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
【图文】:
图1一1旅游品牌发展历程第三节选题意义一、理论意义一方面,本文首次提出了品牌旅游资源的概念,并分析了它与一般旅游资源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划分了品牌旅游资源的历史发展阶段,研究了品牌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及其变化趋向,在对我国的品牌旅游资源分省评价的基础上,从三方面提出了品牌旅游资源深化开发的对策。这在一定程度上深化了旅游资源的理论研究。另一方面,本文认为旅游资源品牌化是一种市场行为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树立目的地品牌。目的地品牌有不同的空间尺度。在品牌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各省区可以建立省域层面的目的地品牌,进而组合出区域层面的目的地品牌,最终抽象出国家层面的目的地品牌,实施旅游业的国家品牌战略。同时,本文认为,目的地品牌是由许多与旅游相关的因素
体育场馆音乐会图2一2旅游吸引物的分类(Goeldner等,2000)克里·戈弗雷和杰基·克拉克认为:旅游资源有着各种形状和大小,而且一个地区的大多数特征都可以被看作目的地整体旅游资源库的一部分。它们包括自然的和人造的环境、节日事件、活动、为特定目的建造的设施、好客和交通服务等因素。这些特征可以被分为首要资源和支持性资源。首要资源是那些拥有最强的牵引力,而且通常代表着旅游者旅行决策过程关键激发因素的资源。支持性资源是那些对目的地的首要资源进行补充,对目的地的游客吸引力有所贡献,但不代表旅行根本动机的资源。考虑到构成旅游业的资源的可能重叠和混合,描述资源潜在的种类和子类的方法实际上是无穷无尽的。他们最终采用了五种类型来描述旅游资源库:自然的、文化的、事件的、活动的以及服务的资源必]。M.Clawson和J.L.Knetsoh根据资源的特性和游客的体验性质,把旅游资源分为三类。一是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胜祥;潘争伟;赵明;;水资源脆弱性评价的集对分析方法研究[J];治淮;2011年07期
2 张晓明;;基于TOPSIS法的一类排序问题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3 苑韶峰;施伟伟;孙乐;;区域土地生态安全演化研究——以杭州为例[J];上海国土资源;2011年02期
4 刘影;张莉;赵赫;;因子分析中公因子个数选取原则的实证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5 王怀玉;;第16届男篮世锦赛各队进攻能力的综合评价[J];内江科技;2011年07期
6 彭清泉;杨磊;;缅甸D区块Patolon构造带烃源岩评价[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3期
7 王建国;杨德明;陶景梅;;基于GIS及聚类分析法的抚顺地区地质灾害综合评价[J];世界地质;2011年02期
8 张会儒;何鹏;郎璞玫;;基于AHP和Fuzzy的延庆县森林资源综合评价[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9 王彦丽;;渭河流域陕西段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与对策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1期
10 徐力刚;叶昌;张奇;姜加虎;高海鹰;;基于模糊模式识别的地下水水质综合评价研究[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201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2 张爱华;张薇薇;;通信运营企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新思路[A];中国通信发展与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潘雄锋;孙玉涛;;基于密切值法模型的我国31个省市区科技发展水平评价[A];首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研讨会2005年论文集(下)[C];2005年
4 刘浪;王晓光;初军威;;突变级数法在国民经济动员能力综合评价中的运用[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越秀区培智学校课题组;;《智障学生个体素质综合评价试验的研究》结题报告[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C];2010年
6 薛永森;张凤荣;;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方法体系研究[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江兵;王刚;杨善林;;多指标综合评价小波网络模型及其应用[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8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8 张强;;医院超期服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分析[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报告集[C];2008年
9 张强;;医院超期服役大型医疗设备使用状况分析[A];2008年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数字医学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九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李翼;陈宏;;灰色层次模型下的内河游船船型综合评价[A];福建省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船舶及海洋工程分会论文集[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李云萍;全市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综合评价工作领导小组会召开[N];石家庄日报;2008年
2 彭强军 曾勇;武胜经济综合评价全省排位上升5位[N];广安日报;2009年
3 记者 王庆国;我市综合评价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N];齐齐哈尔日报;2010年
4 记者 陈惟;流通竞争力综合评价上海居首[N];文汇报;2011年
5 记者 朱振岳 通讯员 孙江丽 孟昌;浙江两所高校试行综合评价招生[N];中国教育报;2011年
6 记者 陈亚静;芙蓉区将建“综合评价信息库”[N];湖南日报;2010年
7 北京育才学校小学部 牛晓东;综合评价促进孩子发展[N];中国教育报;2004年
8 记者 崔晓刚;我市食品放心工程有成效[N];西安日报;2007年
9 记者 张丽辉;扎实做好综合评价工作 促进非公经济健康发展[N];河北日报;2008年
10 记者 文毅;我市食品放心工程顺利达标[N];广元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经龙;中国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永涛;黄前流域不同配置经济林防护林水源涵养功能与价值评估[D];山东农业大学;2005年
3 云虹;分销商对制造商关系承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4 王磊;动态对抗性环境下多机器人系统合作研究[D];清华大学;2005年
5 童明光;我国电力市场中市场力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06年
6 贾春宁;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及其在天津市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4年
7 陈长青;红壤区农林复合系统分析与评价[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邹毅实;我国林纸一体化的模式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9 孙薇;市场条件下抽水蓄能电站效益综合评价及运营模式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10 黄思光;区域环境治理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淑婧;我国中部地区品牌旅游资源评价及其开发战略[D];安徽师范大学;2007年
2 胡毓瑾;城市再生水资源利用项目的技术经济综合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3 霍拥军;中小型旅游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4 郭晓明;上市公司财务核心能力理论与综合评价研究[D];东北大学;2005年
5 朱强;基于GIS的公路网综合评价技术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6 关哲;保定市电力客户服务中心营销效果综合评价系统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5年
7 王旭辉;提升城市竞争力的分析评价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8 张建琼;综合评价理论在唐氏综合症筛查系统中的研究与应用[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胡东娜;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10 周媛;江苏省沿江开发绩效综合评价模型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65225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22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