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旅游环境承载力与旅游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
【图文】:
0,226009hm2/人,增幅达到222.4%,年均变化量为0.019488hm2/年,表明该时段山东省旅游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大规模旅游开发活动对生物资源和能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对全省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开始骤增。值得注意的是,2003年山东省人均旅游生态足迹出现了一定幅度的波动,tef值明显减少,主要是由于“非典”的影响,,使得山东省游客数量下降,旅游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明显减少。由此可知,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产业,易受到突发性和偶然性因素的影响。图11990-2010年山东省历年人均旅游生态足迹5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2 刘凤娟;;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及其波动与我国贸易平衡——基于协整检验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的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年05期
3 黄震方;袁林旺;葛军连;顾秋实;;海滨型旅游地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以江苏海滨湿地生态旅游地为例[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4 杨建明;;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态负荷空间差异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5 张广海;刘佳;;山东半岛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地域差异与功能分区[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8年04期
6 陈惠雄;鲍海君;;经济增长、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08期
7 董成森;;森林型风景区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以武陵源风景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年01期
8 戴桂林;安平;高金田;;环境承载力视角下环境治理投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10期
9 张广海;刘佳;;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08年05期
10 陈玲玲;严伟;陆鑫;;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京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估及对策研究[J];生态经济;2011年1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筱楠;山东省生态足迹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希;李林;;国内生态旅游研究现状及趋势[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马玉香;刘旭玲;王世杰;;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新疆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8期
3 李风琴;李江风;胡晓晶;;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碳足迹测算与碳效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4 邵小慧;罗艳菊;袁建平;;三亚市观光旅游者和度假旅游者生态足迹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2期
5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6 刘建伟;;建国后至2008年中国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保继刚;尹寿兵;梁增贤;陈钢华;李鹏;;中国旅游地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2期
8 周年兴;林振山;黄震方;程春旺;;南麂列岛旅游生态足迹与生态效用研究[J];地理科学;2008年04期
9 蔡为民;杨世媛;汪苏燕;周楠;;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七里海湿地临界评价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4期
10 杨建明;;中国旅游业发展生态负荷空间差异综合评价[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岳巧丽;周宝同;曹雪梅;;重庆市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分析与战略调整思路[A];中国山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与人地协调发展研究[C];2010年
2 王晶;赵锦霞;刘大海;吴桑云;;基于生态足迹的海岛旅游承载力模型及祥云岛实证分析[A];2010年海岛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佳;中国滨海旅游功能分区及其空间布局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3 王芳;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尹郑刚;沙漠旅游主客体系统及景区竞争优势:典型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5 刘艳中;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南阳市耕地保护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8年
6 曹辉;森林景观资源价值及经营权评估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7 刘伟;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开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9年
8 王彦彭;我国能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年
9 张宇鹏;我国生态足迹区域差异比较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10 鲁丰先;河南省综合生态承载力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安平;环境治理投入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史慧艳;青岛市经济增长与出口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李成英;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西宁市土地利用可持续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黄界水;宁德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分析与综合评价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0年
5 徐黎宏;云南生态旅游保障体系的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6 王辉;基于生态足迹的青海湖景区可持续性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董超;基于生态足迹的旅游地可持续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8 蒋坤富;古镇旅游商业化定量评价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煌城;永春百丈岩风景名胜区旅游环境容量评价[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10 朱付彪;都市圈旅游空间演变态势与机理[D];安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申亮;;我国环保投资策略分析[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陈东景,徐中民,程国栋,张志强;中国西北地区的生态足迹[J];冰川冻土;2001年02期
3 曹新向;姬晓娜;安传艳;;基于生态足迹分析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研究——以开封市为例[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6年06期
4 张广海;田纪鹏;;山东省旅游经济地域差异研究[J];商业研究;2008年04期
5 熊鹰,王克林,郭娴,谢春花;生态足迹在可持续性定量测度中的应用——以湖南省2000年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4期
6 窦贻俭,苏慧,高超,朱继业;江苏省生态足迹分析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7 赵红红;苏州旅游环境容量问题初探[J];城市规划;1983年03期
8 曾琳;;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系统的构建及其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2006年05期
9 王建军;王叶峰;迟国泰;;大连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10 王剑,彭建;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旅游开发规划优化设计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王玉燕;申亮;;影响我国环保投资因素的灰色关联度分析[A];2009中国控制与决策会议论文集(3)[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浩;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与优化分析[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筱楠;山东省生态足迹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晓娜;翁钢民;刘洋;郑竹叶;;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预警研究——以南戴河海洋乐园景区为例[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李平;窦蕾;;生态足迹模型在旅游科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3 周国忠;;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进展[J];生态经济;2007年02期
4 李传武;赵咏梅;;基于旅游生态足迹的皖西天堂寨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8年05期
5 冯艳之;石登荣;鹿亚楠;陈佳佳;;我国旅游生态足迹研究进展及评价[J];旅游纵览;2011年06期
6 赵珊珊;刘玲;;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山东省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8年09期
7 张约翰;张平宇;张忠孝;;拉萨市旅游生态足迹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年07期
8 李Pr;海米提·依米提;;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喀纳斯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测度[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04期
9 李东;;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攀枝花市为例[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1年02期
10 程俊峰;宋保平;刘云腾;;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桂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张约翰;;高原城市旅游生态足迹测评研究——以拉萨市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丽;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预警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2 薛瑞芳;基于生态足迹理论的天目山旅游生态可持续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3 窦蕾;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鹏;工布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及其调控措施[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曲小溪;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6 彭礼红;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杨霞;平遥古城旅游环境承载力及其调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忠成;基于旅游生态足迹模型的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青岛大学;2010年
9 关露;基于生态足迹法的世界文化遗产长城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10 谭锦;旅游景区低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660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660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