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地区的旅游需求及其对地方旅游行为的启示
[Abstract]:Tourism demand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an important force affecting tourism economy, and also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destination society and culture. The one-sided understanding of tourism demand in minority areas will not be conducive to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multiple unification of the economic, cultural and social value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areas, this paper makes a multi-dimension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connotation of tourism demand, such as psychology, anthropology, sociology and culture, and the economy of tourism demand. The influence of culture and society is comprehensively analyzed, and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volution process and influence process of tourism demand are deeply analyzed. Finally, the enlightenment of tourism demand on tourism behavior in minority areas is discussed.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资环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城市规划与旅游景观设计研究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43,40771064)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于素梅;;不同群体体育旅游需求调查与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年12期
2 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3 蒋斌;蒲蕾;;论旅游的社会功能与实质:现代性危机的应对方式[J];湖北社会科学;2009年09期
4 彭华,赵飞,周婷婷;丹霞山客源市场旅游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5 王艳平;对“旅游需求”概念及其影响因子分析的深度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6 李柏文;;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30年:业绩、经验及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7 潘顺安;;城市居民的乡村旅游需求意愿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S1期
8 程丹;李少游;;基于LINGO优化的灰色模型在旅游需求预测中的应用[J];旅游论坛;2012年04期
9 阎友兵;论现代旅游发展的三个阶段[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3期
10 刘泽华;张捷;史春云;章锦河;聂献忠;;黄金周制度对旅游需求影响的实证研究——以中山陵园风景名胜区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振之;青藏高原东缘藏区旅游业发展及其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昃冬;;试探藏传佛教对藏区旅游的影响[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2 徐菁;沙润;靳诚;;旅游体验失真的内在形成机理及对旅游业管理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3 鲍青青;唐善茂;刘胜峰;陆琳;;基于粗神经网络的旅游需求预测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4 王立龙;;乡村生态旅游游客感知阻力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9期
5 唐艳红;杨傲宇;;民俗旅游影响民族文化变迁的因素浅析[J];安康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李岩松;王雪;;浅谈文化及其在旅游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7 王琪延;侯鹏;;节假日与休闲消费关系研究——兼论我国假日制度改革[J];北京社会科学;2012年01期
8 杨明;;我国度假研究进展综述与展望[J];毕节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张相安;高峰;;论老年体育旅游及其特点[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年09期
10 张祝平;;论《禅宗少林·音乐大典》的运作模式及其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复兴的传播[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秦薇;;民族旅游开发对当地手工艺文化的影响研究——以贵阳布依族镇山村为例[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曹树生;;三峡库区主导产业选择的研究[A];长江上游经济发展与长江流域经济合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陆相林;;SOFM方法在山东省17地市旅游综合实力评价中的应用[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4 吴燕丽;;旅游人类学研究进展分析[A];旅游学研究(第五辑)[C];2010年
5 史小珍;龚正;张敏红;郭旭;胡晓虹;;浙江省海洋旅游产业创新研究[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6 徐菊凤;;我国新休假制度执行效果的反思[A];中国休闲研究学术报告2011[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李笑频;民族民间艺人生活的苦乐原则[D];云南大学;2010年
3 丁忆;中国国内旅游消费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成海;“圈子”的建构与实践—旅游规划的民族志[D];云南大学;2011年
6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7 舒永钢;WebGIS旅游信息搜索功用研究及应用[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8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9 程励;生态旅游脆弱区利益相关者和谐发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10 梁旺兵;跨文化视角中的旅游客主交互与客地关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欢;基于居民需求的旅游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叶曼;安徽省黄山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研究与态势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刘黎黎;满足南宁城市居民休闲需求的对策分析[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张汉政;我国旅游业知识产权保护之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董红霞;旅行社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相关性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魏巍;辽宁省国际旅游产业结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曲聪聪;城市近郊农村居民出游意向及市场营销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吴婷婷;禾中之鱼[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蒋蓉华;刘曲华;焦俊刚;;基于灰色动态GM模型与计算机模拟的丽江旅游前景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2 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3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4 翁钢民;徐晓娜;尚雪梅;;我国城市居民国内旅游需求影响因素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4期
