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

发布时间:2017-03-19 03:00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又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在拉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活力等方面具有突出作用;另一方面,区域经济能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和支撑。本文通过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对山东省17地市的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状况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青岛、烟台、济南等8市实现了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泰安、日照等4市处于勉强协调或濒临失调阶段,德州、聊城等5市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失调现象。从这些城市的旅游业发展状况与区域经济发展速度的对比来看,除青岛市已经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外,济南、烟台等13市属于旅游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型,泰安、日照、威海3市则是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型。在耦合协调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探讨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从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7个主要因素看,国内旅游收入和国内旅游人次2个指标对旅游发展水平影响最大,因此要促进国内旅游内涵式发展,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和档次,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5个重要影响因素排序发现,这些地市需要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实行积极稳健的财政政策、积极发展商品零售业。只有实现各地市"旅游促进经济,经济推动旅游"的协调发展模式,才能共同推动山东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跨越。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商学院;
【关键词】旅游产业 区域经济 协调度 优化 山东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我国区域产品质量影响因素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编号:13AGL012)
【分类号】:F592.7;F127
【正文快照】: 近年来,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问题也成为业内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所在。众所周知,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方面,旅游产业既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增加当地的国民经济收入。同时,在拉动相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基纯;陈忠暖;;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高佩佩;吴晋峰;辛亚平;邓晨辉;;中国旅游饭店供需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0年04期

4 马丽;金凤君;刘毅;;中国经济与环境污染耦合度格局及工业结构解析[J];地理学报;2012年10期

5 李培雄;宋保平;张春晖;曹晓仪;;北京市入境旅游与饭店旅行社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旅游论坛;2012年05期

6 宋学锋,刘耀彬;城市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度模型及其应用[J];科技导报;2005年05期

7 生延超;钟志平;;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旅游学刊;2009年08期

8 廖重斌;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定量评判及其分类体系——以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例[J];热带地理;1999年02期

9 王永明;马耀峰;;城市旅游经济与交通发展耦合协调度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10 刘定惠;杨永春;;安徽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分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海林;祁茹涛;;西宁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演变趋势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2 罗娜;耿雅冬;刘欣;;大连市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度演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3 余凤鸣;杜忠潮;周杜辉;;基于熵值法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演变分析——以西安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4期

4 代伟;李克国;;秦皇岛市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测度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4期

5 王利光;葛幼松;;南京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度评价[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6 黄一绥;;福州市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度评价与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12期

7 常阿平;彭伟功;梁丽珍;;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价方法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9年10期

8 安瓦尔·买买提明;塔世根·加帕尔;;新疆南疆地区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联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9 陈基纯;陈忠暖;;中国房地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度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4期

10 魏键;周石鹏;;我国区域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协调度研究[J];保险研究;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班春峰;;江苏省土地利用系统协调性分析[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2 董家华;陆雍森;;中小城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A];中国环境保护优秀论文集(2005)(上册)[C];2005年

3 崔峰;;沿海城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定量评判——上海案例[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王冬艳;李月芬;魏娜;尚媛;徐倩;;长春市城市土地利用协调发展度评价[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寇晓东;薛惠锋;;1992—2004年西安市环境经济发展协调度分析[A];“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高层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赵海江;景元书;刘杰;;南京市城市化与人居环境协调发展分析[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环境变化与人体健康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7 张敏文;;城市人居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蒲婷婷;王家勋;王生林;;甘肃省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与分析[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9 黄雪芸;陈松林;;小城镇城市化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以德化县为例[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张芳;段汉明;张婷;;高密度城镇经济与绿洲生态协调发展趋势研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农村生态住区建设系统耦合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樊敏;城市群物流产业效率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朱丽;综合类生态工业园区指标体系及稳定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5 王云龙;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估[D];复旦大学;2010年

