迁[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朱戢;“唐青花瓷”答客难——唐代青花瓷器装饰技法浅析[J];东南文化;1990年Z1期
8 李一全;陈声波;;江苏金坛后}逅未胖贩⒕蚣虮╗J];东南文化;2008年03期
9 吴敬;;赣江流域宋代葬俗的考古学观察[J];东南文化;2009年02期
10 张浦生,霍华;1995年南京明故宫出土文物研究[J];东南文化;199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程琳;冯松林;樊昌生;张文江;承焕生;沙因;M.Jaksic;;江西湖田窑明代青花瓷的PIXE研究[A];第三届北京核学会核应用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2 程琳;冯松林;樊昌生;张文江;承焕生;;江西湖田窑古瓷的核分析研究及多元统计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庆斌;钧瓷色彩的特征与分类体系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2 胡西丹·阿布都克里木;新疆油画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3 王淑兰;历史地理视角下的辽代城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雨前;宋代景德镇青白瓷的审美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
5 苏沛权(Sou Pui Kun);青花瓷与中外文化交流[D];暨南大学;2005年
6 周尚兵;唐代的技术进步与社会变化[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谦功;荷兰陶瓷之都代尔夫特崛起的历史动因与现实意义[D];清华大学;2007年
8 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7年
9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10 吴敬;南方地区宋代墓葬的区域性及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雅萍;论福建外销瓷对洛可可艺术的影响[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大伟;11世纪到14世纪泉州与印度洋的贸易和泉州区域社会的形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3 吴荪;出土元青花瓷器的形制与纹饰[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李晓宇;宋代景德镇窑和耀州窑装饰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5 唐纬;明清德化青花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谭晓yN;影响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效果的原因探析[D];山东大学;2011年
7 陈婷;丝路传播与蓝白之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陈思颖;数字化技术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李文涛;南宋时期温州农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10 桑春;论新疆伊斯兰教建筑设计中的宗教观念[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欣;;探寻元青花流向“方位图”[J];艺术市场;2007年01期
2 芾源;;元青花的研究应走出误区[J];收藏界;2005年03期
3 马未都;;元青花传奇[J];文苑;2008年08期
4 刘金成;;略谈元青花及其鉴定[J];收藏;2010年04期
5 石雨;;鉴定元青花,“胎记”很重要[J];艺术市场;2009年01期
6 萱草园主人;;谈伊斯兰文化与元明景德镇御厂瓷之间的相互联系[J];收藏界;2006年10期
7 高学训;;我与景德镇元瓷之缘[J];收藏界;2007年07期
8 杜文;新见元青花人物绘画高足杯残件[J];收藏家;2005年03期
9 罗学正;;元青花真赝对比(上)[J];艺术市场;2006年12期
10 李卫民;;四川也产元青花[J];收藏界;201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景德镇湖田窑古瓷的NAA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活化分析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2 陈雨前;;元代景德镇青白瓷特征研究[A];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专辑(上)[C];2006年
3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青;朱继浩;;北京毛家湾出土古瓷产地的核分析研究[A];第一届中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摘要文集[C];2006年
4 谢国喜;冯松林;冯向前;汪燕清;朱继浩;闫灵通;李永强;韩鸿业;;毛家弯出土龙泉釉古瓷产地的微量元素分析[A];《硅酸盐学报》创刊50周年暨中国硅酸盐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5 陈娟英;;闽南漳州窑素三彩瓷的初步研究[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下)[C];2003年
6 赵光林;;初论我国古代影青瓷器[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7 程琳;冯松林;樊昌生;张文江;承焕生;;江西湖田窑古瓷的核分析研究及多元统计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谢国喜;冯松林;闫灵通;李丽;冯向前;李永强;韩鸿业;;毛家湾出土景德镇明代民窑青花瓷的EDXRF研究[A];第二届全国核技术及应用研究学术研讨会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9 周乃复;;从陶瓷文化看中国海洋文化的若干特征[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10 吕淑玲;;浅说元代青白釉瓷器的修复[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五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樾;“考古”宋代青花瓷[N];中国文物报;2008年
2 中国收藏家论坛特约记者 小半丁;老当益壮 宁知白首之心[N];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何小龙;元青花怎么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4 博文;元青花的空前汇聚[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5 俞天;对元青花问题的几点思考[N];中国文物报;2004年
6 王丹丹;元青花为何拍出天价?[N];安徽日报;2006年
7 董亮;谈谈元青花缘何没有山水题材[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剑桥大学教授 刘鉴唐;景德镇不是官控元瓷烧造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9 陶禅;试论元青花的两大误区[N];中国文物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屈菡;景德镇假官窑瓷器“产业链”暗访记(下)[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纪洋;中国古代器皿造型样式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2 王新天;中国东南海洋性瓷业发展史[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杨玉璋;繁昌柯家冲瓷窑遗址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4 张茂林;同步辐射在古陶瓷研究中的初步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5 赵琳;元明工艺美术风格流变[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西亚;论元青花瓷器装饰中的莲纹[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陈婷;丝路传播与蓝白之美[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赵琪;景德镇元青花人物故事纹饰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4 朱一;元明妃出塞图罐瓷器绘画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5 刘洪杰;基于视觉语言的元青花盘内纹饰结构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1年
6 余金保;关于元代“枢府”款瓷若干问题的探讨[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7 李冰;明初官窑形态初考[D];复旦大学;2009年
8 于剑;克拉克瓷与晚明内销青花瓷主题纹饰的比较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9 张小平;宋元明时期陶瓷佛教塑像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孙琳;宋代纪年墓葬出土青白瓷器的类型与分期[D];吉林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9054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1990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