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敦煌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岩体内温湿度变化规律研究

发布时间:2019-11-19 11:36
【摘要】:敦煌莫高窟保存有大量精美的壁画,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洞窟的壁画产生了酥碱、起甲、空鼓等病害。大量研究表明,盐分运移和富集是导致壁画产生病害的主要因素,而岩体内水汽梯度和温度梯度的存在则为盐分的运移提供了先决条件。为寻找出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岩体内部的变化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制约关系,我们在第108窟西壁壁画脱落处钻孔安装了温湿度监测设备,开展洞窟岩体内温湿度的长期监测。本文以莫高窟第108窟西壁岩体内最近3年的温湿度实测数据为依据,通过对温湿度数据采用横向、纵向对比,得出如下结论:岩体内浅部区域,在温度增高的方向上,水汽呈减少的趋势。在垂直和水平方向上,温度变化呈周期性,相对湿度则由表向里逐渐升高,且在一定深度内达到稳定。本次研究探索了洞窟岩体内温度对相对湿度的影响以及温湿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壁画病害机制和采取防范措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文】:

位置分布,位置分布,情况,相对湿度


深度越深,相对湿度越大,约在2.5m的深度上达到100%,说明在该位置及更深的位置上,当波动的温度达到水汽的露点时,就有出现凝结水的可能性。总体来看,浅部位置上的相对湿度波动很明显,说明在岩体内浅部(表面至2.5m深度范围),水分的波动幅度较岩体深部区域大,而水分的大幅度波动,增加了盐分不断地结晶和重结晶的危险,从而造成壁画病害周而复始的发生[15],给修复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在岩体浅部区域,相对湿度在12月到次年5月间总是比6月到11月间的波动幅度大。图2钻孔在第108窟西壁的布置图图3两钻孔及各探头位置分布情况(P1=钻孔外,P2=3.5m,P3=2.5m,P4=1.5m,P5=0.8m,P6=0.3m,P7=4.7m备注:1、2号钻孔距地高度分别为0.5m和2.35m)图42号钻孔内水平方向不同位置上的温度变化规律(取一年)p1(孔外)p6(0.3m)p5(0.8m)p4(1.5m)p3(2.5m)p2(3.5m)p7(4.7m)图52号孔内水平方向不同位置上的相对湿度变化规律(取一年)p1(孔外)p6(0.3m)p5(0.8m)p4(1.5m)p3(2.5m)p2(3.5m)p7(4.7m)·88·

温度变化规律,内水,相对湿度,岩体


纯矗噔巢课?置上的相对湿度波动很明显,说明在岩体内浅部(表面至2.5m深度范围),水分的波动幅度较岩体深部区域大,而水分的大幅度波动,增加了盐分不断地结晶和重结晶的危险,从而造成壁画病害周而复始的发生[15],给修复工作带来巨大挑战。同时,在岩体浅部区域,相对湿度在12月到次年5月间总是比6月到11月间的波动幅度大。图2钻孔在第108窟西壁的布置图图3两钻孔及各探头位置分布情况(P1=钻孔外,P2=3.5m,P3=2.5m,P4=1.5m,P5=0.8m,,P6=0.3m,P7=4.7m备注:1、2号钻孔距地高度分别为0.5m和2.35m)图42号钻孔内水平方向不同位置上的温度变化规律(取一年)p1(孔外)p6(0.3m)p5(0.8m)p4(1.5m)p3(2.5m)p2(3.5m)p7(4.7m)图52号孔内水平方向不同位置上的相对湿度变化规律(取一年)p1(孔外)p6(0.3m)p5(0.8m)p4(1.5m)p3(2.5m)p2(3.5m)p7(4.7m)·8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儒P

本文编号:25630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30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61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