5 原勃;白凯;;创意旅游理论及实践[J];城市问题;2008年11期
6 杨胡萍;毕志鹏;;粒子群优化的灰色模型在中长期负荷预测中的应用[J];电测与仪表;2011年02期
7 丰广;假日经济模型分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王华;汕头市旅游市场研究[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2期
9 刘琴,沙润,孙斐;旅游规划信息系统的研建[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3期
10 孙根年;我国境外旅游本底趋势线的建立及科学意义[J];地理科学;1998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永红;上海女性旅游消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仲红梅;上海白领旅游消费偏好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丹,吴凯,陈薇;长沙市高校教师旅游的调查报告[J];统计教育;2005年08期
2 黄万英;蒙睿;叶文;;国内旅游者旅游行为研究述评[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6期
3 杨音南;;民族地区旅游业的若干思考[J];企业导报;2009年02期
4 孟宪林;李树峰;李翠霞;;秦皇岛市俄罗斯留学生旅游行为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查新明;徐平;;继续教育人群旅游行为特征分析[J];伊犁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6 周萍;;民族地区旅游产业集群成长路径构建因素分析[J];技术与市场;2011年02期
7 安宁慈;;旅游行为研究回顾与评价[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年02期
8 侯国林,尹贻梅,陈兢;上海老年人旅游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策略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5年05期
9 李广春;;红色旅游发展的需求及其增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王立升;彭东华;;和谐社会如何倡导和谐的旅游行为[J];科技广场;2006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芳恒;;发展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对策和设想[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晓鹰;陈光建;;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和机遇——生态移民和城镇化推进[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孙丽坤;;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王英;;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商业化评价分析——以贵州省雷山县郎德村为例[A];第六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严雅芬;;“银发族”旅游者行为特征与管理研究[A];江苏省旅游发展30年学术论坛暨江苏省旅游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宋一兵;古翠芝;;广东省低碳旅游发展现状及挑战[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7 龚妮;;背包族对民族地区社会发展的影响[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孟杰;郭旭;姜业超;;体验经济与生态休闲旅游规划[A];2011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1年
9 黄璜;;“积极老龄化”理论视角下的我国老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10 李庆志;史爱均;马艳丽;;山东省大学生旅游行为调查研究[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罗藏 吴彬;扶持发展欠发达民族地区旅游业[N];青海日报;2010年
2 郑茜;民族地区旅游不再是一个经济问题[N];中国民族报;2007年
3 吴文斌;民族地区旅游热背后的思考[N];中国民族报;2007年
4 记者 张元忠邋周伟 罗尧;我省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四川日报;2008年
5 见习记者 刘勇;将民族地区特色旅游推上快车道[N];友报;2008年
6 记者 陈亚丽;湘鄂渝黔毗邻民族地区诗词联谊会开展采风活动[N];团结报;2009年
7 记者 邓伽;政府倾力,帮“亮”海南民族地区[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8 记者 贾莹;打造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带[N];兰州日报;2004年
9 秦禾;用文化铸就民族地区旅游品牌[N];武威日报;2007年
10 记者 袁亮;四川首次出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规划[N];中国改革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玲玲;民族地区旅游客源地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2 李江玲;民族地区旅游资源法律保障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王晓红;旅游行为与压力转移整合模型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4 王(龙天);我国旅游需求侧的理论和实践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5 李君轶;基于Internet的陕西国内旅游市场虚拟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玉娟;基于双对数线性模型的中国入境旅游需求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8年
7 薛寒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8 杨建翠;川西民族地区旅游业推进城镇化研究[D];西南民族大学;2012年
9 杨剑;旅游业多元化发展的理论与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10 李华敏;乡村旅游行为意向形成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海涛;论乡村旅游与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D];中南民族大学;2008年
2 李凤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3 邓敏;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4 哈斯其其格;旅游对民族地区的影响与可持续发展[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年
5 赵然;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旅游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6 车婷婷;民族地区旅游商品创新开发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陆莹;川西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年
8 杨文波;民族地区人文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9 陆尤;云南民族地区旅游广告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刘志颐;民族地区旅游文化开发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4405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4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