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7 06:19
【摘要】: 在区域科学研究中,关于空间结构的研究已比较成熟,而且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空间结构是指社会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集聚程度和集聚形态。空间结构研究既是区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是旅游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迎来了旅游业发展的黄金时期,深入研究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并用来指导区域旅游业的发展就显得更为重要。 平凉作为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也面临着千载难逢的良机。但是从平凉所取得的旅游业绩看,却不甚理想。2002年平凉的旅游收入为2.3亿元,接待旅游人数84万人次,两指标分别居甘肃省的5位和第6位。这说明平凉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完全转化为旅游经济优势。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不尽合理的旅游目的地系统空间结构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因此,优化平凉旅游系统空间结构,对促进平凉旅游业快速发展就显得更为迫切。 为充分利用平凉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区域合作,促进平凉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平凉旅游空间结构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阐述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1、从平凉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及空间分布、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交通等方面分析了构建平凉旅游空间结构的背景。 2、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在SWOT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平凉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发展阶段,构建了平凉旅游空间结构总体格局、提出重点景区优化的对策,为平凉旅游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3、综合考虑旅游中心城市在平凉旅游中的相对地位以及将来的发展趋势,重点对平凉中心城市崆峒区进行旅游空间结构优化,以发挥崆峒区对平凉旅游的带动作用。 4、运用CIS分析方法,探讨了平凉旅游的形象定位,从理念、视觉、行为三个方面构建了平凉旅游形象识别系统,提高平凉在旅游市场的影响力。 5、区域空间旅游结构的合理构建是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础。本文基于平凉毗邻陕甘宁的区位背景,进一步阐述了平凉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的意义、基本内容及合作的途径。
【图文】:
陈宏丽: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各旅游区的联合与协作,发挥区域整体效应。随着系统论在区域旅游研究中的运用,区域旅游系统就成为区域旅游学的对象。刘峰〔271提出:区域旅游系统指在一定的区域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并提出区域旅游系统的组构,如图3一1。
平凉将成为甘肃旅游的核心地带。粥粥除 除——公璐璐图4一平凉行政区划图4.2平凉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分布4.2.1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共分为八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而平凉旅游资源八个主类齐全,有26个亚类,基本类型89种。主类占全国的10湃,,亚类占全国的83.87%,基本类型占全国的57.钱。可见平凉旅游资源丰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一2003)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附分。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层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项。“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有“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旅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有“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根据专家组评分、结合实地调研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99
本文编号:2683095
【图文】:
陈宏丽:平凉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各旅游区的联合与协作,发挥区域整体效应。随着系统论在区域旅游研究中的运用,区域旅游系统就成为区域旅游学的对象。刘峰〔271提出:区域旅游系统指在一定的区域直接参与旅游活动的各个相互依托、相互制约形成的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并提出区域旅游系统的组构,如图3一1。
平凉将成为甘肃旅游的核心地带。粥粥除 除——公璐璐图4一平凉行政区划图4.2平凉旅游资源的特色以及分布4.2.1旅游资源分类评价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标准,全国旅游资源共分为八个主类、31个亚类,155个基本类,而平凉旅游资源八个主类齐全,有26个亚类,基本类型89种。主类占全国的10湃,,亚类占全国的83.87%,基本类型占全国的57.钱。可见平凉旅游资源丰度属于中等偏上水平。根据国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一2003)标准,依据“旅游资源共有因子综合评价系统”附分。系统设“评价项目”和“评价因子”两个层次。评价项目为“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影响力”、“附加值”三项。“资源要素价值”项目中含有“观赏游憩使用价值”、“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珍稀奇特程度”、“规模、丰度与几率”、“完整性”等5项评价因子。“资源影响力”项目中含“知名度和影响力”、“适旅期或使用范围”等2项评价因子。“附加值”含有“环境保护与环境安全”1项评价因子。根据专家组评分、结合实地调研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99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天娟;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网络化发展及测度[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2 李欣;泾川县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樊芳卉;省际边界城市旅游空间拓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周怡;湖北宜昌地区旅游整体开发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6830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8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