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陶器的组成研究
[Abstract]:Xiantouling site is one of the ten new archaeological discoveries in China in 2006, which has a special status for the study of Neolithic culture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phase composition of white pottery and sanded pottery unearthed in Xiantouling site of Shenzhen were measured by energy dispersive X-ray fluorescence and X-ray diffraction techniqu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mposition of white pottery and sand clay matrix unearthed in Xiantouling site is similar, but the iron content is obviously low, which is the embodiment of 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s and the application of iron removal technology, and the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white pottery unearthed in Xiantouling site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Gaomiao site of Hunan Province. Both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aluminum, low silicon and low magnesium", which is another evidence of the interaction of pottery technology in both places.
【作者单位】: 景德镇陶瓷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51362016) 江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青年项目(LS1308)
【分类号】:TQ174.1;K876.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李海荣;刘均雄;;广东深圳市咸头岭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2007年07期
2 贺刚;陈利文;;高庙文化及其对外传播与影响[J];南方文物;2007年02期
3 李海荣;谢鹏;;深圳咸头岭遗址的发掘及其意义[J];南方文物;2011年02期
4 邵绪新,杜泽,,刘振东;煤系高岭土除铁、钛的途径探讨[J];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1995年03期
5 郑乃章;吴军明;吴隽;苗立峰;;古陶瓷研究和鉴定中的化学组成仪器分析法[J];中国陶瓷;2007年05期
6 张茂林;郭富;金普军;王丽丽;吴军明;李其江;吴隽;;四川汉源麻家山遗址出土陶器的科技研究[J];中国陶瓷;2011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国俊;;两翼-中轴:岭南新石器时代文化空间格局的演变[J];东南文化;2010年06期
2 吴隽;叶正隆;吴军明;张茂林;李其江;王丽丽;江鹏飞;;中国古代南方白瓷的组成特征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7期
3 吴军明;张茂林;李其江;吴隽;权奎山;曹建文;;明清官窑霁蓝釉的组成和色度特征[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2年08期
4 张改科;李飞;;铜仁锦江流域先秦时期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J];贵州文史丛刊;2013年02期
5 吴军明;丁银忠;李其江;张茂林;吴隽;;历代官窑霁蓝釉瓷的化学组成无损分析[J];光谱实验室;2013年05期
6 刘祥宇;;河姆渡遗址再分析[J];成都考古研究;2013年00期
7 许红亮,张锐,卢红霞,刘钦甫,徐政;加工方法对煤系高岭岩中高岭石结构和性能的影响[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4年03期
8 赵善德;黄小茜;;深圳咸头岭遗址的生态环境与人们的谋生方式[J];暨南史学;2009年00期
9 刘陶;简志宏;林卫中;肖绚;;灰色理论在古陶瓷断代中的应用[J];计算机工程;2010年11期
10 吴军明;曹锋;吴隽;李其江;;古陶瓷研究中的科技和人文元素[J];江苏陶瓷;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刘俊男;;尧帝生、葬湖南攸县的证据及专家论证会简况[A];湖南省湖湘文化研究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姜磊;黄勇;晏海霞;严春杰;;煤矸石制备高岭土的增白研究[A];第七届全国矿山测量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廖国一;珠江流域中上游新石器时代文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袁小玲;雪峰“断颈龙”的生存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吉首大学;2011年
2 姚莉莉;陶瓷用高岭土的改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3 赵国魂;复杂铝硅酸盐矿物的提纯及应用[D];中南大学;2004年
4 程伟;鲁西地区石炭二叠纪煤系硬质高岭土增白技术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4年
5 王战娥;悬浮态快速煅烧煤系高岭土的试验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吴军明;景德镇历代低温黄釉的初步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07年
7 宋黑;高岭石功率超声剥片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07年
8 于瑞敏;过渡金属氧化物及化学漂白工艺对高岭土白度影响规律的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9 吴铭敏;高岭土制备纳米氧化铝工艺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张玮;高铁析晶黑釉的科学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伯谦;广东咸头岭一类遗存浅识[J];东南文化;1992年Z1期
2 李斌;史前日晷初探——试释含山出土玉片图形的天文学意义[J];东南文化;1993年01期
3 简虎;吴松坪;姚高尚;熊腊森;;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及其应用[J];电子质量;2006年01期
4 李青会,张斌,承焕生,干福熹;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在中国古玻璃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硅酸盐学报;2003年10期
5 要华,承焕生;用质子激发X荧光技术鉴别清代仿明成化青花瓷[J];核技术;2000年06期
6 苗建民,余君岳,李德卉;EDXRF 无损检测青花瓷器的研究[J];核技术;1997年09期
7 潘茂辉;益阳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现与初步研究[J];湖南考古辑刊;1999年00期
8 冯向前,冯松林,张文江,樊昌生,权奎山;历代洪州窑古瓷的元素组成特征的中子活化分析研究[J];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年01期
9 郭伟民;湘江流域新石器文化序列及相关问题[J];华夏考古;1999年03期
10 ;Property and provenance study of fancy celadon samples excavated from the Noble Burials of the Yue State at Hongshan, China[J];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建军;李杰;曾荣杰;周俊武;;对数螺旋线型分光晶体的应用研究[J];矿冶;2008年03期
