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其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8:26
【摘要】: 昆明旅游业起步早,发展快,上世纪90年代,在许多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并创造辉煌。99′世界园艺博览会之后,经过近些年的快速发展,旅游业在昆明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影响力显著提高。然而,也就是在99′世博会以后,昆明市主要旅游指标在全国城市中增幅放缓、位次下降。造成这一现状的因素主要有两方面,从外部因素看,当前国内外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昆明旅游业在新的竞争环境中略显无力。另外,随着云南其它州市旅游景点的开发和交通条件的改善,这些州市旅游似乎变得更有吸引力。从内部因素来看,昆明旅游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逐步凸显。首先,主要景区景点缺乏震撼力,旅游产品开发滞后,多数景区景点发展模式单一;其次,对旅游业发展转型的快速到来认识不足,仍然停留在简单的观光旅游的思维模式上。昆明旅游业目前处于“发光不发热”的尴尬状态,惟有调整和创新发展思路,才能使昆明旅游业重振辉煌。 本文运用区位理论、中心地理论、增长极理论、点轴发展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圈层结构理论、双核结构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空间分析理论与方法,对昆明市旅游产业空间要素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昆明旅游空间结构的对策和措施,试图对昆明旅游“二次创业”和调整目前发展状况有所帮助。全文的主要内容包括: 1.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综述及论文选题。对国内外旅游空间结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并提出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2.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理论基础与结构要素分析。对旅游空间结构研究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梳理归纳,而后辨识了旅游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和演化模式。界定了旅游主体(市场)空间结构体系、旅游客体(资源)空间结构体系和旅游媒体空间结构体系(分为旅游交通空间结构体系和旅游设施空间结构体系)为旅游空间结构的三大要素,而演化模式主要有极核型、点轴型和网络型三种。以此作为全文研究的基础部分。 3.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要素体系研究。在收集、参考大量数据和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了昆明市旅游资源、客源市场和旅游媒体的空间特征与发展现状,以及目前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空间优化提供依据。 4.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优化。从战略角度出发,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提出昆明市旅游空间结构的内外优化途径。内部优化包括旅游总体布局、旅游产业要素的空间优化以及线路的安排;外部优化主要是与昆明市外部空间进行旅游合作和通道建设。 5.主要结论及问题讨论。对全文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问题。
【图文】:
为了便于定量计算,选取昆明市43间分布态势进行定量刻画。选取的43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见图4一1。处主要旅游区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处旅游区点基本上代表了昆明市的各种类阅例‘.‘界城一1共匆砚‘一番市边界城高等扭奋路‘瓜.常‘县趁行滚中心,,件砚行吐中..旅拼资口图4一l昆明市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Fig一 1Thedistributionofma川 tounsmresourcesinK切田ming
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大洋洲和其它大洲的客源量也占到一定比例,2005年游客总量所占的市场份额依次为亚洲45.3%、港澳台37.3%、欧洲8.7%、北美5.7%、大洋洲2.4%,其它各洲0.6%(图4一7)。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社会联系是影响海外客源市场分布的重要因素,表现为集中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东亚国家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但新的客源国不断崛起,海外客源地分布越来越广泛。大洋洲 2.40%北美洲5欧洲845.30%港澳台37图4一 72005年昆明海外旅游市场按洲(地区)结构图Fig.4一 7StrUetureofoverseastourismmarketaceordingtoeontinent(area)inKlln而nginZ(X)5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
本文编号:2641766
【图文】:
为了便于定量计算,选取昆明市43间分布态势进行定量刻画。选取的43型的旅游资源,其空间分布见图4一1。处主要旅游区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空处旅游区点基本上代表了昆明市的各种类阅例‘.‘界城一1共匆砚‘一番市边界城高等扭奋路‘瓜.常‘县趁行滚中心,,件砚行吐中..旅拼资口图4一l昆明市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Fig一 1Thedistributionofma川 tounsmresourcesinK切田ming
其次是欧洲和北美市场,大洋洲和其它大洲的客源量也占到一定比例,2005年游客总量所占的市场份额依次为亚洲45.3%、港澳台37.3%、欧洲8.7%、北美5.7%、大洋洲2.4%,其它各洲0.6%(图4一7)。距离、经济发展水平和各种社会联系是影响海外客源市场分布的重要因素,表现为集中于港澳台地区、东南亚国家、东亚国家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但新的客源国不断崛起,海外客源地分布越来越广泛。大洋洲 2.40%北美洲5欧洲845.30%港澳台37图4一 72005年昆明海外旅游市场按洲(地区)结构图Fig.4一 7StrUetureofoverseastourismmarketaceordingtoeontinent(area)inKlln而nginZ(X)5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锦河,宣国富,杨效忠;芜湖市旅游开发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王爱忠;吴雅玲;;关于滇缅国际旅游通道建设的构想[J];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3 章锦河,赵勇;皖南旅游资源空间结构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1期
4 黄金火,吴必虎;区域旅游系统空间结构的模式与优化——以西安地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5年01期
5 刘伟强;;大理旅游区时空结构研究[J];地理科学;1993年01期
6 保继刚,彭华;旅游地拓展开发研究——以丹霞山阳元石景区为例[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7 陆林;皖南旅游区布局研究[J];地理科学;1995年01期
8 陆林;山岳型旅游地生命周期研究——安徽黄山、九华山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1997年01期
9 郭来喜,吴必虎,刘锋,范业正;中国旅游资源分类系统与类型评价[J];地理学报;2000年03期
10 保继刚,郑海燕,戴光全;桂林国内客源市场的空间结构演变[J];地理学报;2002年01期
本文编号:26417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1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