6 余沛;中原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苏娜;高技术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8 林源源;我国区域旅游产业经济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9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邓淇中;区域金融生态系统运行效率及协调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建京;对外直接投资内部影响因素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伟佳;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3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5 蒋兴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分析与评价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超;新疆产业结构变迁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性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7 肖默;长株潭地区林业生态圈与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刘通;都市圈视角下的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张婧;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现状及变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臧卫强;银川平原城镇区域PREE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2 刘定惠;杨永春;;区域经济-旅游-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安徽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7期

3 王兆峰;;旅游交通对旅游产业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张家界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04期

4 李佳,赵毅;重庆市旅游饭店供求浅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4年06期

5 王琦;陈才;;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空间的耦合度分析[J];地理科学;2008年02期

6 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J];地理学报;2005年02期

7 ;笔谈:持续发展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2期

8 郑度;中国21世纪议程与地理学[J];地理学报;1994年06期

9 张晓东,池天河;90年代中国省级区域经济与环境协调度分析[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10 黄金川,方创琳;城市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机制与规律性分析[J];地理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赖声伟;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翠翠;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生态化建设协调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俊伟;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初探[J];探索;1996年03期

2 盖宏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J];经济论坛;2003年20期

3 王德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中国商贸;2011年09期

4 高长春;郑文文;樊卓怡;;从区域经济协调角度看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的发展[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5 那小红;;区域经济理论与青海经济协调发展[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6 周旭瑶;韩艳红;;如何让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03期

7 邹睿蓉;;物流业与区域经济相互关系分析[J];中国商贸;2011年05期

8 李颖;杜洋;;哈密地区旅游产业的行业结构及区域结构发展优化分析[J];旅游纵览(行业版);2011年05期

9 何玉斌;;湘鄂渝黔交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8年10期

10 秦建国;张明明;;中国产业结构与就业能力的协调度分析[J];统计与决策;2010年2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蔡玲丽;;城乡统筹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纪根立;;序[A];建设和谐社会与浙江旅游业论文集[C];2006年

3 孟建锋;;廊坊市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A];京津冀城市集群发展与廊坊市域经济定位的延伸研究——第五届环渤海·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论坛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田千喜;王乔;;县域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估问题探索[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李惠梅;张安录;;我国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对生态足迹影响的计量分析[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6 谢京华;林承亮;肖玮;;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科技创新能力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耦合性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张英;张贺;;黑龙江省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颖华 实习生 陈悦;市委召开常委会议[N];新乡日报;2009年

2 刘霖;宁可慢一点 也不留遗憾[N];重庆政协报;2011年

3 记者 尹朝平;顾朝曦会见西班牙客人[N];云南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方张接;大旅游产业:让幸福感与你一路同行[N];杭州日报;2005年

5 张明邋通讯员 邓勇;学习经验 增强交流 推进发展[N];恩施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徐雪萍;我地传达贯彻全区经济工作会旅游产业大会精神[N];山南报(汉);2007年

7 本报记者 曾甲长邋实习生 田瑶;搞好产业规划 引导产业发展[N];张家界日报;2008年

8 记者 李勇 实习记者 刘国庆 毛娟;地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全区经济工作和旅游产业发展会议精神[N];日喀则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黄诚克 曾楚禹;“中国金州”再跨越[N];贵州日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刘斌;以大招商促进大发展[N];宝鸡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康;我国区域经济协调互动发展统计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年

3 蒋悟真;转型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05年

4 郭丽;区域后发优势实现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张竟竟;天山北坡经济带城乡区域系统关联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6 石品;重庆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问题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7 吕康银;区域开放动力机制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刘晓东;基于绿色理念的港城协调关系评价模型及算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10 周莹莹;虚拟经济对实体经济影响及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问春;城际铁路与区域经济协调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2 张文;基于SD模型的旅游产业与宏观经济和谐互动关系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3 刘霜;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3年

4 庞伟亮;土地利用与社会经济协调度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2年

5 方锦文;佛山市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度测度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唐保国;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指标体系及定量评估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年

7 刘长安;北京市人口、经济和环境协调性评价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8 吴燕君;重庆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度研究[D];贵州财经大学;2013年

9 曹超;基于区域差距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区域政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10 谢武贵;湖南人口结构均衡度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山东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度评价与优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5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5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6f5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