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白鹿原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图文】:
论文框架体系图
图 2.1 旅游地生命周期曲线(据 Butler,1980) 更多的学者对旅游地演进现象的研究主要并不在阶段划分上,而是集中于对各演进阶段的社会、经济特征的研究(Meyer-Arendt,1985)。Getz(1992)在 Butler曲线基础上,明确了各周期阶段的特征 2 (如表 2.4 所示)。阶段特征的研究加强了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洪映;陆林;;新时代背景下的浙江省旅游产品提升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2期
2 张勇;;旅游资源、旅游吸引物、旅游产品、旅游商品的概念及关系辨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3 金卫东;城市旅游形象浅析[J];城市规划汇刊;1995年01期
4 李经龙,郑淑婧;旅游规划核心内容动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1期
5 黄金火,吴必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6 张捷,都金康,周寅康,张思彦,蒋兆刚;观光旅游地客流时间分布特性的比较研究——以九寨沟、黄山及福建永安桃源洞鳞隐石林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9年01期
7 吴必虎;区域旅游开发的RMP分析——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地理研究;2001年01期
8 马晓龙,吴必虎,贾媛媛;西安城市旅游产品组合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年05期
9 陈才;王海利;贾鸿;;对旅游吸引物、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关系的思考[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10 王凯霞;;旅游产品构成要素与山西旅游业的发展[J];经济师;2006年10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雄伟;乡村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2 陈玉玲;青龙满族自治县旅游业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谭伟明;南岳衡山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4 魏云;汉中市旅游产业竞争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1年
5 王文丽;赤峰市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金丽娇;绍兴文化旅游核心竞争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杨薇;湖北省旅游产业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8 杨凤影;旅游景区服务质量测评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9 杨丽;旅游设施的生态性评价与规划设计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10 张玲;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旅游产品现状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559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559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