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外汇收入视野的城市群空间差异研究——以南京都市圈为例
[Abstract]:Taking eight cities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s the research unit, this paper quantitatively evaluates the spatial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regional and inter-city differences in the time scale of the foreign tourism economy of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from 2002 to 2010 by using the Thiel Index.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inter-city differences in the foreign-related tourism economy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re significant, while the differences in the intra-zone are small. The inter-city differences are manifested in the concentration of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in three cities: Nanjing, Zhenjiang and Yangzhou. The proportion of tourism foreign exchange income in four cities of Jiangsu Province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four cities in Anhui Province. Through the research, this paper reveals the space-time difference and the changing law of the foreign tourism economy development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and analyz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ourism economy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the tourism resource endowment, the infrastructure, the location factor,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patial difference of the foreign tourism economy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Based on the level of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ordinated and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foreign tourism economy in Nanjing Metropolitan area.
【作者单位】: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苏南旅游业低碳化转型的系统模式与绩效评价(编号:11CGL054)阶段性延伸成果
【分类号】:F592.7;F29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龚魏魏;;江苏省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18期
2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3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4 叶护平,韦燕生;中国旅游业发展区域差异的系统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5 方忠权;王章郡;;广东省旅游收入时空差异变动分析[J];经济地理;2010年10期
6 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兼析广东旅游业的发展实力[J];旅游学刊;2003年02期
7 姜海宁;陆玉麒;吕国庆;;江苏省入境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研究[J];旅游学刊;2009年01期
8 安礼伟,赵曙东,李锋;江苏各市FDI区位优势比较分析[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03期
9 袁丁;;江苏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章尚正;余佳;;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提升——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3 陈春莲;;浅谈合肥市滨湖新城旅游规划[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4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5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6 鲁昆洪;;元谋县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SWOT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07期
7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8 顾锋;梅琳;;区域经济发展与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9 焦玮;张翔;;区域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实证分析——以安徽省为例[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10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静;区域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徐敬俊;海洋产业布局的基本理论研究暨实证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陈泽浦;沿海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王思薇;中国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夏咏;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农业经贸合作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7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苏建兰;云南松茸产业链经济学分析及优化对策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9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刘志荣;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的形成、运作机理与评价[D];暨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叶曼;安徽省黄山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与态势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伟民;集安市旅游市场发展战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3 付艳;从《印象·刘三姐》透视品牌旅游产品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尹优;广西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徐伟;广西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及其特色产业培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7 林丽萍;海峡西岸经济区金融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关系实证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8 王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业产业化及特色空间布局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9 王瑞平;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增长极的培育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10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梁进社,孔健;基尼系数和交差系数对区域不平衡性度量的差异[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03期
2 周国忠;冯海霞;;浙江省旅游资源地区差异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2期
3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4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5 周玉翠,齐清文,冯灿飞;近10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动态变化特征[J];地理研究;2002年06期
6 刘旭华,王劲峰,孟斌;中国区域经济时空动态不平衡发展分析[J];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7 徐建华,鲁凤,苏方林,卢艳;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尺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5年01期
8 刘慧;;区域差异测度方法与评价[J];地理研究;2006年04期
9 庞丽;王铮;刘清春;;我国入境旅游和经济增长关系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年03期
10 付磊;我国东、西部旅游发展差距与西部大开发战略[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邓琼芬;旅游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协作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瑛;唐湘玲;;新疆旅游经济空间差异初步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15期
2 程大林;南京:如何依托都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4期
3 于春,朱振国,姚士谋;新时期的都市圈建设为郊区城市化带来新动力——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4 夏琛桂;石金涛;;我国都市圈人才流动的研究框架:集聚、扩散与共享——以我国长三角都市圈为例[J];管理现代化;2008年02期
5 徐惠蓉;南京都市圈的构思[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5期
6 赵奕;南京的野心[J];小康;2004年07期
7 吴泓,陈修颖,顾朝林;基于非场所理论的徐州都市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3年06期
8 李桂华;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有效辐射——以南京为例的实证分析[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9 颜剑;把脉南京都市圈[J];小康;2004年07期
10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日韩都市圈考察团;日本都市圈启示录[J];中国改革;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董晓峰;史育龙;张志强;李吉均;;都市圈理论的基本框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2 左文芳;陈雯;;都市圈的中心城市的功能——以徐州都市圈的中心城市徐州为例的分析[A];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两岸四地城市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2年
3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4 董晓峰;刘理臣;李娜;;基于RS与GIS技术的西北都市圈空间演变机理分析——以兰州都市圈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罗守贵;高汝熹;吴晓隽;杨勇;;都市圈的整体效应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林彰平;阎小培;;我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定量分析方法及应用[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7 魏丽莉;;中国西部地区都市圈治理实证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闫小培;林彰平;;90年代以来中国城市发展空间差异变动分析——兼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9 杜宏茹;;我国干旱区绿洲型都市圈的发展与区域管治——以乌鲁木齐都市圈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10 刘承良;;武汉都市圈经济联系的空间结构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连云港市连云工商分局 李春翔;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8年
2 ;城市建设和城市旅游经济发展交融并举[N];宜兴日报;2010年
3 童中贤 本报记者 李坤民;都市圈发展面临三大挑战[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4 王宇新 曹介森;南京与周边城市携手营造“一小时都市圈”[N];新华日报;2001年
5 本报记者 李兆汝;都市圈“圈”什么?怎么“圈”?[N];中国建设报;2005年
6 记者 李瑞;山东省发改委:建“一群一圈一带”济南都市圈[N];商务时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郭强;太原都市圈:建设良机显现[N];山西经济日报;2006年
8 连云港工商行政管理局连云分局局长 顾红军;发挥工商管理职能 促进旅游经济发展[N];江苏经济报;2007年
9 记者 刘文忠;统一电话区号 强化“同城”效应[N];济南日报;2009年
10 庄云锋;济南都市圈框架初步确定[N];济南日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亚娟;供需视角下入境旅游流驱动与城市目的地响应耦合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2 黄明华;苏锡常都市圈空间关系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3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加顺;都市圈的形成机理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5 李平华;三角洲的顶点城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张祺;中国人口迁移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施继元;都市圈效应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8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9 张笑川;闸北城区史研究:1843-1937[D];复旦大学;2008年
10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小峰;城市腹地理论与腹地界定方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2 竺云;南京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调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徐萍;城市产业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南京为例[D];南京农业大学;2004年
4 李颖;沈阳都市圈生成与发育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3年
5 周江;资源型旅游地旅游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6 简惠英;旅游经济总量测量技术研究及其应用[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7 阿孜古丽·阿布都外力;乌鲁木齐都市圈城市化水平差异及其变动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8 李春燕;我国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胡茂;成都都市圈的战略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10 陈楚舒;长沙市城区商业地价空间差异及其形成机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33158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3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