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动因及其效应分析——以四川为例
本文选题:产业融合 + 旅游产业 ; 参考:《生态经济》2015年07期
【摘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在现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两大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融合趋势。文章以四川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为例,在分析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瓶颈和融合现状基础之上,分析产业融合的动因及其效应。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的动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企业对效益最大化的追求、技术革新、管制放松等。这两大产业融合会导致产业一系列变化,如催生新产品、新市场、促进产业链的价值增值、推动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延长产业生命周期等。
[Abstract]: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in modern economy. Taking the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 Sichua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industrial convergence 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bottleneck 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asons for the integration of tourism industry and cultural industry include market demand, the pursuit of maximizing efficienc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deregulation and so on. These two industries will lead to a series of change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new products, new markets, promoting the value added of the industrial chain, promoting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and management innovation, prolonging the life cycle of the industry, and so on.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WHCY2013C14) 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华大学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资助科研项目(13DFWH005.5) 西华大学校重点项目(zw1321244)
【分类号】:F592.7;G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周振华;产业融合:产业发展及经济增长的新动力[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4期
2 吴颖,刘志迎;产业融合——突破传统范式的产业创新[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柳钦;;产业融合效应与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措施[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2 孙永波;王道平;;产业融合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融合的发展[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陈颇;;训练健身器材制造业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互动关系:基于我国东部10个地区的实证分析[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4 王凌;孙林岩;冯泰文;;服务型制造企业供应商选择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2期
5 唐志良;刘建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嵌入制造业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10年04期
6 戴双兴;产业融合与产业竞争力的提升[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于桂艳;牟荣康;;欠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探析[J];长白学刊;2012年03期
8 解学芳;;我国文化产业政策的关联性偏差及矫正[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6期
9 陈柳钦;;产业融合的发展动因、演进方式及其效应分析[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张功让;陈敏姝;;产业融合理论研究综述[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孙久文;;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研究(英文)[A];北京论坛(2011)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传统与现代、变革与转型:“城市转型与人类未来”城市分论坛论文及摘要集[C];2011年
2 方妍;;关于博物馆旅游的几点思考[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陈宪;黄建锋;;分工、互动与融合: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演进的实证研究[A];当代中国:发展·安全·价值——第二届(2004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文集 (中)[C];2004年
4 李荣;;基于产业融合的区域创新网络研究[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5 党东耀;;论文化产业在“后发展地区”中的优势与对策——基于广西、云南、贵州的考察[A];第四届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发展论丛[C];2012年
6 蒋伟;张龙菲;郑成琳;刘美;;国家级文化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发展水平的评价体系设计[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7 刘金伟;;上海旅游业产业关联与融合创新研究[A];2015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汝安;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房林;网络产业互联互通的接入定价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单元媛;高技术产业融合成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孙康慧;中国汽车电子产业创新体系构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5 张锐;基于网络融合的手机电视价值链模型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孟鑫;中国西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鲁春晓;东阿阿胶制作技艺产业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沈剑;我国三网融合上下游产业有效竞争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9 许志晖;媒体融合的经济学分析[D];北京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玉婷;分工、交易效率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李洋洋;我国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模式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3 王伟伟;西安市文化产业发展中的投融资多元化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徐金笛;优秀传统文化制度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5 刘京京;关于网络文艺作品保护与规范问题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6 文姝曼;产业边界视角下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7 杨俊;铜陵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8 赵云云;基于产业融合理论的养生旅游集群发展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9 石晓霞;沈阳知识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研究[D];沈阳大学;2010年
10 罗亮;陕西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静宜;;创意产业应根植传统文化[J];财经界;2007年03期
2 植草益;信息通讯业的产业融合[J];中国工业经济;2001年02期
3 卢东斌;产业融合:提升传统产业的有效途径[J];经济工作导刊;2001年06期
4 陈曼冬;;现代教育与文化创意产业初探[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5 马健;产业融合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02年05期
6 周振华;信息化进程中的产业融合研究[J];经济学动态;2002年06期
7 高原;;文化创意产业宏观管理研究[J];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7年03期
8 姚东旭;;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其意义[J];商业时代;2007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庆;;多维视野中的文化遗产[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8年04期
2 谭婷婷;;浅谈旅游产业中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宗教文化旅游为例[J];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2013年01期
3 ;李堂堂副主席在全区文化局长会议上的讲话[J];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报;2009年11期
4 罗西亚;;借东风 促融合 谋发展——中国文化产业动向点评[J];文化月刊;2010年05期
5 杨旭涛;辽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和前景[J];党政干部学刊;2003年03期
6 刘淑娟;;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福州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福州党校学报;2006年01期
7 苏林忠;;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再论河南文化旅游发展战略[J];决策探索(上半月);2007年07期
8 吴仙云;;鄂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思考[J];鄂州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9 曹国庆;;江西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J];当代江西;2012年01期
10 杨军;陈铁;;关于延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分析[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林泽龙;;创建中华圣贤文化博览园 铸造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关于打造文化“航母”、将海口建设成“中华圣城”的建议[A];当代海南论坛’2011秋季峰会——文化体制改革与海南文化发展论文集[C];2011年
2 徐涛;;国际旅游岛建设中海口文化发展策略浅议[A];2010当代海南论坛文集(上)[C];2011年
3 杨连科;;天水宝鸡发展文化产业城市间合作模式初探—金融视角[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4 宋婉琴;刘平海;贾占军;李卉;;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走向“文化自强”——以宝鸡为例[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5 李阳;王焯;;以文化产业促进我市县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徽邋实习生 李英;我区文化旅游产品又添新丁[N];宁夏日报;2008年
2 市委党校课题组课题组 成员 张孟元 陈丽娜 林西召 王莹;衡水文化品牌 创新发展研究[N];衡水日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李安宁 苏保伟 李军;星海湖文化产业“显山露水”[N];宁夏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陈茁 冻凤秋;叫响文化品牌 建设文化强省[N];河南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黄蔚;勾勒文化大省文化强省的宏伟蓝图[N];贵州日报;2010年
6 记者 王海滨;晋城市倾力构建文化产业内核[N];科技日报;2011年
7 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王向明;发挥特色文化优势努力打造文化名省[N];青海日报;2011年
8 肖元欣 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努力推动我市文化建设实现新跨越[N];平顶山日报;2011年
9 ;文化推动现代服务业升级的不竭动力[N];成都日报;2011年
10 省文化厅副厅长 蒋惠莉;依托文化资源优势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N];各界导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张莉;“金牌·老山西”文化旅游产品优化研究[D];广西大学;2014年
2 崔学勤;青岛历史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远景分析[D];山东大学;2008年
3 张瑞清;民国时期青岛旅寓文化研究(1911-1937)[D];山东大学;2008年
4 邹媛莹;云南丽江纳西族文化变迁的思考[D];昆明理工大学;2013年
5 闫雷;安徽区域历史文化资源现状及利用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6 饶晓艳;区域文化品牌建设中的政府作用[D];厦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2517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25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