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省域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Abstract]:Factor analysis, coordination analysis and GIS technology a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in China's provinces. It is found that tourism economic indicators play a decisive role in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level of tourism in China's provinces is ladder distribution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which forms three development cores i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 The spatial differentiation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 tourism scale and tourism production efficiency shows obvious inconsistency, and the overall coordina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is not high.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provinc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ourism development level is consistent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作者单位】: 河南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环境与规划学院;
【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08-GH-017)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2011B026)
【分类号】:F5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3 仇方道,朱传耿,单勇兵,马家常;中国县域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特征[J];地理科学;2004年04期
4 桑秋;张平宇;高晓娜;辛馨;;辽中城市群县域综合发展水平差异的时空特征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5 杨建明;;中国旅游业发展空间差异的综合评判[J];地理科学;2009年04期
6 许学强,张俊军;广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1年01期
7 陈秀琼;黄福才;;中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分析[J];地理学报;2006年12期
8 王凯;李华;贺曲夫;;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省际差异的空间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年01期
9 吕帅;龚伟;程怡;王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省区差异浅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4期
10 汪德根;中国旅游经济的省际比较研究[J];经济地理;2001年S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莉;;应用统计中的相关分析在教育测量中的应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S1期
2 汪文雄,汪磊;我国建筑业区域发展水平的实证比较研究[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年03期
3 张根文;韩莉妲;;安徽省经济发展与高等教育学科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4 李传武;黄润;尚正永;;基于分形理论的安徽省城镇体系研究[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管琳;未良莉;;安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成分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6 宋马林;;安徽省各地市经济发展评价[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7 崔素芳;张振华;姚付启;张燕;任尚岗;;基于偏相关分析的烟台市土壤温度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1期
8 杨世河;;黄山市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差异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04期
9 左欣艳;高敏华;;基于主成分分析的2006年区域经济竞争力综合评价[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0期
10 何调霞;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与对策新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文锋;;区域文化产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为例[A];中国传媒大学第五届全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博士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丁旭生;李永文;;黄河流域旅游经济差异的实证演化研究与R/S分析[A];中国旅游评论2011[C];2011年
3 常洁;何鹏;林正雨;;浅议人居环境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空间结构的优化——以雅安雨城区三里乡村旅游地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赵晖;温学飞;赫晓辉;王政峰;安钰;;基于因子分析法分析宁夏农村信息化的发展[A];2011全国灌区信息化建设与防渗抗冻胀新技术应用专刊[C];2011年
5 谭龙;刘云;樊威;;改进的二次加权法在科技实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董衡苹;高晓昱;;基于自然村居民点发展条件评价的村庄整合规划研究——以豫南平原地区S镇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年国;谭许伟;王娜;张霄兵;;户籍制度改革影响下的沈阳人口空间分异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许志海;张昭云;薛智勇;;基于空间网络的公路网测度与评价研究[A];第二届“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论文精选[C];2010年
9 丁宁;孙英君;蔡菲;孟飞;;基于空间统计学模拟方法的城市重金属污染分析[A];《测绘通报》测绘科学前沿技术论坛摘要集[C];2008年
10 江冲亚;李满春;刘永学;李飞雪;陈振杰;;浙西山区景观空间异质性格局变化的多尺度研究——以杭州市桐庐县为例[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琪;我国国有企业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邹本旭;中国休闲体育俱乐部指导员胜任特征模型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赵昕;海洋灾害补偿基金设计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杨洁;武汉城市圈区域创新体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王影;分散液液微提取在环境水样和生物样品处理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7 吴彪;高速公路作业区行车风险与安全控制策略[D];吉林大学;2011年
8 付博;基于GIS和遥感的长春市宜居性环境评价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杰;沿海港口吞吐量与国民经济关系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殷杰;中国沿海台风风暴潮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服装制造业农民工生活质量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吴彦;煤炭资源型城市竞争力比较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3 由明远;县域城镇体系发展演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张广宇;广西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及协调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聂志平;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效果评价及工程后期管护初探[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袁明瑞;基于生态评价的区域生态规划发展等级评判[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7 马钊;泰安城市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8 段岁荣;黑龙江省旅游业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金锋燕;丹东市旅游系统分析与优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水玉;土地利用规划中生态建设研究的理论与实践[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成林;安徽省旅游资源的区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黄成林;中国主要旅游资源的省际比较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3 王敬武;区域旅游业横向实力分析——地区旅游业发达程度指数初探[J];北京商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4 余芳东;国外统计数据质量评价和管理方法及经验[J];北京统计;2003年07期
