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中国沙漠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

发布时间:2018-11-06 16:09
【摘要】:利用温湿指数和风寒指数建立沙漠旅游气候舒适指数(DCI)模型,检验该模型后,对29个沙漠旅游发展潜力区的月度气候舒适指数进行计算。确定沙漠旅游活动"不适游因素"的阈值,并对各区4月-10月不适游天数进行统计,生成DCI修订值,再将修订后4月-10月气候舒适指数求和。得出如下结论:①11月至次年3月各沙漠区旅游气候舒适条件较差,气候舒适月份主要分布在4月-10月;②气温和风速是制约沙漠旅游开展的两个主要天气因素,不同地区的主要制约因素也不尽相同;③4月-10月DCI求和后,排在前四名的地区都是沙漠旅游开发较好的地区;④气候条件是沙漠旅游发展的重要条件,不同沙漠区应有不同的旅游发展之路。
[Abstract]:The (DCI) model of desert tourism climate comfort index was established by using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index and wind-cold index. After checking the model, the monthly climate comfort index of 29 desert tourism potential areas was calculated. The threshold value of "unfavorable factors" in desert tourism activities was determined, and the number of uncomfortable tour days in every district from April to October was counted to generate the revised value of DCI, and then the climate comfort index was summed up after the revision.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from November to March, the climate comfort conditions in the desert areas are poor, and the climate comfort months are mainly from April to October. (2) temperature and wind speed are the two main weather factors restricting desert tourism, and the main restricting factors a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After DCI summing up from 34 to October, the top four areas are all better developed areas of desert tourism. Climate conditions are important conditions for desert tourism development, and different desert regions should have different way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长春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国家环保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编号:201209034)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编号:12LZUJBWYB097,LZUJBKY201168)
【分类号】:F592;P4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2 谭晓风;丁颖;于晓华;;中暑预防的研究进展[J];东南国防医药;2009年06期

3 王文瑞;伍光和;;中国北方沙漠旅游地开发适宜性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0年01期

4 马丽君;孙根年;马彦如;蔡小飞;侯康;;50年来北京旅游气候舒适度变化分析[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5 曹伟宏;何元庆;李宗省;王淑新;王春凤;常丽;;丽江旅游气候舒适度与年内客流量变化相关性分析[J];地理科学;2012年12期

6 马丽君;孙根年;马耀峰;王洁洁;;气候舒适度对热点城市入境游客时空变化的影响[J];旅游学刊;2011年01期

7 钱学森;创建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农业、林业、草业、海业和沙业[J];农业现代化研究;1984年05期

8 钱正安,宋敏红,李万元;近50年来中国北方沙尘暴的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中国沙漠;2002年02期

9 黄耀丽;魏兴琥;李凡;;我国北方沙漠旅游资源开发问题探讨[J];中国沙漠;2006年05期

10 范业正,郭来喜;中国海滨旅游地气候适宜性评价[J];自然资源学报;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元春;;榆林沙漠休闲旅游开发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2 马子平;白秀宏;杨淑琴;溪玉香;蒋云盛;郝小平;张翠玲;;忻州市近50年沙尘暴时空分布特征分析及防御对策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4期

3 王锋;王永;;浅析“生态农业旅游”的正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5期

4 姚小英;蒲金涌;刘晓强;;“丝绸之路”东段旅游气候舒适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5 杨尚英;胡静;;气象灾害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6 何勇明;李富山;陆文科;陆洪元;王群;;4个不同指天椒品种比较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郭俊刚;王淑娟;;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进展[J];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10期

8 李好琢;;我国农业环境现状及保护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12期

9 白刚;胡秀丽;吴明作;;河南省旅游气候资源时空变异特征[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5期

10 李栋梁,魏丽,蔡英,张存杰,冯建英,杨青,袁玉江,董安祥;中国西北现代气候变化事实与未来趋势展望[J];冰川冻土;200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小龙;方宗义;;2006年两次影响北京的沙尘天气对比分析[A];2012北京气象学会中青年优秀论文评选论文集[C];2012年

2 王东平;李颂华;张晓鹏;;许昌沙尘天气的气候特征分析[A];经济策论(下)[C];2011年

3 张小玲;程丛兰;谢璞;王迎春;徐晓峰;刘伟东;;连续强沙尘天气的发展和时空演变机制的数值模拟[A];奥运气象预报与服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黄雪如;;科学养免发展农村循环经济[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5 李红丽;谷雨;董智;;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沙尘天气变化规律及防治对策[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0年

6 魏江生;于海涛;周梅;王林和;海龙;赵鹏武;;兴安落叶松林林下土壤中全氮分布规律的研究[A];海峡两岸环境与资源学术研讨会学术论文集[C];2007年

7 高会军;姜琦刚;霍晓斌;;中国北方沙质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遥感分析[A];全国国土资源与环境遥感技术应用交流会论文文集[C];2004年

8 吕兰芝;李栋梁;;中国农牧交错带的气候特征与演变[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农业气象与生态环境”分会论文集[C];2003年

9 周自江;章国材;;中国北方的典型强沙尘暴(1954~2002年)[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大气气溶胶及其对气候环境的影响”分会论文集[C];2003年

10 钱正安;蔡英;刘景涛;李栋梁;柳中明;宋敏红;;中国北方沙尘暴研究的若干进展和问题[A];新世纪气象科技创新与大气科学发展——中国气象学会2003年年会“气候系统与气候变化”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李锦荣;基于RS和GIS的沙尘暴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储岳峰;我国山羊(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学、流行病学研究及灭活疫苗的研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1年

4 齐增湘;秦岭山系区域景观规划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闫涵;沙尘天气对中国近海大气气溶胶干沉降通量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6 姚玉敏;绿化景观的视觉环境质量评价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胡敏娟;穴盘苗自动移栽关键技术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王锋;环太湖生态农业旅游圈综合评价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刘彤;气象对旅游业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江婷;基于社区发展的我国农业生态补偿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董超;基于AE的县域农业资源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李红波;基于点轴理论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心宇;潍坊地区外向型农业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5 罗燕;贵州避暑旅游品牌战略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武俊丽;基于同步协调判别法的厦门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康雨磐;银川永宁三沙源沙漠生态旅游景观营造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1年

8 文枫;重庆市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潜力测算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王荣荣;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行动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何静;基于栅格数据的重庆市人居环境自然适宜性评价[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操作,林贵平,袁修干;人体热调节系统中血液换热的数值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7年05期

2 赵朝义,袁修干,孙金镖;人体热调节系统数学模型[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1999年04期

3 钱妙芬,叶梅;旅游气候宜人度评价方法研究[J];成都气象学院学报;1996年03期

4 刘实;姚渝丽;徐威;;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评价[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5 刘继韩;秦皇岛市旅游生理气候评价[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6 马丽君;孙根年;王洁洁;;中国东部沿海沿边城市旅游气候舒适度评价[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5期

7 吴普;席建超;葛全胜;;中国旅游气候学研究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2期

8 张红,李九全;桂林境外游客结构特征及时空动态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2000年04期

9 李宗省;何元庆;贾文雄;庞洪喜;院玲玲;宁宝英;刘巧;和献中;宋波;张宁宁;;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冰川-径流”系统的全球变化敏感性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10 李宗省;何元庆;庞洪喜;张宁宁;贾文雄;和献中;;中国典型季风海洋性冰川区雪坑环境记录分析[J];地理科学;2009年05期



本文编号:2314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14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54e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