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策略
[Abstract]:Based on the theory of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ports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ain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due to the similarity of geographical culture and the complementarity of sports tourism resources in southwest China, the corresponding tourism circles can be formed in the aspects of economy, culture, geographical transportation and sports tourism products in southwest China. The main construction strategies are as follows: to set up relevant institutions to jointly construct sports tourism economic circle; to attach importance to marketing, to increase the training of sports tourism market;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own advantages, to develop special sports tourism projects; Building a full security system, training high-quality tourism service personnel.
【作者单位】: 绵阳师范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管理学院;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建明;;构建湖北体育旅游经济圈的动力机制及发展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10期
2 阎友兵,李辉恒;关于旅游圈的理论探讨[J];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2 吴顺发;;构建洞庭湖旅游经济圈研究[J];长沙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3 尹贻梅,邢相勤,刘志高;旅游空间合作研究进展[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2年04期
4 阚如良;论大三峡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6期
5 聂献忠;张捷;章锦河;刘泽华;;一体化旅游区(ITR)空间发展战略研究——以长江三角洲旅游区为例[J];地理科学;2006年06期
6 李山;王铮;;适度旅游圈时空规模的可计算模型[J];地理学报;2009年10期
7 丁正山;;南京都市圈国内旅游流与旅游发展战略调整[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8 宋金平,杜红亮;大长江三角洲旅游区域协作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年05期
9 潘兆光;陈红玲;;大桂西旅游圈构建研究[J];大众科技;2008年07期
10 杨新军,张祖群;成熟型旅游地的RMIP拓展研究——西安市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思路[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吴丙山;袁进义;罗军;;我国藏区旅游区域合作与发展战略研究[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2 喻坚;;长江三峡区域休闲体育产业发展研究[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杨海涛;王峰;;济南都市群旅游圈的可持续发展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4 丁正山;城市旅游流的空间结构与集散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形成机制分析[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6 吴国清;都市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演化的网络化机理[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7 何小东;中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8 金丽;国际旅游城市形成发展的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9 谢春山;旅游产业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敏;基于生态经济模型的泰安旅游可持续发展评析与预测[D];山东农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贺伶俐;基于生态位重叠理论的闽台森林公园(森林游乐区)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超;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可持续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3 雷帅;关于山西与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4 李文龙;呼包鄂地区旗(县、区)旅游区位条件分析及其发展潜力评价[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5 詹利;金源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欣;泾川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闫静;中国西部区域旅游合作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朱付彪;都市圈旅游空间演变态势与机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敏;黄河河套地区旅游竞合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卞显红;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空间规划布局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雷选沛,刘名俭,周霄;三峡地区体育旅游经济圈的构建与发展[J];湖北社会科学;2005年09期
2 张慰冰;合作开发环太湖旅游圈 探求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J];旅游学刊;1997年04期
3 王德利,冯国群;论黄山大旅游圈的构建[J];旅游学刊;1998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世威;宋成刚;;构建三峡库区“两江四岸”体育旅游长廊的设想[J];体育学刊;2008年04期
2 李海停;;体育旅游对促进河南体育经济发展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S2期
3 王振;;我国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8期
4 张兆龙;黎晓春;;桂林体育旅游经济的SWTO分析[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0年08期
5 李寿邦;侯令忠;;陕西体育旅游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5期
6 王峰;;山西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7期
7 苏永骏;黄贵;;南通体育旅游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年07期
8 刘丽芳;曹璐;;西安市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年06期
9 李荣芝;虞重干;;民族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8年10期
10 胡绍良;何明娟;刘汪洋;;东溪:古树下悠然的幸福生活[J];今日重庆;2009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学东;郭焕成;;西南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与经营特点初探——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家乐”为例[A];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海峡两岸观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2 杨正文;;民族文化资源的产业化及其传承与保护——以西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染绣工艺开发为例[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谢北立;陈峰;;建设南昆经济带与旅游开发[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4 黄文虎;;乡人傩东西交流管窥[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5 孙文昌;王伟;殷红梅;;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搞好贵阳的旅游开发与建设[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6 马启忠;王德龙;;蜡染图案文化内涵的发生与演变[A];布依学研究(之二)——贵州省布依学会首届年会暨第二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7 ;关于建立西南旅游走廊的建议[A];民革全国西部大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王天锐;;试论蜡染艺术与民族文化[A];布依学研究(之四)——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次年会暨第四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3年
9 李朝亮;;德江傩文化传承与开发初探[A];中国梵净山傩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罗哲文;;我和长城[A];《中国长城博物馆》2007年第3期[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徐大勇;提升冰雪优势 打造体育经济[N];黑龙江日报;2004年
2 记者 龙丹梅;重庆版“轻井泽”年内开工[N];重庆日报;2009年
3 高振;大香格里拉旅游迎来繁荣期[N];西部时报;2007年
4 高慧 张玫 (本报驻云南记者 高慧);规模有所缩减,泼水节仍将举办[N];中国旅游报;2010年
5 汪仁洪;“中药游”现身四川遂宁[N];经理日报;2009年
6 记者 陈红梅邋通讯员 祁月;首都西南五区建立旅游联盟[N];北京日报;2008年
7 谢倩;西南旅游发展应坚持三原则[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晁夕;西南大旱,旅游界如何应对[N];中国旅游报;2010年
9 谢倩;大西南旅游经济圈瞄准无障碍[N];中国旅游报;2006年
10 郑吉平;奢香博物馆:西南地区彝族文物大观园[N];贵州民族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罗二虎;西南汉代画像与画像墓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丽丽;我国西南地区旅游扶贫研究与实例应用分析[D];西南石油学院;2003年
2 潘林;唐五代西南地区饮食业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3 杨f;西南民族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4 李娜;唐代西南地区自然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5 胡艳芳;利用亚运经济发展广州旅游业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6 陈娜;试论西南地区的双肩石器[D];四川大学;2006年
7 罗晓光;凤凰古城河岸吊脚楼建筑特色及再生设计初探[D];江南大学;2009年
8 李晓静;西南地区旅游流与旅游交通协调发展研究[D];吉首大学;2013年
9 何林峰;民族地区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开发的理论与实践——以甘孜州康巴岭嘎民族文化主题公园为例[D];四川大学;2004年
10 刘隽;摇钱树及其图像的初步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467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67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