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佛教美术遗址考古综论
[Abstract]:Shanshan, Qiuzi, Hetian and Gaochang in the Western region have rich historical relics. The Buddhist Temple of Milan in Shanshan reproduces Gandhara style, the Qiuci Grottoes gather a variety of artistic elements inside and outside the field, the Revak Buddha Temple in Hetian shows Gupta art, and the Baizikrike Grottoes in Gaochang reflect the Uighur style. The discovery of these Buddhist art sites not only shows us the development of Western region art, but also studies the valuable materials of ethnology, religion and history in the western region.
【作者单位】: 江南大学;
【基金】:2011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西域石窟寺艺术研究》(11YJA760026) 2012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龟兹石窟艺术与中外文化交流》(2012SJD76004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K878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克锋;曾庆忠;;我国新疆地区与印度的文化交流[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8年04期
2 王志佩;;从旅行家笔下看汉文化在哈密维吾尔社会中的影响——以晚清民国时期为例[J];昌吉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陆水林;;新疆经喀喇昆仑山口至列城道初探[J];中国藏学;2011年S1期
4 李正宇;;莫高窟王道士《催募经款草丹》小考[J];档案;2010年02期
5 栾睿;交河塔林与密教东渐[J];敦煌研究;2001年01期
6 侯世新;;吐鲁番奇康湖石窟探析[J];敦煌研究;2008年05期
7 张金香;;新疆维吾尔族纹饰的形态特征与艺术特色[J];飞天;2012年02期
8 桑吉扎西;;敦煌石窟吐蕃时期的藏传佛教绘画艺术[J];法音;2011年02期
9 哈艳秋,鄢晨;略论古“丝绸之路”的华夏文明传播[J];国际新闻界;2001年05期
10 王平先;;斯坦因第一次中亚探险的动机[J];西北史地;199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树辉;;博采众长、兼容并蓄的高昌回鹘文化[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梁涛;;新疆大遗址病害类型及成因分析[A];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第六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岿;中国突厥语族诸民族文化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艾娣雅·买买提;文化与自然:维吾尔传统生态伦理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3 樊传庚;新疆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4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5 张勇;维吾尔谚语研究[D];新疆大学;2005年
6 张来仪;帕米尔宗教文化初探[D];暨南大学;2005年
7 田欢;维吾尔族视觉艺术的族群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8 陈青萍;《福乐智慧》健康史料探索[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李瑞哲;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陆路丝绸之路上的胡商[D];四川大学;2007年
10 海滨;唐诗与西域文化[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阿丽亚·阿里木江;艾特莱丝织造工艺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张俊;龟兹石窟壁画之宗教文化研究[D];石河子大学;2008年
3 翁梅;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釉陶造型与装饰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阿依古丽·克尤木;维吾尔族刺绣工艺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卢文丽;多元文化下伊犁维吾尔民居建筑艺术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6 朱士峰;新疆当代油画表现语言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7 王萍;哈密地区维吾尔族清代服饰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8 阿斯古丽·艾买提;对于吸收维吾尔模戳印花元素,发展新疆版画地域特色的初步探索[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9 狄佳;吐鲁番木卡姆口述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年
10 郧军涛;中俄两国对外策略中的哈萨克汗国因素[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申;;佛教美术上的仁兽[J];敦煌学辑刊;2007年01期
2 苏金成;中国佛教美术及其近现代考古研究述评[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3 李刚;佛教海路传入中国论[J];东南文化;1992年05期
4 欧阳典;浅议以洛阳为起点的丝路交通[J];河南交通科技;1994年02期
5 马德;敦煌绢画题记辑录[J];敦煌学辑刊;1996年01期
6 周建江;“河源”说的嬗变及其文化解析[J];寻根;2000年03期
7 索南才让;西域佛塔漫谈[J];西藏艺术研究;2004年03期
8 夏雷鸣;阴牙角与速霍角[J];西域研究;2004年04期
9 杨文;;“汉藏佛教美术研究——第三届西藏考古与艺术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办[J];美术观察;2006年12期
10 朝鸿;;岩彩的回归之路[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世坤;;夜郎考古综论[A];夜郎研究——’99夜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张旺强;李瑞仙;巨力佩;窦向丽;余志峰;毛振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 考古文物研究样品中铜、铅、锌、铁[A];甘肃省化学会第二十七届年会暨第九届甘肃省中学化学教学经验交流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3 范雪春;;福州地区闽越考古的重要发现[A];探索福建文化重要源头的闽越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王清林;王鑫;;2000年—2002年基建考古成果[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五辑[C];2002年
5 董育刚;;“纺织考古”的织物保护[A];北京文物与考古第6辑[C];2004年
6 ;后记[A];中国史前考古学研究——祝贺石兴邦先生考古半世纪暨八秩华诞文集[C];2004年
7 宋世坤;;夜郎考古始末[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8 梁太鹤;;可乐考古与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保护[A];2004乌蒙论坛论文集(一)[C];2004年
9 马永春;;“考古新论”乃无稽之谈[A];中国造纸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10 王亿钧;;论丝绸之路新疆段考古发现历代钱币状况及意义[A];中国钱币学会丝绸之路货币研讨会专刊[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小文编译;美科学家进行黑海水下考古[N];中国文化报;2003年
2 记者 马怡运;各国专家聚会北大 研讨考古成果共享与传播问题[N];中国文物报;2008年
3 岳麓出版社 王文西;文博考古类选题遇见最好机遇[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年
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杨勇 王方;近十年考古文博专业博士论文选题的调查与分析[N];中国文物报;2009年
5 复旦大学 杨秀侃;公众考古中的影像信息采集[N];中国文物报;2009年
6 记者 左丽慧 李颖;十大考古新发现 郑州占两席[N];郑州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项煜虹;考古:挖出文物前世记忆[N];大众科技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付丽丽;挖还是不挖 考古面临两难选择[N];大众科技报;2009年
9 李建武;不可忽视的考古力量[N];安阳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王小梅;黔东考古获重要突破[N];贵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正晓;中国内地早期佛教造像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2 高蒙河;长江下游考古时代的环境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3 王卉;汉代铜器铭文词语通释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申云艳;中国古代瓦当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5 洪石;战国秦汉漆器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6 魏坚;元上都的考古学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靳永;书法研究的多重证据法[D];山东大学;2006年
8 徐勇;敦煌壁画的材料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9 许永杰;黄土高原仰韶晚期遗存的谱系[D];吉林大学;2004年
10 赵鹏;殷墟甲骨文中的人名及其对于断代的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彭杰;新疆龟兹石窟壁画中的多元文化研究[D];新疆大学;2003年
2 张家强;论豫东考古与南亳[D];郑州大学;2003年
3 任平山;迦陵频伽及其相关问题[D];四川大学;2004年
4 李瑞哲;克孜尔“西域式”石窟模式初步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5 谭秀华;中国旧石器时代艺术初论[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阿布力克木·阿不都热西提;西域青金石与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D];新疆大学;2003年
7 袁悦蓉;湖北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D];武汉大学;2004年
8 张多勇;泾河中上游汉安定郡属县城址及其变迁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孙刚;齐文字编[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强;汉画像石艺术的现代化转化之可行性[D];中央美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2261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26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