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城镇工业遗产视野下的成都金沙遗址
本文选题:风景园林 + 城镇工业遗产 ; 参考:《中国园林》2013年07期
【摘要】:金沙遗址是21世纪的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初步表明金沙遗址是商周都城遗址,古蜀文明的中心城邑,2006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作为成都现城址确定前最后的大型城址,距成都现城址最近的成都早期遗址,以及传统金器加工工艺的先锋代表地,金沙遗址具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重要城市功能与遗产价值。从传统城镇工业遗产的视野,分析了金沙遗址的历史和现状,金沙遗址与成都城址变迁关系,金沙遗址金器制作工业流程等,对金沙遗址遗产价值进行评估,并提出了金沙遗址保护规划建议。
[Abstract]:Jinsha site is a great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in the 21 st century. Archaeological preliminary results show that Jinsha site is the capital site of Shang and Zhou dynasties, the central city of ancient Shu civilization, and was selected as the national key cultural relic protection unit in 2006. As the last large city site before Chengdu's present site is determined, the early Chengdu site, which is nearest to Chengdu's present city site, and the vanguard of the traditional goldware processing technology, Jinsha site has important urban function and heritage value with rich urban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urban industrial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history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Jinsha site, the vicissitude relationship between Jinsha site and Chengdu city site, the industrial process of gold-ware making of Jinsha site, and evaluates the value of Jinsha site heritage. And put forward the proposal of protection planning of Jinsha site.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
【分类号】:K878;TU-8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傅顺,叶青培,王成善,刘建,李奎;金沙遗址古环境状况的综合探讨[J];中国地质;2005年03期
2 张蓉;;基于防灾的成都古城创建过程[J];华中建筑;2010年07期
3 陈云洪;朱章义;王仲雄;;成都市金沙村唐墓发掘简报[J];考古;2008年03期
4 张天恩;;初识古蜀王国的金箔工艺[J];考古与文物;2007年05期
5 刘道军;;从金沙“太阳神鸟”看金沙遗址文化[J];青海民族研究;2007年01期
6 范仲远;;论成都平原地理形态对古蜀移民文化雏形的影响[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朱章义,张擎,王方;成都金沙遗址的发现、发掘与意义[J];四川文物;2002年02期
8 赵殿增;竹瓦街铜器群与杜宇氏蜀国[J];四川文物;2003年02期
9 朱章义 ,王方 ,张擎;成都金沙遗址Ⅰ区“梅苑”地点发掘一期简报[J];文物;2004年04期
10 朱章义,王方;成都金沙遗址出土玉琮初步研究[J];文物;2004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周志清;;文明的“连续”与“断裂”——成都平原史前文明在中国多元文明化进程中的地位与影响[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九辑)——中国古都学会2002年年会暨长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汤诗伟;“金沙模式”——成都金沙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家昌;柴东朗;周敬恩;黄霞;贺晓东;白玉龙;;金属配合物溶胶对金沙遗址出土潮湿古象牙加固的研究[J];材料导报;2010年20期
2 陈善华;刘思维;孙杰;;青铜文物光电子能谱分析[J];材料工程;2006年S1期
3 褚馨;;汉晋时期的金玉带扣[J];东南文化;2011年05期
4 胡清龙;王绪本;江玉乐;;激发极化法在金沙遗址青铜器文物探测中的应用研究[J];工程地球物理学报;2008年02期
5 姚轶锋;李奎;刘建;王宇飞;杜乃秋;李承森;;成都金沙遗址距今3000年的古气候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6 陈洪波;;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出土金珠饰品的考古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7 向芳;孟繁星;蒋镇东;王心敏;张擎;;彭州市大宝铜矿的化学特征及其与金沙青铜器的关系[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8 王方;;金沙遗址出土青铜器的初步研究[J];成都考古研究;2009年00期
9 林娟;任家富;穆克亮;庹先国;;高精度EDXRF多元素分析仪在考古中的应用[J];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2008年04期
10 向安强;;从考古三大刊文献计量分析看中国科技考古十年(1995-2005)发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C];2004年
2 毛曦;;从考古发现看杜宇时期蜀国城市的发展[A];中国古代社会与思想文化研究论集——全国首届东周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澄;北京传统首饰技艺传承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倪玉湛;夏商周青铜器艺术的发展源流[D];苏州大学;2011年
3 魏国锋;古代青铜器矿料来源与产地研究的新进展[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4 段清波;秦始皇帝陵园相关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5 付顺;古蜀区域环境演变与古蜀文化关系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罗武干;古麇地出土青铜器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丁卫;乡村法治的政法逻辑[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徐利斌;文明的兴衰:蒙城尉迟寺遗址古文化层生态地质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9 崔圭顺;中国历代帝王冕服研究[D];东华大学;2007年
