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嘉陵江流域四川段主要旅游景区生态位

发布时间:2019-10-30 03:06
【摘要】:选择嘉陵江流域四川段10个主要旅游景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lphi法将旅游景区生态位分为"态"和"势"两部分,运用AHP法获取旅游景区生态位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了旅游景区的生态位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生态位理论测定嘉陵江流域10个主要旅游景区的生态位宽度及生态位重叠值。结果表明:九寨沟在旅游资源条件、旅游市场状况、旅游服务、生态环境质量及综合生态位等的分值均居于首位,分别为0.1470、0.1855、0.1480、0.1477和0.1570,诺水河景区生态位宽度最小为0.0676;九寨沟与唐家河保护区的重叠值最高为0.6856,最低重叠值则为九寨沟与大英死海0.3514;通过进一步计算得知,重叠度0.5的占所有值的48%,嘉陵江流域主要旅游景区综合重叠度呈现局部较高、总体不高的状况。
【作者单位】: 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西华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基金】:四川省旅游发展研究中心项目(LYD12-15)资助
【分类号】:F592;X17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向延平;陈友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问题探析——以湖南凤凰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2 贺伶俐;袁书琪;李海峰;;基于生态位理论的福州市内河旅游开发策略[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陈鹰;黄磊昌;王祥荣;;区域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集合区生态位的研究[J];城市规划;2007年04期

4 祁新华,陈烈,程煜,蔡克光;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透视[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5 周放,房慧伶;两种鹪莺的种间生态位关系研究[J];动物学研究;2000年01期

6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生态位研究——以河南各省辖市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2期

7 祁新华;程煜;包战雄;;生态位理论在旅游地竞争中的应用研究——以皖南三座名山为例[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8 罗小龙,甄峰;生态位态势理论在城乡结合部应用的初步研究——以南京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0年05期

9 刘改芳;董观志;;基于生态位的区域旅游业稳定度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5期

10 尹占娥;殷杰;许世远;;上海乡村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7年08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子迎,檀根甲;水稻纹枯病生境生态位研究[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2 李光耀;;生态位理论及其应用前景综述[J];安徽农学通报;2008年07期

3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地发展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杨子松;黎云祥;钱宝英;吴天德;冯图;;金城山草本层淫羊藿植物群落的稳定性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5 向延平;;旅游竞争研究: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6 金姝兰;金威;章新传;徐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江西旅游网络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7 刘微微;石春生;;国防高校科研能力构成要素对其影响机理研究:基于生态位“三维”分析视角[J];兵工学报;2009年S1期

8 丁平;中国鸟类生态学的发展与现状[J];动物学杂志;2002年03期

9 张建新;唐思贤;丁志锋;袁玲;胡进霞;胡慧建;;纯色鹪莺繁殖行为观察[J];动物学杂志;2007年03期

10 崔鹏;邓文洪;;鸟类群落研究进展[J];动物学杂志;2007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放;陆舟;余丽江;房慧伶;徐蕴丽;;海南滮活动区的水鸟群落研究[A];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广西生态学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2 向延平;;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市场发展问题探析——以凤凰县为例[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高晓辉;梅昀;;生态位理论在土地利用变化中的研究——以包头市九原区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胡晓玲;胡建平;聂东芳;;“撤县改区”对中部特大城市区域作用影响研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张淑君;;休闲旅游的发展与我国乡村游的业态选择[A];旅游业:推动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第十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丘萍;周国忠;张鹏;;海洋旅游资源特征、分类及评价方法[A];第十五届全国区域旅游学术开发研讨会暨度假旅游论坛论文册[C];2010年

7 程龙;;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建用地增减挂规方法研究[A];第五届珞珈国是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程龙;董捷;;基于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规划方法研究[A];中国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协调发展研究[C];2012年

9 牛海鹏;张合兵;陈秋计;;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重心模型构建及其应用——以焦作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研究[C];2006年

10 牛海鹏;;基于生态位理论的耕地数量相对变化研究——以焦作市为例[A];中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新农村建设研究[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田晔林;北京百花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多样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邱桔;城市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3 桂小杰;黄腹角雉保护生物学研究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生存力分析[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4 郝文芳;陕北黄土丘陵区撂荒地恢复演替的生态学过程及机理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6 马超群;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城市劳动力竞争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7 袁烨;基于生态理论的企业信息系统重构[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金津;企业生态链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史宪睿;企业集成创新及其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10 田昕加;基于循环经济的林业资源型城市产业生态化发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季春;基于企业生态位的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黄俊臻;青山湖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生态位特征及其演替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魏明;巢湖市环巢湖区域空间资源评价及规划布局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4 陈延艺;我国农业环境退化:理论思考与实证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贺伶俐;基于生态位重叠理论的闽台森林公园(森林游乐区)对比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扬晶;武陵山地小花木荷群落学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7 周畅书;汨罗市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8 司祥芹;山东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维;我国城市化进程引起城乡生态位变化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10 赵欣;中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生态位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孟德友;陆玉麒;;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地发展策略研究——以黔东南州巴拉河流域乡村旅游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2 向延平;;旅游竞争研究:生态位角度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3 李付娥;梁留科;张中波;;河南省旅游竞争力生态位对比分析[J];商业研究;2009年07期