5 陈龙;我国南北地区经济差距扩大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6 敖荣军;韦燕生;;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差异影响因素研究——来自1990~2003年的经验数据检验[J];财经研究;2006年03期
7 张梦;叶红;;东西部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的比较与评价[J];财贸经济;2006年05期
8 ;中国城市跨世纪发展若干战略问题[J];城市规划;1997年01期
9 王凯;中国主要旅游资源赋存的省际差异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99年03期
10 郭利平,陈忠暖;中国区域旅游经济综合实力分析和类型划分[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2001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文兵;区域旅游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2 杨敏;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3 王娟;安徽省旅游业竞争力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辉煌;彭炜;;中国区域知识型服务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J];求索;2007年10期
2 张家宽;;泰安市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8年04期
3 万丽娟;徐孝勇;申海;张何;;西部大都市区县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以重庆市为例[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银峰;石培基;;甘肃省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1期
5 张明明;武戈;;我国长三角区域循环经济发展的计量实证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09期
6 连飞;;中国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预警系统研究——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模型[J];经济与管理;2008年12期
7 石培基;杨银峰;吴燕芳;;基于复合系统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协调性评价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0年14期
8 唐建荣;城市经济国际化程度比较研究[J];现代经济探讨;2002年09期
9 田波平;苏杭;孙威;冯英浚;;沪深并购上市公司绩效评估的二次相对效益法[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10 耿贵珍;佟毅;张丽镯;;我国31个地区大型工业企业发展水平的实证分析[J];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彭本红;彭建华;;基于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区域物流中心选择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黎军;胡锡健;刘永强;;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在保险市场分析中的应用——乌鲁木齐保险市场影响困素分析[A];2003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3 高星星;;区域保险生态环境评价及其应用——以山东省为例[A];山东省保险学会2009年“防控风险·化危为机·实现保险强省新跨越”主题征文颁奖仪式暨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2009年
4 吕鸿江;刘洪;叶红梅;陈开成;;企业组织复杂适应性的结构维度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刘文彬;高世威;;中国文化情境下工作越轨行为结构维度的初步探索[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6 王倩;;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分众营销中的应用[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陈成忠;林振山;;中国1953-2006年能源足迹增长的多尺度分析和因子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8 赖娟;肖珉;周宗放;;基于因子分析和Logistic回归模型的我国集团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测实证研究[A];第四届(2009)中国管理学年会——金融分会场论文集[C];2009年
9 席利卿;严奉宪;;农产品物流发展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青年学者论坛专辑[C];2006年
10 陈晓红;李喜华;;创业知识资本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汤璇;南粤城市水平大检阅[N];广东建设报;2007年
2 记者 丽雪;全国千强镇 我市占8个[N];唐山劳动日报;2006年
3 狄方;千强镇集中在长、珠三角[N];中国改革报;2006年
4 ;长三角与珠三角成为我国高水平小城镇聚集区[N];中国信息报;2005年
5 ;小城镇综合发展指数测评出结果[N];消费日报;2006年
6 赵红梅;我省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稳步提高[N];河北日报;2008年
7 本版编辑 李P" 李忠东 邓清波;给城市排行榜洒点冷水[N];中国经济导报;2006年
8 赵永春;我市12个乡镇进入全省百强[N];沈阳日报;2006年
9 实习生 孙亚平 记者 段丽茜;我省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高[N];河北日报;2006年
10 记者 薛志伟;第二届小城镇1000强评出[N];经济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晓曙;中国市场收益率曲线构建比较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2 刘凯;提升西安城市竞争力的系统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7年
3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侯学英;中国可持续城市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5年
5 王昱;考虑特征变量异质性的分类方法及其在风险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6 杨勇;都市圈发展机理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7 舒彤;供应链协同的供应商选择与销售预测[D];湖南大学;2008年
8 周婷;我国外贸企业出口技能识别与排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9 路正南;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10 王孝炯;基于效率优化的国家创新能力测度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孟翔峰;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及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D];北京物资学院;2006年
2 王艳;基于Logistic回归方法的上市公司失败预警模型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6年
3 孙仲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D];青岛大学;2006年
4 李兴华;我国城市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陈弘;基于因子分析对信用评级方法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6 吴彬;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刘琳玲;企业社会责任和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陈俊英;基于利益相关论的企业社会责任财务评价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9年
9 龚盈盈;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10 蔡波;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竞争力分析[D];天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4909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90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