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08:53
【摘要】: 严格意义的生态旅游应该是不存在外部不经济问题的,这是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针对目前我国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非可持续发展现象,本文认为主要是由生态旅游市场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造成的。 据此,本文运用激励理论来探讨对消除市场主体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启示。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在多角度分析生态旅游市场主体产生外部不经济行为原因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模型。该激励机制模型以政府作为激励主体,以主要的生态旅游市场主体,包括旅游景区企业、旅游地社区居民、旅行社、旅游者为激励对象,将涉及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不同单个激励因素按照属性、作用机制的不同系统化,最终形成制度、经济与文化三个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子系统。各系统之间,各激励因素之间,其激励强度、方向和作用机制互相协调,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在综合的激励机制模型内部,经济激励系统是生态旅游经济政策制定的基础与依据,有利于提高生态旅游相关制度政策的可操作性,制度激励系统为经济激励系统提供制度保证与法律依据;经济激励系统与文化激励系统相辅相成;制度激励系统为环境保护教育、生态知识的普及以及相关培训机制(文化激励系统)提供制度保障与支持,文化激励系统反过来通过环境教育与普法知识的宣传,使有关生态旅游的环境保护制度、政策与法律法规深入人心。 总体来说,本文设计的激励机制模型对促进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原理就是针对市场主体的外部性行为,由政府为主导,通过制度、经济、文化等综合性激励手段的运用,作用于各生态旅游市场主体,以激励其消除外部不经济行为,积极从事环境建设与保护,从而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最后,通过对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实证分析与研究,可以看出在生态旅游实践活动中,已有部分措施体现了本文所设计的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的内容,并取得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效果,以此一定程度上检验了该模型在生态旅游实践运用中的有效性。同时,,随着生态旅游法律政策、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自然资源、环境经济理论与生态旅游研究的更紧密结合,该激励机制对于进一步消除市场经济主体的外部不经济行为,促进生态旅游朝着可持续方向的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图文】:
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研究游中介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将动力系统中的不同因素划分为主动因素与辅助因素,建立了旅游发展动力模型[26](见图2一2),并用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理论对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I25]。需需求系统 统 统引力系统 统 统k支持系统 统 需需求结构,垮需求盘 盘盘户馨 馨馨物质性 性性“卜物质性}...硬环境 境境软环境境 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 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 供供供供供供供供需研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 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客客客客客客客客客观带求求求 求求自然景观观观 经济 济 济城市建设设设羹拿筹篷篷主主观需求 求求 求求 求求人义景现现现 文化 化 化环境滋生生生套龚盔雾雾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 活活活动场所所所 政治 治 治抽市交通通通城市管理理旅旅旅旅旅旅 旅 旅旅旅游设施施施科技信息息 息公用设旅旅旅旅缪政萦萦放放游需要要 要 要要 要要旅游服务务 务 务务 务出出游倾向向 向 向向 向向综合形象象 象 象象 象个个人偏好好 好 好好 好好动态活动动 动 动动 动消消费观念念 念 念念 念念 念 念 念念 念图2一2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26]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是站在整个区域角度,主要从提高旅游的可持续吸引力层面,研究旅游业与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这一研究针对整个旅游业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0
本文编号:2593090
【图文】:
浙江省硕士学位论文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激励机制研究游中介系统构成,在此基础上将动力系统中的不同因素划分为主动因素与辅助因素,建立了旅游发展动力模型[26](见图2一2),并用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理论对汕头城市旅游持续发展进行了实证研究I25]。需需求系统 统 统引力系统 统 统k支持系统 统 需需求结构,垮需求盘 盘盘户馨 馨馨物质性 性性“卜物质性}...硬环境 境境软环境境 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 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操 供供供供供供供供需研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 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究客客客客客客客客客观带求求求 求求自然景观观观 经济 济 济城市建设设设羹拿筹篷篷主主观需求 求求 求求 求求人义景现现现 文化 化 化环境滋生生生套龚盔雾雾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活 活活活动场所所所 政治 治 治抽市交通通通城市管理理旅旅旅旅旅旅 旅 旅旅旅游设施施施科技信息息 息公用设旅旅旅旅缪政萦萦放放游需要要 要 要要 要要旅游服务务 务 务务 务出出游倾向向 向 向向 向向综合形象象 象 象象 象个个人偏好好 好 好好 好好动态活动动 动 动动 动消消费观念念 念 念念 念念 念 念 念念 念图2一2旅游发展动力系统结构模型[26]旅游发展动力系统是站在整个区域角度,主要从提高旅游的可持续吸引力层面,研究旅游业与整个区域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这一研究针对整个旅游业范畴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0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张捷;旅游生态足迹模型及黄山市实证分析[J];地理学报;2004年05期
2 黎洁;我国生态旅游者特征与激励因素研究——以陕西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经济地理;2005年05期
3 宋瑞;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4 常捷;类生态旅游:一种注重自然保护的大众旅游[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保继刚,孙九霞;旅游规划的社区参与研究——以阳朔遇龙河风景旅游区为例[J];规划师;2003年07期
6 谢雨萍;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兼谈生态旅游开发中的外部不经济性[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6期
7 诸葛仁,陈挺舫,特里·德拉西;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机制的探讨[J];农村生态环境;2000年01期
8 刘岩,张珞平,洪华生;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社区参与激励机制探讨——以厦门岛东海岸区生态旅游开发为例[J];农村生态环境;2002年04期
9 杨敏,刘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安排与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10 马晓京;民族生态旅游:保护性开发民族旅游的有效模式[J];人文地理;2003年03期
本文编号:25930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593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