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与生态思维——以广西某生态旅游村寨建设为例

发布时间:2018-06-21 03:47

  本文选题:新农村 + 三农 ; 参考:《广西民族研究》2013年02期


【摘要】:在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建设生态农村是当前一个适当的思路,有利于传统农村向现代新农村转型,但建设生态农村的核心问题并不是经济发展甚至不是生态环境保护,而是培育以"三农"为核心的农村生态系统。生态条件基础比较好的村镇开展新农村建设,要对诸如保护自然环境并用它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样的环境工具理性或市场经济思维进行转化,处理好主业与副业、村镇生态与区域生态、农民生态意识与现代观念、政府生态位等方面辩证关系,形成生态思维,使"三农"朝生态化转变。
[Abstract]:It is an appropriate way to construct ecological countryside in a place with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traditional countryside to modern new countryside. However, the core problem of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countryside is not economic development or ev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protection. It is to cultivate the "three rural" as the core of the rural ecosystem. To carry ou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villages and towns with relatively good ecological conditions, it is necessary to transform environmental tools such as protecting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and using it to improve farmers' living standards, such as rational environmental tools or market economy thinking, so as to deal well with major and sideline activities. The diale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village and town ecology and regional ecology, farmers' ecological consciousness and modern concept, government ecological niche and so on forms ecological thinking and makes the "three rural areas" become ecological.
【作者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泛北部湾区域生态文明共享模式及实现机制研究”(批准号:11XSK010)
【分类号】:F327;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俞孔坚;;生存的艺术:定位当代景观设计学[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3期

2 曾东;;实现资源优势向市场优势转化——广西农业打造特色产业群[J];农家之友;2005年02期

3 张传庚;;广西新农村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挑战及对策[J];生态经济;2010年12期

4 海继平;吴昊;;新农村规划建设中应注重传统生态文化的传承[J];生态经济;2011年05期

5 王家范;;新农村建设:市场、资源与管理[J];探索与争鸣;2006年07期

6 张洪春;;面向自然的人之道德理性——生态德育的核心命题及其向度[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4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5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6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7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9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联动型动力机制的精神实质[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10 李继武;;对人学五个“要义”和“以人为本”内涵的看法——与顾智明教授商榷[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2 俞孔坚,李迪华,刘海龙,程进;基于生态基础设施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反规划”之台州案例[J];城市规划;2005年09期

3 刘惊铎,权利霞;生态德育的理论架构[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4 曹孟勤;;生态时代的来临与对人类自我再认识[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5 胡兵辉;刘燕;廖允成;;陕西省农业和农村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8年03期

6 业祖润;传统聚落环境空间结构探析[J];建筑学报;2001年12期

7 夏正楷,杨晓燕,叶茂林;青海喇家遗址史前灾难事件[J];科学通报;2003年11期

8 杨天锦;;广西新农村规划建设中的生态环境问题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8年06期

9 陈珏;;新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研究[J];新疆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10 俞孔坚,吉庆萍;国际“城市美化运动”之于中国的教训(下)[J];中国园林;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莫霞;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建设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雅茹;孙继东;;两会期间话“三农”[J];中国金融家;2009年03期

2 范留邦;;农业技术创新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J];湖南农业科学;2009年07期

3 董亚辉;;中国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J];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11年02期

4 包思勤;;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J];北方经济;2006年03期

5 本刊编辑部;;我们将见证社会主义新农村[J];中国农村科技;2006年01期

6 陈伯华;;农村科技培训有感[J];山西农业(致富科技);2006年05期

7 程传兴;;正确发挥政府作用 推进新农村建设[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8 郭书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读[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9 周峰;陈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府责任[J];甘肃农业;2006年06期

10 胡恩堂;朱甲驰;;促进衡水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J];衡水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廖树宏;;原创朵丽新农村对中国三农的影响[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马志伟;;因地制宜 统筹兼顾 稳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A];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陈江;;我们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贡献[A];《“三农”问题与中部崛起》专家论坛论文集[C];2009年

4 刘春腊;徐美;;北京山区新农村发展及其模式优化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5 秦岭;王姣;;新农村土地资产经营筹资模式研究[A];中国农村建筑与环境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6年

6 白广科;皇甫军;李莉;台祥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形势下水利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A];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C];2006年

7 袁奎明;季明川;;发挥山东农业竞争优势 推进新农村建设[A];山东省科协农科学会群、山东省农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董国辉;徐惠萍;;农机化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A];农业机械化与新农村建设——中国农业机械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9 陆媛媛;周紫球;涂武太;范伟清;;竹产业与新农村建设[A];第三届浙江中西部科技论坛论文集(第三卷 林业分卷)[C];2006年

10 张国红;林长福;;完善新农村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几点建议[A];中国流通业与新农村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邓秀琴 范峥;农村女能人“双学双比”投身三农建设[N];江阴日报;2008年

2 金竹;纪念改革开放30年·新农村高峰论坛在京召开[N];工人日报;2008年

3 叶广;关注三农 促进发展[N];南宁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程璧晖 赖容;心系三农 情牵民生[N];闽西日报;2009年

5 记者 孟令坤 通讯员 陈志兵;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明日开讲[N];常德日报;2009年

6 孙继山 王静媛 何晓曦;2009三农大事记[N];新农村商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耿建扩;为三农说话,我越说越有劲儿[N];光明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赵益彬;情系三农筑金色桥梁 高歌猛进奏跨越华章[N];衡水日报;2010年

9 中国技术市场报社长 姜维群;三农+科技=前景广阔[N];中国技术市场报;2010年

10 记者 向红艳 通讯员 蔡彬权;鹤峰被表彰为“全省‘三农’发展先进县”[N];恩施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彭希林;新农村建设中培养新型农民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8年

2 严小龙;“两个反哺”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刘晓艳;新农村科技、经济、社会、环境耦合仿生及协同管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4 刘延春;生态·效益林业理论及其在吉林省的应用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5年

5 王波;中国都市农业创新论[D];四川大学;2005年

6 郭瑞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7 费明明;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宅基地综合利用与规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朔;中国工业化中后期工业反哺农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孙健;金融支持、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创新与三农发展[D];山东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思波;人力资本理论对解决“三农”问题的启示[D];吉林大学;2006年

2 袁华;滁州市新农村建设基本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谷传超;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公共产品供给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宝松;地方政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职能[D];天津师范大学;2007年

5 贺旭辉;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其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6 张斌;农村非政府组织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7 宋静;新农村建设存在问题的认识和思考[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8 唐岭飞;西藏新农村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思路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9 刘庆华;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10 陈焕章;新农村建设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0470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0470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8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