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堡水利文化遗产的旅游发展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安顺学院旅游系;
【分类号】:G122;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磐;;徽州村落中的水口园林[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2 彭瑛;;安顺鲍屯人的生态文化观[J];安顺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彭瑛;;文化生存范式下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以贵州安顺鲍屯村为例[J];安顺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4 谭徐明;王英华;朱云枫;;贵州鲍屯古代乡村水利工程研究[J];工程研究-跨学科视野中的工程;2011年02期
5 彭瑛;张白平;;神灵·祖先·土地:一个屯堡村落的信仰秩序[J];贵州民族研究;2011年03期
6 彭瑛;;论黄果树新城旅游移民社区建设[J];安顺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7 谭徐明;李云鹏;;贵州安顺鲍屯乡村水利工程 农业景观保护的范例[J];中国文化遗产;2011年06期
8 冯娴慧;戴光全;;乡村旅游开发中农业景观特质性的保护研究[J];旅游学刊;2012年08期
9 张卫东;庞亚斌;;600年鲍屯水利探考[J];中国水利;2007年12期
10 周继春;水口园林设计溯源[J];技术与市场.园林工程;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王磐;;徽州村落中的水口园林[J];安徽建筑;2011年03期
2 刘亮;黄成林;;徽州古村落水口园林树木景观的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23期
3 呼海艳;弓弼;何红芸;周文强;;浅析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3期
4 王婷;;风水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15期
5 耿虹;;自然适应与人文坚守——独特的安顺屯堡聚落文化与建筑景观[J];华中建筑;2009年05期
6 吴庆洲;;贵州小都江堰——安顺鲍屯水利[J];南方建筑;2010年04期
7 石峰;;无纠纷之“水利社会”——黔中鲍屯的案例[J];思想战线;2013年01期
8 阚陈劲;吴泽民;;徽州古村落水口景观及现状[J];小城镇建设;2009年01期
9 张纵;高圣博;李若南;;徽州古村落与水口园林的文化景观成因探颐[J];中国园林;2007年06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相强;关于中国园林与生态园林的新思维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耿虹;安顺屯堡建筑环境景观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素娟;湘南传统聚落景观空间形态研究及文化阐释[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2 呼海艳;中国古典园林中的风水观分析及其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亮;徽州古村落绿化树种配植与造景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年
4 王陈辉;古村落“水口”生态环境与文化意涵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5 孙明;徽州古村落水口景观构建与解读[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卫平;;科学与人文在博物馆文化的融通——学习张謇博物馆思想一得[J];博物馆研究;2006年03期
2 刘迪;;博物馆时空刍议[J];东南文化;2009年01期
3 翁家烈;屯堡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4 朱伟华;;黔中屯堡文化性质新探[J];贵州文史丛刊;2006年01期
5 陈晖;;徽州水口园林的建筑特色——兼与苏州园林比较[J];黄山学院学报;2007年06期
6 秦筑;;徽州古村落理水分析[J];华中建筑;2009年08期
7 郭焕成,刘军萍,王云才;观光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00年02期
8 李学东,郭焕成;西南地区观光农业发展与经营特点初探——以成都市龙泉驿区“农家乐”为例[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9 郑文俊;周志翔;;基于旅游视角的农业景观吸引力及其测评体系[J];江西农业学报;2008年10期
10 王云才;国际乡村旅游发展的政策经验与借鉴[J];旅游学刊;2002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王继庆;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董萍;农家乐开发与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模式[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正品;屯堡文化大明遗槰[J];理论与当代;2003年11期
2 翁家烈;屯堡文化研究[J];贵州民族研究;2001年04期
3 吕燕平;安顺屯堡文化——黔中喀斯特环境中的汉民族地域文化景观[J];安顺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4期
4 吕红;六百年来的大明遗风——贵州屯堡文化[J];浙江档案;2004年09期
5 范同寿;;600年积淀的文化品牌[J];当代贵州;2010年10期
6 钱理群;;屯堡文化研究的动力、方法、组织与困惑[J];安顺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7 桂晓刚;试论贵州屯堡文化[J];贵州民族研究;1999年03期
8 辛元戎;一幅明代遗风的画卷——贵州屯堡文化寻访记[J];中国土族;2003年01期
9 姚晓英;;关于屯堡文化与旅游的思考[J];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杨友维;;屯堡文化简论[J];安顺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黔辉;;屯堡写作与屯堡文化[A];贵州省写作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石在;;徐学研究与旅游发展良性互动的管见[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3 张发刚;;文化经济齐翼飞[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金英;;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变迁——以安顺屯堡文化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5 王思联;邓金祥;;会泽发展文化旅游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A];2005年滇黔桂三省区五州市气象协作区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6 吕燕平;;屯堡文化空间探析[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刘茜;;试用科学发展观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A];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杨春艳;;屯堡旅游——以地戏为例[A];“社会学与贵州‘十一五’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5年
9 王思明;;保持布依族文化特色,,推动布依族地区旅游发展(序二)[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范玉仙;陈峰云;;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的保护与旅游管理问题初探[A];科学发展观与区域旅游开发研究——第十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文选[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潘艳;贯通六百年历史 探寻可通达桥梁[N];贵州民族报;2005年
2 陈俊;屯堡文化推介活动进南京[N];贵州日报;2006年
3 市委办;市委召开第70次常委会议[N];遵义日报;2009年
4 张莹;屯堡处处是景点[N];贵州日报;2007年
5 记者 耿闻;北京通州以樱桃文化带动旅游发展[N];中国旅游报;2010年
6 肖劲;黄果树瀑布节演绎天韵屯堡[N];华东旅游报;2008年
7 李屹;贵州安顺“两人”走红市场[N];中国文化报;2007年
8 特约记者 张顺心;凤凰古城堡:屯堡文化的“中国记忆”[N];团结报;2006年
9 周静邋张莹;屯堡唱响万人山歌[N];贵州日报;2007年
10 主持人 本报记者 黄蔚 实习生 刘颖;贵州文化的当代价值[N];贵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孟华;中国山岳型“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人地和谐论[D];河南大学;2006年
2 崔玉范;赫哲族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猛;凤凰古城的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2 郑朝彬;自尊与自信:文化传承的内在动力[D];贵州师范大学;2007年
3 魏晓露;论河北省历史文化名城赵县保护与旅游发展[D];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4 张明飞;旅游发展对黄陂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5 周丹;民族旅游与村寨文化变迁[D];四川大学;2007年
6 温健斌;旅游对乔家堡村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08年
7 何仲禹;旅游开发对我国历史文化村镇的影响研究[D];清华大学;2009年
8 贾玎;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与文化保护互动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邓敏;民族旅游目的地社会文化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10 杨琴;四川民俗文化与民俗旅游开发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09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40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