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居民对旅游文化影响的感知研究——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
[Abstract]:Based on the first-hand data obtained from July to August 2011 in Gannan Tibetan Autonomous Prefecture, this paper uses SPSS software to carry ou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puts forward the perceptual structure and evaluation model of ethnic 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tourism culture influence of local resi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and promotes the change of residents' ideas; the residents' perception of the positive influence of tourism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negative influence;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ourism on the local area, that is, the distor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and the impact of traditional values, has not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residents; the vast majority of local residents have a supportive attitude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tourism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the protection of national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destin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西北师范大学地理环境科学学院;
【基金】:2009甘肃省社科项目“跨文化旅游视角下甘肃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卢松;张捷;苏勤;;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感知与态度的历时性分析——以世界文化遗产西递景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2 刘赵平;旅游对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结构框架[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01期
3 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年05期
4 王莉,陆林;国外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与态度研究综述及启示[J];旅游学刊;2005年03期
5 马贤龙;;民族文化是民族旅游的灵魂支点[J];中国民族;2006年01期
6 王希恩;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民族研究;2000年06期
7 马耀峰;张佑印;梁雪松;;旅游服务感知评价模型的实证研究[J];人文地理;2006年01期
8 陈金华;;游客对海岛旅游环境的感知研究——以东山岛为例[J];广东海洋大学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覃雪;旅游可持续发展视角下旅游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2 孙丽;旅游开发背景下夏河藏族的社会文化变迁[D];兰州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沈爱平;;四川羌寨旅游开发探析——基于“前台、帷幕、后台”理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3期
2 汪惠萍;王玉玲;;乡村旅游体验质量实证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07期
3 冯红英;赵金涛;;京津走廊乡村旅游地居民对旅游影响的感知及开发对策研究——以河北省永清县杨家营村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4期
4 同勤学;杨瑞;;西安市东大温泉度假区游客满意度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7期
5 黄丹霞;李力;;居民对旅游环境影响的感知研究——以广州白云山风景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6 高珊珊;李巍;阚保强;王立峰;;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7 刘阳炼;;生态旅游深度开发评价监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8 姜红莹;;张家界旅游开发的特色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07期
9 张群;;现代旅游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影响[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7年02期
10 田化;;我国民族文化保护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廉同辉;王金叶;;基于灰色关联的自然保护区居民旅游感知研究——以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为例[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索晓霞;;民族文化开发热中的冷思考——确立文化开发合理性原则的必要性[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姜敏;;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贵州少数民族文化保护策略探析[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刘青梅;;现代化背景下民族村寨的传统文化及其变迁——以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为个案[A];“改革开放30年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徐克帅;蒋盈;;古村落老年居民环境感知的历时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6 孙杰远;;文化的断裂与教育的使命[A];“首届中国教育人类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德林;;草原文化的现代化挑战[A];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第八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青觉;谢广民;;边疆民族文化的保护、开发与兴边富民[A];兴边富民与少数民族发展——第十次全国民族理论专题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9 简王华;;试论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化旅游开发[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10 王恒;李悦铮;杨金桥;邢娟娟;;基于认知心理学的海岛型旅游资源开发潜力研究——以大连广鹿岛为例[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娜莎;基于灰色评价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邵二辉;西南少数民族和谐人格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马小华;当前清真寺与回族乡村社会之间关系的实地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程金龙;城市旅游形象感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6 袁尧清;湘西地质旅游资源群旅游发展的空间效应及整合开发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徐海军;基于入境旅游视角的国际旅游岛建设标准与评价体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延超;民族体育的生态与发展[D];上海体育学院;2011年
