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对旅游地社区的社会文化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05-29 03:48
【摘要】: 伴随着现代旅游者追求“生态”与“个性”的多样化旅游形式的发展,国内城市居民回归自然意识的产生以及假期制度的改革,短途体验式旅游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旅行潮流,农家乐旅游以其独特的资源——“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为游客提供集游览、体验、娱乐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方式成为人们短途旅游的首选,可以说农家乐旅游是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市场供求下应运而生的。在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家乐表现出了种种积极意义,如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促进新农村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等等,尤以经济上的贡献为显著,被人们普遍认可,也是学术界研究得较多且比较成熟的方面。那么除了对经济方面的影响之外,农家乐旅游是否会对旅游地社会文化带来各种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呢?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这些社会文化影响的产生呢?这些影响将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旅游地社区居民对这些影响又持何种态度呢?这些都将直接影响着农家乐旅游能否在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下去。因此有必要从纵深层面去分析和揭示农家乐旅游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其形成因素,进而制定有效的控制策略,扩大积极影响,缩小消极影响,推动农家乐的成熟发展。 本文在对大量的国内外研究综述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各相关基础理论的要点,并从中得出启示,继而在这些理论包括Doxey“刺激指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利益主体理论、涵化理论和旅游人类学理论的指导下,分析社会文化影响的生成机制,并对影响因素进行理论探析。再以上海市前卫村农家乐旅游为实证调查分析,采用问卷的形式,以目的地社区居民感知为切入口来了解和分析农家乐旅游带来的社会文化影响,用态度模型法定量计算出各影响因子的影响水平,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将理论和实际调查相结合,在实际数据的基础上,结合理论所得的因素分析针对性地提出调控原则与对策,希望能为农家乐旅游在社会文化影响研究方面提供借鉴。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6
本文编号:2686339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F592.6
【引证文献】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毛文彬;临安市农家乐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1年
2 康旭;伊宁市城乡结合部“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2年
3 巩守猛;重庆市巫山县旅游利益相关者对旅游发展影响感知研究[D];湖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68633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863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