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旅游度假区持续发展的动力与问题——以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为例
[Abstract]:Shanghai Sheshan National Tourism Resort has experienced nearly 20 years of development since its establishment in 1995. The power of it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m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of large projects and good opportunities for development. The traditional six elements, such as eating, living, traveling, shopping and entertainment, are still the important support of the resort, and the new six elements, such as green scenery, mood, body and movement, endow the resorts with a higher grade and soul, and are also the fundamental factors that distinguish the resorts from other regional type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resort are realiz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pecific projects, in which large project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 while theme parks, hotels, villa real estate, natural parks and other projects play different rol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 into a different momentum, including image and popularity, popularity and revenue; As a suburban resort, it also faces some objective problems, such as shortage of talents, imperfect supporting services, more benefit subjects, low degree of management specialization, and so on.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t resorts in China faces many deeper theoretical problems. It is necessary to scientifically understand the development and vicissitudes of resort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uman life history, gardening history and recreation development. Only then can make the effective development policy and th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resort.
【作者单位】: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佘山国家旅游度假区管委会;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51278347) 国家旅游局2012-2014年重点研究课题(项目编号:12TABK004)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钱云;庐山度假旅游地的形态演变与更新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侯国林;张小林;卞显红;;长三角都市圈城市居民度假旅游行为决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2 方创琳;刘海燕;;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区域剥夺行为与调控路径[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潘丽丽,徐红罡;广东旅游度假地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发展趋势[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2期
4 龙志勇;;城市旅游度假区规划设计探索——以广州大夫山旅游度假区为例[J];规划师;2006年S1期
5 赵现红,吴丽霞,马耀峰;我国西部地区开发旅游度假区的RMP分析——以西安曲江旅游度假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6 陈烈,王华,丁焕峰,王山河;海滨沙滩旅游地兴衰探源及其重构研究——以茂名水东湾旅游度假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5期
7 陈静;高尔夫运动经营模式与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04年08期
8 高鹏,刘住;对发展温泉旅游的建议[J];旅游科学;2004年02期
9 王大悟;;旅游度假区开发观论析——对当前旅游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10 车震宇,唐雪琼;我国中小型湖泊旅游度假区开发现状分析[J];旅游学刊;2004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陈南江;滨水度假区旅游规划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2 胡浩;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海霞;度假区景观规划研究初探[D];华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安永刚;长沙环城游憩带开发研究[D];中南林学院;2005年
3 游勇;西岭雪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开发规划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4 胡荔香;文化型海滨旅游度假区的开发[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韩顺法;湖泊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6 王淑华;旅游度假区中的线形游憩空间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7 方靓;湖泊旅游区度假消费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白龙;周公山温泉度假区营销策略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9 汤雅芬;上海市青浦区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贾志宏;大都市地区度假旅游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晓伟,冯立梅,杨达源,欧阳怀龙,任朝霞;庐山旅游气候资源优势评价及深度开发[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3期
2 陶松龄,陈蔚镇;上海城市形态的演化与文化魅力的探究[J];城市规划;2001年01期
3 祁黄雄,蔡运龙,徐勋光;度假区人居环境景观的可持续性规划——以浙江会稽山旅游度假区为例[J];城市规划;2002年06期
4 王洪,甘萌雨;北海银滩旅游区规划设计国际征集方案介绍[J];城市规划;2002年06期
5 郑莘,林琳;1990年以来国内城市形态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2002年07期
6 李孔岳,罗必良;公司治理结构的理论:一个综述[J];当代财经;2002年08期
7 毛建华,,蔡湛;旅游度假区定义的探讨[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6年02期
8 刘家明;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2期
9 陆林,宣国富,章锦河,杨效忠,汪德根;海滨型与山岳型旅游地客流季节性比较——以三亚、北海、普陀山、黄山、九华山为例[J];地理学报;2002年06期
10 王莹,骆文斌;对我国旅游度假区建设与发展的再思考——以浙江省旅游度假区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2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计斌;庐山旅游市场开发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2 王智兰;古代庐山文化的形成与发展[D];厦门大学;2002年
3 冯铁宏;庐山早期开发及相关建筑活动研究(1895-1935)[D];清华大学;2004年
4 汪坚强;近现代济南城市形态的演变与发展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J];四川政报;1992年10期
2 ;国务院关于试办国家旅游度假区有关问题的通知[J];陕西省人民政府公报;1992年19期
3 李玲玲;我国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6年04期
4 ;知识之窗[J];山西老年;1996年05期
5 ;公文摘登[J];广西政报;1996年02期
6 ;投资开发的热土 旅游度假的胜地[J];科技与经济画报;2001年01期
7 刘爱荣,帖英;对国家旅游度假区开发建设的若干思考[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5年04期
8 ;美丽三亚 度假天堂[J];今日海南;2010年05期
9 许奇;;湄洲岛北部区环境整治规划思路[J];福建建设科技;2011年04期
10 郑光中,邓卫;规划的作用——亚龙湾国家旅游度假区实例分析[J];中国市场;199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许和本;许国;;对青弋江(泾县)风景环境保护利用的思考[A];中国名村名镇保护与旅游发展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王伟成;;坚持本色乡情 守住平实村韵——剖析浙江桐庐天目溪竹筏漂流持续发展之路[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3 俞敏敏;;以自身特色促进专业博物馆的持续发展[A];浙江省博物馆学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7年
4 韩也良;;开发生态旅游,促进区域协调全面可持续发展[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5 陈文君;;我国现代乡村旅游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讨[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6 刘亦文;;广州古都文明与旅游文化[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八辑下册)——中国古都学会2001年年会暨赤峰辽王朝故都历史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7 曹进堂;;中式正餐行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A];2003中国餐饮业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彭顺生;;澳门历史古迹旅游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9 张嘉兴;;绍兴旅游资源开发的终极——谈越文化的研究与旅游利用[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冯立;;也是一种无笔画[A];三秦文化研究会年
本文编号:23841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3841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