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营销:遗产性旅游景点开发和管理的新思维
[Abstract]:Heritage tourism resources have unique attributes and characteristics different from general economic resources. The classical classification system of scenic spots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clearly divides heritage scenic spots into "resource-based" scenic spots. Therefore, its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can not be mechanically market-oriented, but must adopt the "reverse marketing" thinking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it and has the connotation of "protection first" and "anti-consumer orientation". The ways and measures of implementing "reverse marketing" in heritage tourist attractions are mainly reflect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honeypot area"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planning and th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tourists based on bearing capacity in the daily management, which can be divided into pre-control of the number of visitors to be visited and on-site management of visitors.
【作者单位】: 东南大学旅游学系;
【基金】: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基于提高市场潜力视角的旅游目的地定位战略开发模式研究——以南京为例”(2012SJD630064) 东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人文社科基础扶持基金(创新基金)项目“旅游目的地定位战略开发模式研究:提高市场潜力的视角”(SKCX20120019)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274;F5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成渝;《世界遗产公约》中两个重要概念的解析与引申——论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黄英;;我国世界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管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1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兆胤;王征兵;;循环经济模式在旅游景区管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7期
2 何小怡;;基于可持续发展观的贵州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5期
3 黄丽;李克国;王佳;;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以英武山村旅游开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4 奉钦亮;覃凡丁;粟维斌;;泛漓江流域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5 魏敏;;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6 顾筱和;;论乡村旅游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马汝慧;;大理旅游循环经济发展研究[J];保山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8 邓明艳;罗佳明;;英国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信息特征及启示[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9 林玉华;;从目的论看旅游资料汉译英[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7年04期
10 庞婷;;风景名胜区管理法律制度分析[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谢剑峰;刘力敏;;河北省农村文化资源保护对策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刘海龙;杨锐;;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二)[C];2008年
3 苏倪;陈原笑;;我国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经营模式立法问题的思考[A];生态文明与林业法治--2010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4 吴小天;;可持续发展思想指导下浙江省旅游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浙江旅游业创新与发展论文集[C];2008年
5 刘海龙;杨锐;;对构建中国自然文化遗产地整合保护空间网络的思考[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第14分会场——风景园林与城市生态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张松;镇雪锋;;遗产保护完整性的评估因素及其社会价值[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向岚麟;;国内世界遗产研究概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丁纪江;相西如;吴新纪;;风景区管理博弈特征及管理体制优化对策研究——以太湖风景名胜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琼;明庆忠;李庆雷;;基于人人关系的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对策研究[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4)[C];2007年
10 陈文君;徐君亮;;创建三维框架,营销核心品牌——广州历史文化旅游之创新探讨[A];区域合作:旅游业转型和创新的平台——第十二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阴帅可;明清江南宅园兴造艺术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彭历;北京城市遗址公园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5 吴云超;湘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6 何池康;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李萌;基于文化创意视角的上海文化旅游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仲雯雯;我国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9 邓贵平;九寨沟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地学景观成因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10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莹;海鸥岛休闲农业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臧敏;泰山旅游资源管理模式及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3 赵宝杰;东营市东营区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陈晓枫;开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郝迎成;民营企业旅游景区投资与经营决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陈剑锋;郓城县水浒文化旅游城开发项目的投融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明;山东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金娜;秦皇岛生态旅游开发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世藏吉;格萨尔文化遗产在旅游业中的有形化利用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10 郑艳玲;乡村旅游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的互动机制及模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岩体振动疲劳效应初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6期
2 张成渝;洛阳龙门石窟水的赋存对岩体稳定性的影响[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6期
3 潘江;;国家公园析义[J];风景名胜;1999年05期
4 贾真真;吴小根;李亚洲;;国内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研究进展[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5 赵翠侠;;我国旅游门票价格问题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年11期
6 汪季清;纵萌萌;;对规范旅游景区门票价格的几点思考——透析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现象[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年08期
7 张成渝,谢凝高;世纪之交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J];人文地理;2002年01期
8 谢凝高;保护自然文化遗产 复兴山水文明[J];中国园林;200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舒一奇;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我国世界自然遗产景区门票价格的政府规制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2 程莉娜;遗产型旅游景区门票价格上涨的深度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晓红,文永红;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1999年11期
2 邱素琴;;浅议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 陈汝彬;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思考[J];现代管理科学;2005年06期
4 李根英;;要为企业培养“接班人”[J];理财杂志;2006年02期
5 ;企业高级人事主管“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国际讲座”[J];人才开发;1997年05期
6 冯安明;简论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做好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J];车间管理;2000年03期
7 束少华;加入WTO后国企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第15届建筑管理现代化优秀论文二等奖)[J];建筑管理现代化;2003年01期
8 秦希军;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开发[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蔡建飞,敬丽华;关于加强国有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10 张卫平;对人才资源开发与管理的若干思考[J];经济师;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爱华;;知识经济运行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挑战及对策[A];首届泛珠三角先进制造技术论坛暨第八届粤港机电工程技术与应用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4年
2 杨觉英;赵雄伟;;ERP系统建设中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3 曾华东;;非营利组织中虚拟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陈玉亮;华众平;陈敏;;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要有几大转变[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5 阮跃东;;河南旅游景区协同营销策略思考[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志亮;;谁来托起西部经济明天的太阳[A];“发展商业,适应西部大开发”征文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马志骞;;振兴晋商的冷思考[A];首届晋商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黄O龀,
本文编号:2499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499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