4 王如松;城市生态位势探讨[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88年01期

5 向延平;陈友莲;;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旅游发展问题探析——以湖南凤凰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农学卷;2007年04期

6 刘卫东;大城市郊区土地非农开发及其合理利用模式[J];城市规划;1999年04期

7 陈鹰;黄磊昌;王祥荣;;区域旅游规划中旅游资源集合区生态位的研究[J];城市规划;2007年04期

8 王勇,李广斌;生态位理论及其在小城镇发展中的应用[J];城市问题;2002年06期

9 周一星,孟延春;中国大城市的郊区化趋势[J];城市规划汇刊;1998年03期

10 张凌云;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交叉弹性分析[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赵红;生态智慧型企业成长及其仿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2 赵维良;城市生态位评价及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铁松,张桥英;嘉陵江的起源及流域自然环境研究[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年02期

2 吕娟;汪欣;;嘉陵江水环境治理对策研究[J];商;2013年15期

3 丛 溧,周 萍,方 访;嘉陵江广元段流域水污染防治对策[J];四川环境;2002年02期

4 翟峰;;嘉陵江流域上段灾区水污染暨防治对策探析[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12期

5 李芸帆;陈士豪;魏开;纪玉梅;唐德富;;嘉陵江水质变化与工业发展的关系——2011年嘉陵江流域考察采样数据分析[J];地理教学;2012年04期

6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重点工业污染源综合治理的通知[J];西南造纸;2005年03期

7 刘洪鹄;张平仓;刘宪春;信忠保;岑奕;;嘉陵江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黄华玄;魏开;纪玉梅;唐德富;;嘉陵江流域居民水环境意识对沿岸鸟类的影响初探[J];地理教学;2012年04期

9 龙天渝;李继承;刘腊美;;嘉陵江流域吸附态非点源污染负荷研究[J];环境科学;2008年07期

10 冯明义;邓明艳;;嘉陵江流域旅游经济发展的限制性因素分析[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范虎;;嘉陵江流域文化在“两化互动”中的建设方法[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肖开泉;;嘉陵江南充段水质改善提高的对策[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3 王珏;陈华;;高等院校在嘉陵江流域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晓东;刘小龙;鲍丽然;;大坝控制下嘉陵江河水硅氮营养物质的季节和空间变化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游勇;文学菊;;嘉陵江流域旅游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研究[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陈俊;;嘉陵江渠化开发对沿江流域经济发展贡献的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李晓东;刘小龙;;嘉陵江流域雨季水化学和硫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8 唐晓平;;嘉陵江南充段水土流失及防治对策——以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木老乡为例[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王成军;;万源市构建嘉陵江和汉江上游的生态屏障探索与思考[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10 何川;蒲全波;;嘉陵江流域城镇化的生态效应与对策研究[A];第六届四川省博士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汪仁洪;四川打造嘉陵江“水上高速公路”[N];中国水运报;2002年

2 本报记者 张德利;嘉陵江旅游:开发与保护并重[N];南充日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韩强娃;无谓的嘉陵江源头之争[N];宝鸡日报;2010年

4 本报见习记者 曹余 记者 丁梦妮;南充能否成为嘉陵江文化的集大成者[N];南充日报;2005年

5 代宏 匡波 本报记者  罗安银;情注沿江山水绿[N];广安日报;2006年

6 记者 张德利;嘉陵江南充段9级航电工程明年全面完工[N];南充日报;2009年

7 主持人 白德泉 胡宝林;嘉陵江第一漂 会给宝鸡旅游带来什么[N];宝鸡日报;2009年

8 记者 吴奉天;让南充融入世界 让世界知道南充[N];南充日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王玉贵;清流嘉陵江,南充“点水成金”[N];南充日报;2010年

10 记者 陈梁;嘉陵江南充段[N];南充日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婷婷;嘉陵江水体中碳、氮、磷季节变化及其输出[D];西南大学;2009年

2 王艳;嘉陵江水体中有毒重金属(汞、砷)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易宇;清代四川地区嘉陵江流域陆路交通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4 陈静;重庆嘉陵江流域水中有毒重金属铅、铬的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杨霄;晚全新世嘉陵江流域环境变迁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6 赵雁冰;广元市嘉陵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7 袁涛;清代嘉陵江流域农业开发与环境变迁[D];云南大学;2010年

8 郭晓辉;清代嘉陵江流域地质灾害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9 黄登嵩;清代嘉陵江中下游地区商业地理初步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10 青弘;嘉陵江流域鱼类多样性格局及中下游渔业资源变迁分析[D];西南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537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537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0b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