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温泉度假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四川省攀枝花红格温泉度假区为例

发布时间:2018-09-07 09:45
【摘要】:通过对我国温泉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从其产品开发和资源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构建出适合温泉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模式。攀枝花红格拥有丰富、稀缺的温泉资源,市场前景广阔,因此各项目应因地制宜,选择合理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实现区域旅游和谐发展。
[Abstract]:Based on the basic research on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in China, the basic mode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ot spring tourism is constructed from the aspects of product development and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Panzhihua Hongge has abundant and scarce hot spring resources and has a broad market prospect. Therefore, every project should choose a reasonabl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model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to realiz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tourism.
【作者单位】: 成都理工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西南民族大学区域地理与旅游发展研究所;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梅燕;;发展低碳旅游五大措施[J];商业研究;2010年09期

2 叶仰蓬;罗正文;欧阳箐;;温泉度假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探究——以江西庐山山南温泉度假区为例[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3 李晓琴;胡丹临;郑雨;;基于协同论、“点-轴系统”理论的大香格里拉东部温泉旅游开发研究[J];生态经济;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虹;;低碳旅游的推行策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2 刘莹;王文军;;我国低碳旅游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J];城市;2012年05期

3 马勇;李芳;陈小连;;低碳旅游的三维价值诉求研究[J];当代经济;2011年06期

4 黄玉斌;曾其龙;;低碳旅游视野下的桂林旅游企业竞争力研究[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5 冯清;;低碳乡村旅游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7期

6 陈海波;莫莉萍;;低碳旅游的概念、特征及动力机制探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7 冯庆;侯秀丽;钱春萍;赵峥;;昆明市旅游生态建设与低碳发展[J];昆明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韩琼慧;;大力发展低碳乡村旅游 推进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J];农业经济;2012年07期

9 宋良鹤;;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的低碳旅游[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2年06期

10 李鹏飞;赵志忠;韩卓汝;;海南岛旅游气候资源开发模式研究[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2年09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裴若婷;罗浮山温泉旅游度假区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2 靳非;我国低碳景区构建方式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梁超;基于低碳理念的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4 颜静;衡阳农村低碳旅游景区开发与设计综合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2年

5 刘艳艳;低碳旅游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实现路径[D];燕山大学;2012年

6 张臻臻;贵安温泉旅游度假区低碳旅游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7 梁琴;低碳旅游城市评价体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8 安盛茂;峨眉山低碳旅游发展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周文奕;低碳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罗来麟;四川西部温泉分布及成因初探[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02期

2 陆大道;关于“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机理分析[J];地理科学;2002年01期

3 周国忠;;基于协同论、“点—轴系统”理论的浙江海洋旅游发展研究[J];生态经济;2006年07期

4 黄文胜;;论低碳旅游与低碳旅游景区的创建[J];生态经济;2009年11期

5 刘啸;;论低碳经济与低碳旅游[J];中国集体经济;2009年1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冬阳;刘松;;温泉度假区开发的影响因子研究——以常州龙汤温泉为例[J];北方经贸;2009年10期

2 刘友多;;福建省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林业勘察设计;2003年01期

3 刘凤云;生态体育旅游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5年08期

4 陈孝胜;城口县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05年05期

5 孙岩,王君;宗教旅游的生态化发展——五台山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五台山研究;2005年02期

6 康汉起;生态旅游的概念与特点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7 全为民;云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探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8期

8 胡敏,金海龙,曾嵘,王红菊,张瑞芳;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以青河出境游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9 钱永红;黄龙溪古镇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对策研究[J];中国西部科技;2005年15期

10 蒋丽芹;试论民族文化村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乐京;;重视生态旅游,促进贵州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现代地理科学与贵州社会经济[C];2009年

2 冯维波;;对我国发展观光农业的生态经济学思考[A];中国生态经济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全国生态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3 易海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4 罗艳蓓;;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A];重庆工程图学学会第十四届图学研讨会交流暨第二届CAD应用、CAI软件演示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4年

5 郝俊卿;吴成基;王雁林;;地质遗迹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以洛川黄土地质遗迹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6 段世昕;;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视角[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7 李佰杰;;京郊生态旅游的问题分析[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高层论坛专辑[C];2006年

8 钱新锋;;尚湖生态休闲旅游可持续发展初探[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林越英;;北京灵山旅游开发的综合影响研究[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三卷)[C];2009年

10 王洁;;浅论贵州省黔中地区的文化旅游[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刊记者 廖晓华;行走瑶里,追问“可持续发展”[N];江西日报;2006年

2 凌管;旅游业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0年

3 日本大学 中本强 博士;诚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N];中国旅游报;2003年

4 王磊;山水相伴 和谐共生[N];中国旅游报;2007年

5 记者 史延廷;自觉站在可持续发展潮流的前列[N];中国旅游报;2000年

6 杨军;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新提升[N];中国旅游报;2009年

7 ;让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N];安徽日报;2002年

8 刘良;寻求中资旅行社 可持续发展之路[N];中国旅游报;2002年

9 记者 孙薇;立足长远 规划超前 推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N];人民政协报;2000年

10 赵敏(作者系浦江县县长);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N];浙江日报;200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海珠;民族旅游村寨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 张金泉;国家公园运作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3 胡海辉;可持续发展的庐山风景区旅游规划方法与实践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4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李锦宏;喀斯特地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9年

6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7 李雪艳;喀纳斯旅游资源评价及可持续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09年

8 王玉霞;大青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评价及其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年

9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10 张美英;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及其评价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雪琴;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沈智慧;论乡村旅游发展及循环经济的指导作用[D];暨南大学;2006年

3 王磊;城市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4 占婧;中国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洪波;张家界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6年

6 段迎豪;河北省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7 张雪明;科学发展观视野下的旅游业可持续发展[D];苏州大学;2007年

8 汪媛媛;大连旅游文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9 马广军;遗址旅游开发项目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年

10 贾开美;沂蒙山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2278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278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d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