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之路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Abstract]:Based on the macroscopic background of successful application for the Silk Road heritag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heritage tourism in the provinces along the Silk 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world heritage tourism along the Silk Road in China. Cooperative mechanism innovation strategy, leap-forward development strategy, point-axis-belt-surface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tourism format cultiv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y, differential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support development strateg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1158)
【分类号】:F5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创琳;经济发展战略重点区域的发展模式与基本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白凯,马耀峰,周忠学;入境游客消费决策行为影响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3 全毅;汪洁;刘婉婷;;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与建设方略[J];国际贸易;2014年08期
4 刘卫东;;“一带一路”战略的科学内涵与科学问题[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5期
5 吴殿廷,葛全胜,徐继填,陈田,牛亚菲,席建超,李小丽;西部旅游开发战略模式的探讨[J];旅游学刊;2003年01期
6 闫敏;旅游业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J];旅游学刊;1999年05期
7 张祖群;;后申遗时代的遗产旅游发展——以“丝绸之路:长安和天山廊道的路网”为例[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3期
8 王瑜;吴殿廷;朱桃杏;;论旅游开发中的“和而不同”——以丝绸之路为例[J];人文地理;2011年02期
9 郭鹏;董锁成;李泽红;李宇;程昊;袁靓;;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业格局与国际旅游合作模式研究[J];资源科学;2014年12期
10 李泽红;王卷乐;赵中平;董锁成;李宇;诸云强;程昊;;丝绸之路经济带生态环境格局与生态文明建设模式[J];资源科学;2014年1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明远;秦向阳;李健楠;;村镇民俗旅游信息管理现状及系统构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8期
2 蒋贵彦;李生梅;;青海省旅游业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3 孙佩;席岳婷;;西安市背包客客源结构的中外对比分析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04期
4 郭舒,曹宁;城市旅游发展的竞争力分析与政策建议[J];商业研究;2004年09期
5 傅广海;游勇;朱多生;;四川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24期
6 李勇;;江西入境旅游消费变动分析及合理化对策研究[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8 粟娟;麻学锋;;张家界旅游产业战略地位的演进[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11期
9 依绍华;旅游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财贸经济;2005年05期
10 图登克珠;谭镜明;;西藏旅游人力资源需求内因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淑新;张西虎;;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A];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迎辉;陕西省旅游经济效应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王恩旭;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3 郑鹏;中国入境旅游流驱动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友良;旅游调查统计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5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6 张滢;旅游经济效应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新疆大学;2006年
7 母涛;论旅游资源开发与四川经济发展[D];四川大学;2006年
8 李伟;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的经济学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9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高玉玲;滨海型城市旅游业之演进[D];厦门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田晓辉;基于绩效优化的珠三角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成英文;中国旅游经济增长及其决定因素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5 陈书星;广东省入境旅游营销策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周少丽;经济增长中的旅游业及其产业关联的量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王翔;济南国际旅游交易会现状与发展对策[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雷丽;红色景区(点)免费开放后旅游效应评价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殷静;入境外国游客在中国20个城市的时空分布与行为特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鲁波涛;四川省旅游经济收入效应和就业效应实证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敏,王德淑;长江铜陵段表层水中重金属含量及存在形态分布研究[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3年06期
2 常晨;陈玉苗;;孔子的和而不同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才智;2009年11期
3 翟辅东;环洞庭湖旅游区空间结构探析[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杨效忠,陆林,张光生,卢松,宣国富;舟山群岛旅游资源空间结构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5期
5 张补宏;徐施;;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问题及对策探讨[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9年06期
6 韩湖初,杨士弘;关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始发港研究述评[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7 汪德根;陈田;;中国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8 陆大道;我国区域开发的宏观战略[J];地理学报;1987年02期
9 俞孔坚;景观敏感度与阀值评价研究[J];地理研究;1991年02期
10 朱昌利;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缅经济文化交流[J];东南亚;1991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华,秦耀辰;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外部性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汪明林,刘旺;遗产资源保护及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作为研究[J];旅游学刊;2005年04期
3 甘丽;邓莹;;我国遗产资源制度管理模式探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7年07期
4 王敬武;;构建遗产旅游的理论基础[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08年06期
5 林雅嫱;;论遗产与旅游[J];青海社会科学;2008年03期
6 彭兆荣;郑向春;;遗产与旅游:传统与现代的并置与背离[J];广西民族研究;2008年03期
7 王永倩;宋继华;;陕西遗产旅游保护与开发浅议[J];科技信息;2009年10期
8 颜丽丽;;国外遗产旅游的管理经验对我国的启示[J];黑河学刊;2009年07期
9 张丽;;浅谈旅游开发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曲颖;;遗产性旅游景点开发和管理的逆营销思考[J];旅游学刊;2012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吴世光;;开发与利用是遗产保护的基础[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2 孟华;;遗产资源价值的层次性及旅游开发的外部性[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吴玉哲;;负责任的旅游[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选集[C];2007年
4 吴玉哲;;负责任的旅游[A];河南省铁道学会2007年学术活动月优秀论文集[C];2007年
5 张凌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误区[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3:遗产保护与社会发展[C];2006年
6 周世颐;蔺柏静;;重视保护和申报世界遗产并积极发展我国西部生态旅游[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吴成安;;成本加成定价与遗产型景区经济规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谢凝高;;西部大开发中的遗产保护[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陆成钢;人才,是文化遗产保护最稀缺的资源[N];嘉兴日报;2006年
2 张维亚;遗产旅游值得关注的十大问题[N];中国旅游报;2008年
3 王运良;乡村遗产保护的困境[N];中国文物报;2011年
4 魏小安 窦群 彭德成;发展旅游和遗产保护能否“双赢”?[N];中国旅游报;2002年
5 本报记者 孙波;张廷皓谈文化遗产保护[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刘谨;不能让世界遗产变“遗憾”[N];中国建设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张宁;“墙里开花墙外香”空间重组或为遗产地保护[N];中国经济时报;2013年
8 刘夏盈 马利利;丝路追梦成真 保护任重道远 古都西安与世界共享历史文化遗产[N];西安日报;2014年
9 白骅;国内外各方献计 共谋遗产地可持续发展[N];中国旅游报;2007年
10 记者 李琦琨;为贵州遗产地保护加力[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邓姣;长江三峡遗产廊道构建研究[D];重庆理工大学;2011年
2 姜成勇;无锡市民族工商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3 邵晋;汶川灾区文化遗产与灾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庄金娇;基于中西文化比较的宗教遗产地旅游研究[D];浙江海洋学院;2015年
5 蒋小玉;北京延庆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彭珊珊;红军长征湖南段红色文化遗产廊道旅游开发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7 童小凤;社区主导型古村落旅游地居民遗产保护感知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霍雨佳;遗产廊道视角下京杭大运河天津段旅游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3年
9 李媛苑;旅游开发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D];郑州大学;2010年
10 李军文;古村镇旅游中遗产保护预警系统的构建[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2229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29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