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县域旅游是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界定县域旅游及旅游竞争力的基础上,建立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并提出优化和提升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的建议。
【作者单位】: 广州大学旅游学院;广州大学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中心;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 县域旅游竞争力 评价体系 广东省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0973029)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10-0086)
【分类号】:F592.7
【正文快照】: 县域是中国最传统的基层单元行政区,广东全省共67个县(含县级市,统称为县,下同),土地面积14.7万km2,占全省总面积81.9%;人口4 82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1.8%。广东省县域经济呈现四大特点,一是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GDP增长速度达到12%左右;二是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全省县域产业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晓鲜;;基于协同的湖南西部民族文化生态旅游品牌资产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年01期
2 丁蕾;吴小根;汤澍;;城市旅游竞争力区域分异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广西社会科学;2008年08期
3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4 苏伟忠,杨英宝,顾朝林;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初探[J];旅游学刊;2003年03期
5 黄远水,赵黎明;风景名胜区旅游竞争力的构成和来源[J];旅游学刊;2005年05期
6 张梦;;区域旅游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构建与方法选择[J];旅游学刊;2007年02期
7 温碧燕;梁明珠;;基于因素分析的区域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2期
8 董锁成;李雪;张广海;金贤锋;;城市群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与测度方法探讨[J];旅游学刊;2009年02期
9 曹宁,郭舒;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社会科学家;2004年03期
10 张争胜,周永章;城市旅游竞争力的实证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宿倩;城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4年
2 易丽蓉;区域旅游产业竞争力模型及区域旅游产业“竞合”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峰;;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选择[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刘颖琦;王雅坤;;生态脆弱贫困县农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韩利红;李荣平;;河北省创新型科技人才竞争力评价与分析[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4 梁承斌,马慧景;产业集群创新的机制与政策建议[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郭彬,张世英,郭焱;城市竞争力理论及评价方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6 孙海刚;;企业软实力及其评价体系探析[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林松;;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南省承接外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8 张梅;邢会敏;;河南省文化旅游产业集群化发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金浩;安超;李宁;董燕;;青县电子机箱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评价[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10 李颖;刘翠娥;;我国体育产业的演化进程及其动力机制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季薇;;服务经济与循环经济[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2 张祖群;王子杰;崔旭;;京津冀区域旅游竞合模式初步研究——兼论“十二五”京津冀旅游政策调整[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曾宪植;;北京产业发展新格局形成与创新产业集群构建[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5 陈树文;任筱楠;;基于创新驱动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6 宋天和;莫垎;;论自主创新提升龙江核心竞争力的路径选择[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7 宋北光;;论发挥研发中心在企业持续发展中的核心和带动作用[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8 李刚;汪爽;王碧含;;京津冀区域旅游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产业集群理论的视角[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9 韩平;程栋;;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文化产业形成机理分析[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高见;;构建共性协作网络 打造支持服务平台——粤东地区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和政策指引[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岩;职业体育联盟的经济分析[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2 许玲;珠江三角洲运动服装业市场营销环境与策略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3 李栋梁;中国民航运输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许方球;中药企业竞争力形成机理与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胡顺东;基于提升国民经济竞争力的风险投资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6 张秀华;我国旅游产业国际竞争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7 倪国江;基于海洋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海洋科技创新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李大良;资源与环境约束下我国渔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马勇;欧盟科技一体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毅;我国柑橘产业化中的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陈曙;湖北省淡水渔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3 尹慧君;邯郸市农业产业集群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王国艳;山东省中小企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田莉;地方政府在体育产业集群发展初期作用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6 巢旭;基于结构方程的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模型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7 张烨;区位优势要素对上海体育产业集群形成的影响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8 邓娜娜;体育产业集群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9 孙红;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策略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三保;吉林省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保继刚,梁飞勇;滨海沙滩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竞争分析——以茂名市沙滩开发为例[J];经济地理;1991年02期
