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生态旅游被看作是传统大众旅游(mass-tourism)的替代品,是当代世界旅游业的转折点,代表了二十一世纪旅游发展的方向。我国学者对生态旅游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现在人们比较倾向把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方式为大家在旅游实践中所贯穿。如何研究生态旅游发展中面临的种种问题,为生态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基础,是旅游工作者,生态工作者共同的责任。就我国目前状况而言,生态旅游理论研究比较零散,主要是针对某个具体问题而论,系统性不够,,尚未有一个大家普遍认可的理论体系,特别是在系统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方面,只有在森林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面有学者涉及,但是有关广义的生态旅游观点上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方法体系几乎还没有人涉及。福州市北峰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区位条件优越,适宜发展高品位的生态旅游。其开发仅处于开发初期(福州国家森材公园除外),很有必要摸清家底,对其作系统的调查、评价,做出总体的开发战略。 本文首先对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进行了必要的解释与说明,对学者们有关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的不同观点作了陈述,针对有关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资源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概念的混乱性分别提出了具有的自己特色的综合性定义,总结生态旅游概念为“以生态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以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为依托,生态保护为前提,以休闲、度假、保健、求知、探索为载体,以促进旅游者身心健康、知识增益、增强其热爱自然、珍惜民族文化、保护环境的意识、弘扬文明精神、使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多方位受益、促进福利事业的发展为目的,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思想体系”,总结生态旅游资源的定义为“生态旅游资源是生态旅游开展的客体,是能够吸引游客前来进行生态旅游活动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和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总和”,总结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定义为“指选择某些因子,运用一定的方法对一定区域内的生态旅游资源的自身的价值以及与之有关的外部环境做出评价判和鉴定,其实质是在生态旅游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深入剖析和研究,或对其存在价值进行欣赏、评判,体现其美学、环境等价值,或者对其开发价值加以评估,确定其开发价值的大小,体现其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然后针对目前有关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理论体系的欠缺性,吸取前人有关经验(主要是旅游资源评价的经验),构建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理论框架体系,对生态旅游资源评价进行了四个层次的划分,首先按评价的角度不同,可分为自身评价和开发评价两类,生态旅游资源自身评价主要是根据生态旅游资源调查所得到的该项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资料,通过特征数据,进行评价,一般针对旅游资源的自身状况进行评价,一般不涉及开发条件等,而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是以对生态旅游资源自身的评价为基础,加上对于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所必不可少的开发条件和客源市场等因子,是当前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的热点,一般对整个旅游区进行综合性的评价。然后再按其内涵,将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分为广义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狭义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广义的包括生态旅游资源经济评价和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而狭义指生态旅游资源质量评价,经济评价是以资源经济学为理论基础,以货币形式衡量或预估特定生态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潜力,并以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目的,而质量评价则是综合运用旅游资源管理学、旅游心理学、生态学、景观美学等多学科的理论,以定性或定量方法对单一或若干生态旅游地、景区、景点的景观质量及其可开发利用条件进行评判、比较、排序及分级,以期 福建农林大学2003届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为制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和经营管理决策提供基本依据,是生态旅游资源的自然属性、社会 属性及文化属性的综合体现。再后从评价方式上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定性评价是一种描述 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凭借己有的知识、经验和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在旅游资源区的考察或游览及 其对有关资料的分析推断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整体印象评价,而定量评价是指评价者在掌握大 量的数据资料基础上,或根据给定的评价标准,或运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和数学评价模型,揭示评 价对象的数量变化程度及其结构关系之后,给予旅游资源的量化测算评价。最后在前面三个层次 的基础上选择具体的适用方法。 在构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理论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个案研究,把它应用于福州市 北峰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首先对福州市北峰进行了自然地理环境、社会经济与发展环境、交通 通讯设施状况进行了调查,对其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调查、分类、分区。生态旅游资源调查、分 类主要依据了《国家标准委员会.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征求意见稿),2001))并根据实际 作出相应修改,而分区主要采用了行政区划方法。然后对福州市北峰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评价角度采取了自身评价(包括定性与定量评价)和开发评价(包括定性和定量评价),评价内涵 上主要采取了狭义的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其中自身评价定性评价中主要应用了体验性评价,自身 评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3
【分类号】:F592.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中国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 荔波宣言[J];人与生物圈;2011年03期
2 本刊记者;郭晓涛;;用行动来纪念 全国生物圈保护区生态旅游研讨会侧记[J];人与生物圈;2011年03期
3 张蔚鹤;何瑛超;董莹;;扎龙自然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西部科技;2011年21期
4 刘艳;石惠春;;兰州市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对策[J];丝绸之路;2011年16期
5 王延林;柳明来;;黄龙山林区生态旅游现状与发展浅析[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6 蒋冰华;;河南省山区生态旅游资源整合模式分析[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年01期
7 张光生;;生态小道——俄罗斯生态旅游发展的亮点工程[J];生命世界;2011年07期
8 黄圣霞;巫国富;;基于博弈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益补偿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2期
9 马秀刚;;浅析森林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J];China's Foreign Trade;2011年16期
10 贾桂康;欧钟慧;;大王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洪波;;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探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章家恩;;关于生态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刘彦群;;四川省生态旅游良性发展的理性思考[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吴晓东;;西部生态旅游发展的思考[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黎向东;;开发广西的生态旅游资源[A];生态·旅游·发展——第二届中国西部生态旅游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姚海波;;涠洲岛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和环境保护措施[A];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学术论文集[C];2004年
7 易成波;刘娜;张斌;毛长义;黄正文;艾南山;;康定木雅地区发展乡村生态旅游的基本思路探索[A];西藏及其他藏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论文集[C];2006年
8 孙平;;生态旅游的思考[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9 吴忠宏;洪常明;;澎湖群岛居民对发展生态旅游认知与态度之研究[A];生态学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学会第七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摘要荟萃[C];2004年
10 田一丁;;警惕“生态旅游”的反生态取向[A];2004·中国·武汉生态旅游论坛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庄荣鑫 通讯员 朱海燕;“东方湿地”魅力无究[N];华东旅游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刘裕国;怎样保持生态旅游特色[N];人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廖国良 通讯员 曾德军;赣州探路生态旅游[N];经济日报;2005年
4 孔晓宁;把生态旅游推向更高层次[N];光明日报;2004年
5 张胜开 王蓉;四川加强生态旅游培训[N];中国旅游报;2005年
6 田开春(作者系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关于如何做大做强我市生态旅游的思考[N];张家界日报;2005年
7 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发展生态旅游 促进风景名胜区保护[N];中国旅游报;2006年
8 全国政协委员 林嘉
本文编号:26540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54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