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文化复兴——以盐都自贡为例
[Abstract]:A city is a living life with a certain life cycle. As early as 1971, Hall (Hall) put forward the "theory of urban development stage". He believes that a city has developed from a "young" growth stage to an "old" stage of stability and decline. Then enter the next new development cycle. In the decline stage, the depletion of resource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s. The author mainly focuses on salt industry in exhausted cities. From the original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of the three Gorges salt industry to the study of salt towns in southwest China, it is found that the salt towns born of salt have lost the brilliance of thousands of years in the recession of ten or two years. It even turned into an empty city. However, the cultural heritage and unique landscape left behind in the town are shocking. Through a seri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reconstruction of urban life through tourism is an effective way to realize the revitalization of resource-exhausted cities from three aspects: cultural rejuvenation, landscape reconstruction and tourism resurrec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基金】: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中美联合四川盆地古代盐业的景观考古学研究”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长江上游古代盐业开发与城镇变迁研究”(05XZS007)资助部分成果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蓉蓉;孔祥伟;俞孔坚;彼得·拉茨;詹姆士·科纳;刘伯英;王建国;陈伯超;登琨艳;;工业遗产[J];城市环境设计;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怀滨;冉鸿燕;张德军;;工业遗产的价值与保护初探[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2 赵星;李江海;王运;;世界山脉遗产对比研究及对我国自然遗产申报的建议[J];地质论评;2007年S1期
3 吴运法;;基于传统文化的现代工业园区营建策略——安徽东风机电新厂区规划设计实践[J];工业建筑;2010年09期
4 彭兆荣;;以民族—国家的名义:国家遗产的属性与限度[J];贵州社会科学;2008年02期
5 彭振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思考——以湖北省恩施自治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南书立;徐淑梅;;城市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利用与改造[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15期
7 孙华;;试论遗产的分类及其相关问题——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的遗产分类为例[J];南方文物;2012年01期
8 于长英;;城市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利用[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9 朱祥贵;;论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识产权法保护模式[J];三峡文化研究;2008年00期
10 郭玉军;唐海清;;文化遗产国际法保护的历史回顾与展望[J];武大国际法评论;2010年S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日辉;;以渤海国申遗为契机强势牡丹江旅游经济[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木永跃;民族文化遗产管理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南书立;工业废弃地的游憩利用与改造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元媛;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研究中业缘聚落空间营建方法初探[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3 杨祯;基于创意城市理论的大连机车厂地段规划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童周文;论自然物的诉讼资格[D];宁波大学;2011年
5 赵晓宁;论我国世界遗产地周边环境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四川大学;2006年
6 吕智敏;四川手工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D];四川大学;2007年
7 高强;“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环境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8年
8 丁小丽;丝绸之路宁夏固原段遗产廊道空间格局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9 姜成勇;无锡市民族工商业遗产旅游开发研究[D];江南大学;2008年
10 陈晓连;广州市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机制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飞;;基于资源整合理论的徽文化旅游圈构建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9期
2 刘兰春;庙会刍议[J];商业研究;1992年07期
3 董新;;论人文旅游景观构成及景观特征[J];人文地理;1993年01期
4 张新营,佟连军;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经济建设问题分析[J];生态经济;2005年01期
5 张欣;姚雪营;;辽宁资源枯竭型城市发展工业旅游策略研究[J];中国林业经济;2010年02期
6 李悦铮,俞金国,付鸿志;我国区域宗教文化景观及其旅游开发[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7 江小蓉;龚志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中的旅游业发展路径[J];商业时代;2009年20期
8 云川;;《石林文化景观》正式出版[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9 郑晓祥,封秀玉 ,郑伯红;论区域文化景观的旅游开发——以湖南名人名胜资源为例[J];邵阳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杨利雅;;资源枯竭型城市生态补偿法律界定[J];河北法学;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树义;郭少青;;资源枯竭型城市环境治理之政府责任研究[A];生态安全与环境风险防范法治建设——2011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一册)[C];2011年
2 谢元博;;资源枯竭型城市绿色转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以阜新为例[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3 李颖娟;赵文祥;;资源枯竭型城市劳动力向循环经济转移规律[A];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王红;;自贡盐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的开发[A];盐文化研究论丛(第一辑)[C];2005年
5 林卫红;;颠倒的市场——试论互联网对旅游业的影响[A];“羊城杯”深化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6 殷昌利;;弘扬传统素食文化 大力开发旅游市场[A];食文化: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2005食文化与食品企(产)业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殷红梅;梅再美;;新形势下贵州旅游资源开发与旅游业发展的思考[A];区域旅游开发与黔中旅游经济发展[C];2000年
8 刘丽华;;辽宁非物质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研究[A];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中国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6年
9 卢敏飞;;龙州大小连城历史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A];苏元春与壮族边疆开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10 张嘉兴;;绍兴旅游资源开发的终极——谈越文化的研究与旅游利用[A];徐霞客在浙江·续二——徐霞客与越文化暨中国绍兴旅游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筏筏;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复兴[N];中国旅游报;2006年
2 庆文 任仁;“晒晒”界首镇的文物名胜[N];扬州日报;2010年
3 李清宇;山东四城市应入国家资源枯竭名单[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4 记者 胡日查 通讯员 朱明红;近谋旅游 远谋口岸[N];内蒙古日报(汉);2009年
5 ;守护工业遗产就是守护民族的历史记忆[N];工人日报;2007年
6 ;重点支持冷水江市列入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名单[N];中国企业报;2009年
7 本报驻湖北记者 徐钰;黄石: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之梦[N];中国旅游报;2009年
8 雪近 文潇;杭州力推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4年
9 华雨农 本报记者 魏晓霞;杭州:社会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N];中国旅游报;2004年
10 唐飞;利用原有工业遗产开发休闲娱乐产业[N];中国旅游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国平;辽宁阜新煤矸石资源化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2 王生卫;跨界区域地质旅游资源整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3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庞林;成都市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金平斌;浙江省地文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6 张春艳;冰雪旅游资源价值形成与实现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7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峰真;资源枯竭型城市旅游效率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2 杨佳惠;煤炭资源枯竭型城市鸡西市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3年
3 彭秀芬;腾冲地景资源科学信息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4 薛武;崆峒山道教文化与旅游资源开发[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5 林茂;论古镇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D];四川大学;2006年
6 张忠杰;资源枯竭型地区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商学院;2009年
7 胡珊珊;民族旅游开发与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D];广西师范大学;2012年
8 曾玲;彭祖山景区旅游资源特色及产品开发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9 何秋;桂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10 王良艳;九寨沟藏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47985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79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