2 邢玉富;X射线荧光光谱法测定硅藻土中的主元素[J];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S2期
3 侯胜利,葛良全,程业勋,章晔,王祝文;新型X射线荧光测井仪及其应用[J];地质与勘探;1997年05期
4 邱林友;高灵敏XRF测定废水中痕量砷[J];中国环境监测;1997年02期
5 郝士琢,田辉银,邰明松,刘世萍;一种新型多元素X射线荧光分析仪的研制[J];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1997年04期
6 刘小波;X射线荧光-铁品位在流分析仪的原理与应用[J];金属矿山;2003年03期
7 钱菁;杨瑞霞;李超;;氟石中二氧化硅测定方法的研究[J];冶金标准化与质量;2009年03期
8 申凤君;葛良全;杨强;张庆贤;谷懿;;X射线荧光测井仪系统研制[J];核技术;2011年04期
9 曾昭发,林源;X射线荧光分析方法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J];黄金;1994年08期
10 李丹农;鉴定合成碳化硅新方法——X射线荧光能谱法[J];珠宝科技;199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任镇寰;;肇庆地区地震构造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11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2 滕丽;;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一体化水平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李春生;;广东省休闲农业资源开发研究——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4 李榴芬;;珠江三角洲软土微结构特征[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5 董文福;;珠江三角洲耕地变化及驱动力研究[A];“土地变化科学与生态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潘安定;施汝权;罗传秀;;珠江三角洲末次盛冰期以来环境演变的再研究[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7 李郇;;珠江三角洲农村城市化动因分析[A];提升珠江三角洲竞争力——社会、经济与基础设施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8 陈功玉;张学志;;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现代物流业所需要的环境与条件[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陈庆秋;;节水减污工业结构调整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夏真;;珠江三角洲海洋地质环境评价项目及社会效益综述[A];“十五”重要地质科技成果暨重大找矿成果交流会材料四——“十五”地质行业重要地质科技成果资料汇编[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特约记者 张新岗;珠江三角洲地区FPD产业布局[N];电子资讯时报;2005年
2 ;广东省实施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保障条例[N];南方日报;2011年
3 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深圳咸头岭遗址发现距今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遗存[N];中国文物报;2006年
4 中山市档案局 黄巧波;城市工业化对档案保护的影响及对策研究[N];中山日报;2005年
5 南南;珠江三角洲地区电解板市场平稳运行[N];中国冶金报;2003年
6 吴加录;深圳最具投资价值 珠三角黄金商圈呼之欲出[N];中国计算机报;2008年
7 闫怀强;粤港环保合作达九共识[N];中国环境报;2006年
8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清水江考古队;贵州清水江流域再次大规模发掘[N];中国文物报;2011年
9 林书宣 周序克;“澄迈保安”成珠三角劳务品牌[N];海南日报;2006年
10 深圳市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研究中心副研究员深圳市社科院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张军;推进深圳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N];深圳特区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秀红;珠江三角洲地区浅层地下水有机污染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2 张金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地表热环境的遥感探测及时空演化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3 区毅勇;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扩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4 谢凌峰;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珠江三角洲港口资源整合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徐佶;小康社会珠江三角洲城镇居民休闲体育模式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08年
6 刘国卿;珠江三角洲地区多环芳烃的区域地球化学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7 张素坤;珠江三角洲地区土壤/沉积物中PCDDs和PCDFs的空间分布和污染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8 李德军;珠江三角洲森林和蔬菜地土壤一氧化氮排放[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7年
9 冯业荣;珠江三角洲气溶胶污染的机理分析及数值模拟研究[D];中山大学;2006年
10 李春山;X射线荧光岩屑识别技术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璐;深圳咸头岭遗址出土白陶的科技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3年
2 陈新年;珠江三角洲民营企业文化建设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6年
3 陈坚雄;珠江三角洲水文监测站网优化与系统整体规划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4 周炳林;城市化动力机制的微观计量分析[D];清华大学;2005年
5 刘f ;试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夏商周时期文化[D];郑州大学;2006年
6 傅方煜;珠江三角洲村镇住区环境艺术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7 付伟云;孙中山与广东农民运动[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07年
8 谭颖青;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产业竞争力分析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9 张芳;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与全球变化相关的痕量卤代烃的初步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10 何桐娟;珠江三角洲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2530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53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