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中的旅游展演与民俗变异——以丽江东巴文化为例
[Abstract]:In the tourism-oriented social context,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local traditional resources to economic capital becomes the collusion of the government, elites, people and touris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pluralistic forces not only constitutes the driving force of tourism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constitutes the field of tourism exhibition. When 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be manipulated as commodity value, cultural differences are often magnified, and mass reproduction and large-scale management are carried out, which inevitably brings about the homogenization of Dongba culture, thus reduc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making the folk functions of Dongba culture show the facts of secularization, evolution, fragmentation, vulgarization, urbanization and so on.
【作者单位】: 中国社科院民族文学研究所;
【分类号】:F592.7;G1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吴云贵;互动中的宗教与人类社会——关于宗教现象的思考[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98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智;;东巴教与滇西北苯教流行史迹试探[J];中国藏学;2008年03期
2 孙浩然;;关于宗教渗透的理论思考[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3 和新梅;;浅谈东巴教对纳西文化的影响(英文)[J];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4 王黎明;;全球化视野下的泰国少数民族边缘化——两种不同的类型:泰北山民与泰南穆斯林[J];昆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2期
5 甘露;;纳西东巴经中假借字的地域研究——以白地、丽江、鲁甸为例[J];昆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6 孙浩然;;关于宗教渗透的理论思考(二)[J];科学与无神论;2008年02期
7 吉凯;;人与“署”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传统纳西族的生态道德观念及其现代意义[J];理论界;2012年02期
8 李敏;;试论我国藏缅语民族古籍传统分类体系及其继承发展[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8年03期
9 木仕华;纳西东巴文与藏文的关系[J];民族语文;2001年05期
10 杨福泉;论唐代吐蕃本教对东巴教的影响[J];思想战线;2002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鲍江;象征与意义:叶青村纳西族宗教仪式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2 赵心愚;纳西族与藏族历史关系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3 徐振杰;中国早期佛教造像民族化与世俗化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4 黄思贤;纳西东巴文献用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5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6 赵红梅;旅游情境下的文化展演与族群认同[D];厦门大学;2008年
7 胡文华;纳西东巴文形声字研究及其文字学意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和继全;白地波湾村纳西东巴文调查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淑芬;甲骨文与东巴文的意象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丽伟;纳西族东巴绘画的形式解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周寅;纳西族古代天文历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2年
4 杨庆峰;关于西方科学和宗教的关系问题研究——围绕人的问题进行探讨[D];陕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王凯胜;试论影响印尼华侨华人的政治与文化因素[D];暨南大学;2000年
6 偶芳;“人与自然是兄弟”——对云南丽江纳西族环境保护习惯法的文化解读[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7 姜立刚;论泰国佛教的世俗化趋向[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郭正春;纳西东巴文化中的伦理观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9 韩明祥;北美殖民地宗教世俗化探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10 彭书红;三星堆青铜纵目面像、青铜神树、玉璋祭山图案的文献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例芬;傩与东巴文化[J];民族艺术研究;1994年04期
2 林向萧;东巴文化走向世界之路[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6期
3 成卫东;;追求东巴文化发祥地[J];对外大传播;1999年Z2期
4 艾立克·艾克霍姆;张文力;;两位老人眼中的东巴文化[J];出版广角;2000年06期
5 程溪;东巴文化探秘[J];西部大开发;2002年01期
6 杨沐春涓;;杨沐春涓西行笔记之·丽江篇 丽江的东巴文化[J];西部大开发;2007年07期
7 李波;;感悟档案文献中的东巴文化[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04期
8 沈光旦;;感受古老的东巴文化[J];科学大观园;2010年09期
9 ;世界文化史上的奇观——东巴文化[J];今日民族;2011年03期
10 巴若;东巴文化在这里弘扬光大──访中甸县三坝纳西族乡[J];今日民族;199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陈复观;;纳西古文化与汉(吴)文化的情结及徐霞客丽江之行的文化影响[A];徐霞客与丽江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4年
2 杨海涛;;守望民间,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纳西族东巴文化保护与发展个案研究[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产业建设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林崔宏;;试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纳西族“东巴”的生境[A];全球化背景下的云南文化多样性[C];2010年
4 杨福泉;;再论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危机——以云南省为例[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木桢;赵庆莲;;论云南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范道桂;;在传承与创新之间——云南少数民族文化“护根工程”[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三辑)[C];2011年
7 施维达;;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谢沫华;木基元;;论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开发[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琨邋实习记者 李铎业;“把东巴文化还给民众”[N];西部时报;2007年
2 赵晓霞;杨一奔:为传承东巴文化而奔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年
3 江世震;丽江民营企业保护传承东巴文化唱主角[N];云南日报;2007年
4 新华社记者 范卉;东巴文化 后继有人[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5 云南政协报记者 陈泽 云南日报记者 秦玉汉;到玉水寨看纳西文化(下)[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6 云南政协报记者 陈泽 云南日报记者 秦玉汉;到玉水寨看纳西文化(上)[N];云南经济日报;2006年
7 木仕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变迁与创新中的东巴文化[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8 唐金龙;她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奔忙[N];云南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冷文浩;东巴文化:俄亚人的精神支柱[N];凉山日报(汉);2009年
10 姚付祥;和国耀:用虔诚的心传播东巴文化[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桅;发展的反思[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吴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朱永强;丽江鲁甸新主村纳西族祭天仪式及其功能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2 孟彬;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立法初探[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13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13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