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旅游的本质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的本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学界对旅游本质的认识尚未进入本质的层面。体验不是旅游的本质,它只是旅游的基本特征,且不能将旅游的旅游性与其他物的物性区分开来。这源于我们对本质是什么的认识还不够清晰。文章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理解,提出了旅游的本质是"人诗意地栖居"的观点,运用现象学理论进行了详细论述,并提出了认识旅游本质的方法、路径,对当今流行的一些思潮进行了批判。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旅游学院;
【关键词】: 本质 体验 旅游的本质 诗意地栖居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青藏高原旅游人类学研究”(13FMZ001)资助~~
【分类号】:F590
【正文快照】: 旅游的本质是什么,旅游的旅游性是什么,旅游如何存在,为何存在?迄今为止,我们触及了旅游的真正本质了吗?一、本质是什么?“本质”是西方哲学最重要的范畴之一,一部西方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围绕着“本质”范畴而展开讨论。“本质”一词最初是指一个事物真正所是的意思。被誉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凌云;;国际上流行的旅游定义和概念综述——兼对旅游本质的再认识[J];旅游学刊;2008年01期
2 谢彦君;;旅游的本质及其认识方法——从学科自觉的角度看[J];旅游学刊;2010年01期
3 杨振之;郭凌;蔡克信;;度假研究引论——为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提供借鉴[J];旅游学刊;2010年09期
4 杨振之;胡海霞;;关于旅游真实性问题的批判[J];旅游学刊;2011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万年;“大自然的智慧”——解读康德《实用人类学》[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2 陶徽希;;福柯“话语”概念之解码[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3 王强;;道德哲学的三种悖论形态[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汪晶晶;章锦河;;旅游管理专业全日制本科课程设置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4期
5 朱长兵;;试论三种逻辑关系——以形式与内容关系为视角[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马继刚;王丽萍;;明清云南旅游活动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2期
7 王珏;论海德格尔对主体的消解[J];长白学刊;2000年03期
8 金边;道德形而上学:康德哲学体系的核心[J];长白学刊;2001年04期
9 侯才;论反思思维[J];长白学刊;2002年01期
10 梦海,田吉述;人性的,太人性的——论尼采的人道主义及其现代意义[J];长白学刊;200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海锋;;哲学与“哲学”的基本问题——由《哲学通论》引发的思考[A];“《哲学通论》与哲学教育改革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2 宋长海;楼嘉军;;《旅游学刊》25年载文研究的国际化述评(1986-2010)[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谢春山;;试论旅游的本质及特征[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徐菊凤;;关于旅游学科基本概念的共识性问题——兼与若干学者商榷[A];2011《旅游学刊》中国旅游研究年会会议论文集[C];2011年
5 陈粤;;略论马克思文艺意识形态学说的理论语境[A];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时期文学理论研究的回顾与反思[C];2008年
6 杨国荣;;成己与成物——意义世界的生成[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7 杨国荣;;孔子论人[A];《与孔子对话——论儒学的现代生命力》——上海文庙第三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王学辉;;行政相对人的主体性回归及其法治意义——“5.12地震”展现的行政法治化契机[A];中国法学会行政法学研究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9 于奇智;;现代与后现代的转换问题——个案研究:从康德问题到福柯问题[A];全国外国哲学学术研讨会——纪念“芜湖会议”暨“两学会”成立30周年论文集[C];2008年
10 杨振之;马琳;胡海霞;;大邑休闲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管理——从旅游功能区规划的新思路谈起[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靳宝;批判哲学的现象学批判[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倩;儒家超越之路的现代探寻[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5 李晓勇;政治审美化[D];吉林大学;2011年
6 何江新;海德格尔对传统形而上学的解构[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唐圣;圆觉主体的自由:牟宗三美学思想的核心问题[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奚颖瑞;从“算术哲学”到“逻辑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王漪;经验中的先验[D];浙江大学;2010年
10 李小豹;当代青年道德信仰论[D];中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雍翔;旅游产业视角下的异地养老开发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10年
2 侯楠楠;基于旅游本质辨析的旅游异化现象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3 周伟伟;世界遗产地游客体验满意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李彦岑;论叙事同一性与他者维度[D];浙江大学;2011年
5 李一;从先验感性论到审美判断力[D];云南大学;2011年
6 包振山;近代青岛旅游客源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于志多;九寨沟数字化景区的构建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华宇星;论康德的科学的形而上学[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秦奕莹;低碳旅游公共政策支持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10 张雨;蒯因逻辑真理理论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崧,韩振华;探索我国度假旅游的发展道路[J];商业研究;2004年20期
2 吴必虎;大城市环城游憩带(ReBAM)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科学;2001年04期
3 魏小安;休闲度假的特点及发展趋势[J];饭店现代化;2004年11期
4 胡大立;;产业关联、产业协同与集群竞争优势的关联机理[J];管理学报;2006年06期
5 周建明;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趋势与规划特点[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1期
6 郭凌;王志章;;后现代消费主义范式下的休闲研究[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龚勤林;论产业链构建与城乡统筹发展[J];经济学家;2004年03期
8 王大悟;;旅游度假区开发观论析——对当前旅游规划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旅游科学;2006年02期
9 杜江,张凌云;解构与重构:旅游学学科发展的新思维[J];旅游学刊;2004年03期
10 杨振之;论度假旅游资源的分类与评价[J];旅游学刊;2005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这个寒冬不寂寞 体验西部“诗意游”[J];中国西部;2011年02期
2 白以娟;;论旅游者旅游的过程是寻求体验的过程[J];商场现代化;2007年09期
3 章仁彪;“道法自然”: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旅德哲游散记[J];德国研究;2000年02期
4 ;体验飞翔的感觉[J];环境;2006年06期
5 陈超群;罗明春;覃业银;;乡村旅游体验真实性的多维度研究[J];旅游论坛;2008年06期
6 赵飞;廖冬连;冯威娜;;博物馆旅游功能的实证研究[J];市场论坛;2010年03期
7 陈茹茜;;关于董公寺镇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考[J];大众科技;2010年11期
8 ;太太乐厨艺体验馆,现场教小朋友学习烹饪[J];文史参考;2010年12期
9 郑宇飞,胡春梅;关于体验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认识与思考[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10 吴萍;裴蓉;;谈乡村旅游真实性及塑造——以阳朔为例[J];硅谷;2008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萍 喻宁;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N];经理日报;2007年
2 易耳;市场的归市场 文化的归文化[N];湖南经济报;2006年
3 北京市政协委员 袁济喜;将年味调浓[N];人民日报;2006年
4 刘武俊;京城建筑文化应多些和谐基调[N];华夏时报;2006年
5 中山大学教授 高小康;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都市民俗[N];社会科学报;2007年
6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秘书长 向云驹;民间文艺:亟待激活的文化资源[N];邯郸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文秀;体育节事旅游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宏;秦兵马俑游客消费、体验分析与旅游拓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3 王海利;旅游美学教学内容整合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关键词:论旅游的本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5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