9 朱华武;湘绣文化旅游形成与适应机制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10 石翠红;蒙古族学校教育中“避蒙趋汉”现象生成机制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依凡;我国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相关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谢莲花;基于旅游者行为的南宁市入境旅游发展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祝建霞;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旅游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段辛欣;世界自然遗产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度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5 刘勤;论公共管理中的社区参与:以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为例[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6 陈巧岚;参与式发展:程阳桥景区民族旅游的人类学透视[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李博;平山木柄瑶的社会变迁与科学发展[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8 徐金笛;优秀传统文化制度保障体系建构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9 王利平;曲阜社区居民旅游影响感知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王清霞;奉化市森林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亚;;基于社会成本理论的目的地居民旅游感知比较研究——以河南省万仙山风景区内南坪、郭亮、水磨3个村落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2 王莉,杨钊,陆林;经营者/居民参与屯溪老街保护与旅游开发意向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3 王群,章锦河;居民感知调查方法在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卢松,陆林,王莉,王咏,杨钊,梁栋栋;西递旅游地居民的环境感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5 黄震方,吴江,侯国林;关于旅游城市化问题的初步探讨——以长江三角洲都市连绵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2期
6 王莉,陆林,童世荣;江南水乡古镇旅游开发战略初探——浙江乌镇实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3年06期
7 周加来,黎永生;城市规模的动态分析[J];财贸研究;1999年01期
8 杨兴柱,陆林;城市旅游地居民感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分析——以中山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5年02期
9 周瑾;四川藏区“跳锅庄”的发展演变[J];中国藏学;2002年04期
10 王莹;秦碧霞;;论人对自然的权利和义务[J];道德与文明;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效忠;普陀山生命周期演化机制与旅游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结古乃·桑杰;;简述卓尼藏族的巴挡鼓舞[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2 陈淑琳;;西北民族地区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研究——以甘南为例[J];现代商业;2009年06期
3 高珊珊;李巍;贺英;王立峰;;西部民族地区特色旅游开发探析——以甘南藏族自治区为例[J];甘肃农业;2011年01期
4 吴景山;甘南藏族自治州金石碑刻资料的收集与整理[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3年01期
5 不卜克;;安详的桑科草原[J];厦门航空;2007年09期
6 把多勋;杜敏;;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对充分就业水平影响研究——以甘南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宁银丽;邓艾;;屠能区位论在优势旅游资源选择中的应用——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9年22期
8 高珊珊;李巍;阚保强;王立峰;;藏区旅游城镇规划、建设与民族文化保护——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0期
9 王文浩;试论藏区朝山拜湖旅游资源开发——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J];甘肃高师学报;2005年03期
10 王金元;;论甘南藏族自治州宗教旅游资源及其开发[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王婉飞;彭春萍;;旅游景区经营者与当地居民关系的“鹰鸽博弈”分析[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3 王利民;;基于生态环境安全下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4 汪威;石惠春;;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民族地区旅游环境质量评价与优化对策——以甘南藏族自治州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郑基银;;韩国区域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策略[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6 陈朝隆;陈敬堂;;中小尺度区域旅游规划的家庭旅馆开发个案探析——以南昆山家庭旅馆为例[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7 薛宝琪;;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挑战、问题及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8 徐建英;;卧龙自然保护区社区居民旅游就业分析[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曾少聪;;民间祭拜祖先与祭祀孤魂野鬼的差异——以惠安城关居民的祭祀为例[A];惠安民俗研讨会论文集[C];1992年
10 侯锦雄 ;李素馨 ;Duarte B.Morais ;谢宗恒;;边缘再边缘——兰屿旅游发展的文化冲击论述[A];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第二届“海峡两岸休闲农业与观光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马飞;我市与甘南藏族自治州签订旅游战略合作协议[N];鹤壁日报;2011年
2 谌文;游客与旅游区居民交往的特点及影响(下)[N];中国旅游报;2007年
3 张学文邋许静;景区与当地居民共享黄金周[N];四川日报;2007年
4 杨军;对内营销:一个被忽视的角落[N];中国旅游报;2006年
5 谌文;游客与旅游区居民交往的特点及影响(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6 林楠、张勇、刘畅;日月潭免票七年,当地百姓腰包鼓了[N];新华每日电讯;2006年
7 曹新向;旅游年票需要完善[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谌文;中国世界遗产地旅游的游客管理(上)[N];中国旅游报;2007年
9 于忠珍 盛永安;风景区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N];经济日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霍峰 本报通讯员 孟繁;“生态旅游经济”的典范[N];青岛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江民锦;旅游业对井冈山区发展的影响及模式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2 陈岩峰;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于玲;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4 翁钢民;旅游环境承载力动态测评及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王红英;以野生动物为对象的休闲旅游影响与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6 郭进辉;基于社区的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森林生态旅游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7 鲁小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管理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8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9 陈才;意象·凝视·认同[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10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凤娟;西部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常慧丽;甘肃省旅游资源开发与贫困消除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3 杨朝继;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D];西北民族大学;2005年
4 温健斌;旅游对乔家堡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5 马新玲;目的地居民对旅游社会文化影响感知的实证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8年
6 谌文;乡村旅游发展中的主客关系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7 陈雪;旅游景观设计中的“3J”模式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6年
8 肖玲;社区旅游发展机制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9 郭亮亮;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中的经济与文化协调互动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黄玉理;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感知与态度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本文编号:25247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2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