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旅华外国商务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19:48
【摘要】:本世纪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总体稳定和国内改革持续深化,对外开放继续扩大,经济持续发展,社会繁荣安定,人民生活持续提高的宏观环境下,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持续地发展;但是要实现世界旅游强国的宏伟目标,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为今天的国际旅游市场是一个更加的激烈和残酷的竞争市场。 抓住消费市场走势,创新和完善旅游产品,是我们应对挑战的关键举措。而研究旅游者旅游行为就是深入研究旅游市场需求。商务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是一个需求庞大、竞争激烈的领域,我国近年在其经营上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国际市场上始终没有树立相应的市场形象。 本文以旅游行为为出发点,选择旅华外国商务游客为研究对象,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不同群体境外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40271037)为本文的依托,以作者亲身参与的、2004年7月至8月在北京、上海、广州、西安、桂林、昆明等六座城市所做的同步旅游市场调查资料为基础,并以国家旅游局2000年至2003年的旅游统计资料为辅助,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与处理,从不同层面对外国商务游客的旅游行为进行分析,力图总结出不同类型商务旅游市场的旅游行为特点,以期为我国的旅游开发、商务旅游市场营销提供依据和引导,从而为提高我国旅游收入,丰富旅游产品类型和调整旅游产品结构,促使我国旅游业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本文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全文共有五部分: 第一部分系统阐述了旅游行为的概念、旅游行为的产生、旅游行为的过程以及研究商务旅游行为的意义。 第二部分分析了旅华外国商务游客的客源结构,依据市场调查结果,分析外国商务游客客源地结构、性别结构、年龄结构、职业结构、受教育程度结构、家庭结构。对旅华外国商务游客总体状况进行了分析。 第三部分为旅华外国商务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具体分析。通过数据分析与处理,从旅游决策行为、旅游时空行为和旅游选择偏好行为三大方面,在“旅游渴望度、旅游信息途径、旅游决策的影响因素、旅游花费、在华停留时间、来华旅游次数、在华旅游行程、来华方式、旅游饮食偏好、旅游商品偏好、旅游项目偏好”等十
【图文】:

商务,游客,比重,旅华


资料来源:《中国不同群体境外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市场抽样调查图3一12不同客源地商务游客来华旅游次数及比重由表3一35和图3一12可知:()l各客源地商务游客均为首次来华者最少;(2)欧洲、北美和大洋洲的商务游客四次以上来华者超过三成,占其总数比重最大;(3)亚洲来华商务游客旅华次数较均衡,,三次旅华者占最大比例。3.2.3.2不同性别商务游客来华旅游次数表3一36不同性别商务游客来华旅游次数及比重藻藻迪兰兰第一次次第二次次第三次次四次及其以上上人人人数数比例%%%人数数比例%%%人数数比例%%%人数数t匕例%%%男男性性622217.111800022.000866623.7771355537.222女女性性300018.000266615.666655538.999466627.555资料来源:《中国不同群体境外游客旅游行为模式研究》市场抽样调查由表3一36可知:()l男性商务游客多次旅华的比重略高于女性;(2)男性表现在四次以上旅华者占最大比例,女性表现在2一3次旅华者占最大比例。

游客,商务,散客,方式


图3一15不同客源地商务游客来华方式3,3.1.2不同性别商务游客来华方式由图3一16可知:(1)两类游客均以散客方式为主,超过70%。(2)男性商务游客散客化程度略高于女性。图3一16不同性别商务游客来华方式3.3.1.3不同年龄商务游客来华方式由图3一17可知:(1)65岁及其以上的老年商务游客,以团队方式来华的比重大于散客:(2)其他年龄段商务游客均以散客方式为主,七成左右的游客为散客。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F59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会云;再论旅游产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2 林莉;试析我国旅游发展趋势和旅游教育[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3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4 章尚正;余佳;;旅游资源非优型省会城市的旅游吸引力提升——以合肥市为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5 陈春莲;;浅谈合肥市滨湖新城旅游规划[J];安徽建筑;2010年05期

6 管兵中;卢松;;国内农业旅游研究述评[J];安徽农学通报;2006年13期

7 陈苹苹;;合肥旅游圈构建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0年17期

8 周玮;沙润;任黎秀;吴兰桂;钟静;;福建牛姆林山地旅游景观特征和设计思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2期

9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10 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丹;旅游规划案例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2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谭红杨;生态旅游的公益性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李波;云南旅游地质景观类型与区划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5 安永刚;休闲城市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6 罗艳菊;森林游憩区游憩冲击感知与游客体验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年

7 张福庆;森林旅游投资建设战略理论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8 李超;滨海城市可持续性旅游规划理论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王慧轩;城市商务旅游运行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10 依绍华;私营部门介入中国旅游资源开发的理论探讨与实证分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26418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418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4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