2 保继刚;喀斯特石林旅游开发空间竞争研究[J];经济地理;1994年03期
3 万绪才,李刚,张安;区域旅游业国际竞争力定量评价理论与实践研究——江苏省各地市实例分析[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4 徐颂军,保继刚;广东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条件和区域特征[J];经济地理;2001年03期
5 汪宇明;核心—边缘理论在区域旅游规划中的运用[J];经济地理;2002年03期
6 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7 刘沛林,Geoff Wall,张玉冰;论湘渝黔边区民族文化旅游区的建立[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8 丁蕾;吴小根;丁洁;;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经济地理;2006年03期
9 吴军;;突发事件影响下的区域旅游竞争力——以山东省为例[J];经济地理;2006年S2期
10 马勇,董观志;武汉大旅游圈的构建与发展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欣;旅游产业区域竞争力的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D];青岛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星,蔡彦,郭璐;广东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3期
2 罗梦娜;刘梅;偠祯成;邬华东;夏亮辉;;NSFC-广东联合基金的特点及评价体系探讨[J];硅谷;2010年02期
3 陈丽静;孙琪;闫国庆;;浙江、江苏、广东三省利用外资质量的比较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09年04期
4 喻汇;;县域人力资本结构与产业结构优化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薛炜华;孙波;;试论人才培养中的评价激励机制[J];商场现代化;2006年24期
6 于娜;高崎;;维修器材保障能力评价体系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08期
7 党培;;中国个人信用资源现状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2006年14期
8 范晓屏;孙居好;;我国虚拟社区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技术经济;2007年01期
9 赵波;严立冬;;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10 朱宏光;;就医负担水平的微观评价体系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敏;周轶琳;谭剑斌;陈瑞仪;王凤岩;;保健食品增加骨密度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应用[A];中国毒理学会第四届全国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5年
2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梁俊杰;庄嵘;;论两相流分流器性能评价体系[A];中国制冷学会2005年制冷空调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杜彩虹;;网络企业的相对投资价值评估[A];全国高校价值工程研究会2001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大连理工大学2001届MBA优秀论文专辑[C];2001年
5 宋力;朱向军;;控股股东代理行为评价体系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徐峰;林松;祝媛媛;;构建教师学术、技术水平评价体系在高校教师职务聘任中势在必行[A];高教科研2006(下册:专题研究)[C];2006年
7 胡飞;杨昔;;城市主体风景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研究[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波;严立冬;;论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发展与人文关怀专辑[C];2006年
9 胡春辉;刘晓东;;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方法及其评价体系研究[A];中国烟草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陈高戈;;“三结合”的评价体系的构建与研究[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三卷)[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程满清;我省拟首推“开发区评价体系”[N];南方日报;2006年
2 郭宇华;明确评价体系 积极务实推进[N];中国医药报;2005年
3 本报记者 贺彩丽;新一轮广东挂网正在酝酿[N];医药经济报;2007年
4 ●主持人:本报记者 支玲琳 ●嘉宾:乐正(深圳社科院院长、教授);关注国内首个和谐评价体系[N];解放日报;2006年
5 本版编辑 陆炎 程忠 张卫玲 于文忠;如何看待课改后的评价体系?[N];中国体育报;2006年
6 记者 郝建新 特邀记者 郝吉;绿色指数成为考量节能减排新依据[N];科学导报;2007年
7 李铁军;泰达环境信誉体系全国领先[N];北方经济时报;2009年
8 周纪明(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9 锦秀文;登报道歉还需完善官员评价体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10 记者 高铸成 通讯员 李泓;深圳首推“和谐评价体系”[N];工人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左斌;中国野生动物园建设与管理评价体系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6年
2 刘苏社;我国政府农业投资效率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3 郑小晴;建设项目可持续性及其评价研究[D];重庆大学;2005年
4 周洁敏;大熊猫生境质量评价体系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年
5 曾丽娟;住宅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6 李萍;林业重点工程绩效审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宋荣兴;城市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7年
8 郭晖;新疆农村金融生态评价与优化途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9 杨冬梅;创新型城市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曹敏杰;中小保险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奕君;广东省对外贸易发展水平的评价与预测[D];暨南大学;2007年
2 董慧謇;广东省外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李磊;发展性教学评价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4 杨帆;区域旅游业经济绩效评价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5 岁s
本文编号:25601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0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