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7 09:19
【摘要】:本文首先从青年旅游的发展意义着手,通过对比中国大学生旅游活动和世界大学生旅游活动的不同,分析了发展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现实意义。中国大学生旅游是青年旅游市场的主体,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发展对中国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和意义。从教育的角度上看,大学生旅游活动的发展能够促进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我国未来人才的竞争力。从旅游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大学生做为一个人数众多的旅游消费群体,其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有助于促进中国旅游市场的发展,有助于推动中国的旅游经济收入。 接着从消费现状、消费结构、消费方式角度分析了中国当代大学生的消费基本状况,总结了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特点,在此基础上结合对西安市大学生的旅游消费行为调查分析,对我国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进行深度分析。主要从中国大学生的旅游态度、观念和动机,旅游偏好、旅游消费行为空间时间规律和经济规律来全面的分析了中国大学生的旅游需求,得出下列结论:(1)大学生对于在校期间的旅游行为持肯定态度,,大学生的旅游意愿强烈。大学生的旅游动机多元化,但具有一定的感性消费特点。其旅游决策行为具有一定的冲动型消费特点。(2)大学生个性强,不愿受集体约束,与好朋友相约结伴出游的比例最高,但他们又要有一定的归属感,单独旅游的比例较少。大学生对于当前组团包价旅游方式的效用预期较低,是因为对于当前包价旅游未能实现其关注利益点(价格、安全、线路设计)的实现。(3)大学生对于自然景观类旅游资源具有明显的选择偏好,旅游目的带有强烈的休闲和审美属性,旅游行为模式有向休闲度假型发展的趋势。(4)大学生的日出游消费心理预期和目前旅游产品价格体系相比较,有较大的数据差异,潜在需求的转化受价格约束明显。目前的大学生旅游消费相对于大学生仍属于奢侈消费。大学生从目前的旅游消费现状和理想消费预期之间比较而言,时间和频次都处于为满足的状态,潜在的旅游需求巨大。(5)大学生对于旅行社的认识程度低,旅游消费没有形成清晰的品牌意识,市场可塑性强。 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通过市场供给体系和相关支持体系与大学生旅游需求的对比,指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在价格、产品设计、信息沟通、社会辅助方面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即构建中国大学生旅游市场驱动体系模型。
【图文】:
图3一1大学生的月生活费用3..22消费结构对于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研究,理论界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l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2)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43中国大学生旅游态度、观念和动机.43.1旅游消费态度1、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学生对旅游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大学生对旅游有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对于最想去的地方,绝大多数选择了省外或国外,这说明,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梯度力决定着旅游驱动力,差异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大。对此问题的开放式回答是,写出西欧、北美、澳洲地方或景点的学生较多,再次表明,学生的求异心理很强。本次调查显示,7.80%的学生认为旅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21.8%的学生认为旅游不是生活的必需组成。可以认为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基本是正向、积极,认为旅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在大学期间旅游的态度88%的同学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中非常赞同的占48%,赞同的占40%,仅有4%的同学持否定态度,其中有n%的同学选择了不好说的中立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3
本文编号:2602762
【图文】:
图3一1大学生的月生活费用3..22消费结构对于中国大学生的消费结构的研究,理论界目前尚无一致的结论。()l多数人认为大学生的消费结构是不合理的,高消费和浪费严重。表现在除正常的伙食费、书、文具和日用品外,大学生的其他开支比较大,所占的比例也偏高,如外出旅游、社交活动消费(主要用于同学和朋友之间活动请客和送礼等)、文体活动消费(舞会、影视、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体育用品等)。另外还有购买服装、电话费、男生的烟、酒,女生的化妆品开销也比较大。(2)有些学者认为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呈多样化的现象,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第一是早熟消费,消费水平和质量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
.43中国大学生旅游态度、观念和动机.43.1旅游消费态度1、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大学生对旅游的积极性是相当高的。大学生对旅游有浓厚的兴趣,热情也很高。对于最想去的地方,绝大多数选择了省外或国外,这说明,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自然和人文方面的差异梯度力决定着旅游驱动力,差异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越大。对此问题的开放式回答是,写出西欧、北美、澳洲地方或景点的学生较多,再次表明,学生的求异心理很强。本次调查显示,7.80%的学生认为旅游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元素,而21.8%的学生认为旅游不是生活的必需组成。可以认为大学生对于旅游的态度基本是正向、积极,认为旅游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而对于在大学期间旅游的态度88%的同学对于该问题的回答是持肯定态度的,其中非常赞同的占48%,赞同的占40%,仅有4%的同学持否定态度,其中有n%的同学选择了不好说的中立态度。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3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王博;范敬瑞;陈洁;王鑫;;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及市场开发初探——以南京高校为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20期
2 阮爽;杨铮;;浅析大学生群体旅游广告的定位与策划——以湖北文理学院为例[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3 李逸群;;校园旅游社团商业化模式的现状——以武汉市为例[J];经济师;2013年09期
4 邱思雨;钟玉锋;;大学生毕业自助旅游浅析——以宜宾学院为例[J];商;2012年22期
5 邹辉;;大学生旅游研究进展[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姜玲玲;大学生自助旅游体验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文举;内地赴港游客在深圳消费行为的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8年
3 常睿;长春市在校大学生旅游行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舒新;大学生世界遗产地旅游满意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龙华;大学生旅游行为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02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02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