10 张贺君;河南省大遗址保护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辉;三峡库区唐宋时期墓葬出土瓷器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杨静茜;麻将源流考[D];云南大学;2011年
3 季晓玲;遗址博物馆建筑与遗址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刘建;成都金沙遗址脊椎动物及古环境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5 阚瑷珂;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樊华;金沙与三星堆出土象牙结构和组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7 吴杰;溶胶—凝胶法制备青铜文物防蚀封护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李宁;金与不朽[D];山东大学;2007年
9 李海蓉;GIS支持下的考古探测综合解释系统[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10 万明;浸渍技术及其在古象牙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勇;黎兵;Steffen D;DensmoreAL;RichardsonNJ;周荣军;Ellis M A;张毅;;青藏高原东缘晚新生代成都盆地物源分析与水系演化[J];沉积学报;2006年03期
2 金正耀;铅同位素示踪方法应用于考古研究的进展[J];地球学报;2003年06期
3 朱章义;三千年金沙重放金光[J];大自然探索;2002年03期
4 王毅;朱章义;王方;;中国文化遗产标志的守护地 金沙遗址博物馆[J];中国博物馆;2009年01期
5 陈勤建;太阳鸟信仰的成因及文化意蕴[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1期
6 钱耀鹏;史前城址的自然环境因素分析[J];江汉考古;2001年01期
7 刘科伟,牛栋;汉长安城遗址保护与开发利用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J];经济地理;1999年05期
8 叶苹;李楠;;洛阳古城遗址保护性开发规划设计构思[J];山西建筑;2006年14期
9 张平;陈志龙;李居西;;汉阳陵帝陵遗址保护与地下空间开发利用[J];建筑学报;2006年02期
10 范桂杰;胡昌钰;;四川彭县西周窖藏铜器[J];考古;1981年0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李宏松;[N];中国文物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田林;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瑛;音乐剧《金沙》产业化运作个案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 王语萌;金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翔汉;;十大悬疑 追寻巴蜀文明谜踪[J];中国三峡建设;2006年04期
2 杨樵;;远古的呼唤 成都“金沙元年”食府[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8年10期
3 薛竹英;蔡文富;;魅力神奇的“金沙文化”[J];城建档案;2006年07期
4 胡定;三星堆及金沙遗址文物考古与历史考古的三个难题[J];四川建筑;2002年03期
5 莫修权;张晋芳;;适时、适地、适度——金沙遗址博物馆设计实践[J];城市建筑;2007年09期
6 朱利东;阚瑷珂;王绪本;罗丽萍;罗虹;龚建辉;陈中林;王成善;;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以成都金沙遗址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7 叶沥;刘慢天;黄伟;杨盛;安竹;;成都金沙遗址古代陶片的PIXE和RBS分析(英文)[J];原子核物理评论;2010年04期
8 罗丽萍;朱利东;杨文光;张擎;王成善;阚瑷珂;罗虹;江章华;朱章义;;成都平原4ka以来地层磁化率特征及气候变化意义[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3期
9 莫修权;庄惟敏;张晋芳;;文化·保护·营造——金沙遗址博物馆规划设计[J];建筑学报;2009年02期
10 冉云飞;;叛逆的四川民居[J];中国西部;2007年Z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汪灵;;金沙与三星堆古象牙及其矿物学意义[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赵斌 王嘉;金沙太阳节 中国式博物馆嘉年华[N];成都日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赵斌;金沙遗址摆下非遗文化盛宴[N];成都日报;2009年
3 记者 康庆;金沙遗址灯具“升级” 电耗仅为过去三分之一[N];成都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锐凯 陈浩;小苏莱曼:成都让我惊叹[N];成都日报;2008年
5 本报实习记者 席玮;神秘的金沙遗址石跪人像[N];中国文化报;2009年
6 王毅 朱章义 王方;走进金沙[N];中国文物报;2009年
7 张珏娟;民间资本注入金沙遗址[N];四川日报;2004年
8 记者 陈四四;金沙遗址新现奇观[N];四川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李影;成都既有现代化的城市也有得到较好保护的文化遗产[N];成都日报;2009年
10 容膝;金沙遗址及其它[N];文艺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为香;身体表达与信仰追求[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静远;金沙遗址博物馆文旅产品陶瓷茶具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晓兰;基于CVM的金沙遗址旅游资源非使用价值评估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3 张懿;金沙遗址黄金面具的审美阐释[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语萌;金沙遗址公园景观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陈胜容;论金沙遗址的旅游开发[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6 刘海燕;古蜀黄金制品及相关问题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7 阚瑷珂;考古地层的三维可视化及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8 曾建英;金沙遗址博物馆解说媒体与游客满意度关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张立峰;成都市金沙遗址景区陪同口译实践报告[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10 杨义新;遗址博物馆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0224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22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