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剪纸图式语言的实践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4 09:33
【摘要】: 剪纸是我国古老民族创造的和审美最原本的精神形式。它产生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是人类劳动生活最质朴的艺术思想和艺术语言的体现,是现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 从剪纸存在的基本形态和创作心理来看,它的创作目的是实用与审美的结合。这与现代设计的为实用、审美需求而创作的特征是一致的。因此,无论从审美心态或从创作形式上来看,剪纸与现代设计都有着一种内在的联系。 本文内容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国内外剪纸艺术的发展现状和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概括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对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新实践的主要方法;第二部分借鉴了现有的剪纸图形设计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剪纸图形的二维特点、剪纸图形中视觉形象的造型特点、剪纸图形图式语言的特点以及剪纸图形的构图特点;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本人对于剪纸艺术图式语言的创新实践过程,围绕传统剪纸的几个主要主题进行了表现手法和方法的创新探索,主要以正负形图式语言和同构图式语言为突破口进行了创新实践,并阐述了创新成果的特点和意义。 本文结合中国剪纸的发展现状综述了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发现专家学者们多从剪纸的应用范围、表现手法等角度进行创新和探索,而鲜有人从剪纸图形图式语言这个方面进行研究。而优秀的图式语言能给人瞬间的震撼。因此本人以剪纸图形图示语言研究为突破口,通过对剪纸图形特点进行研究,并在前辈们的研究基础上进行总结与拓展,发掘其可利用剪纸图形设计中图形的图式语言来创新和丰富,力图给剪纸的内容注入新的活力,赋予剪纸新的艺术魅力,使得剪纸这一优秀民间手工艺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发展。本文主要利用正负形同构、置换同构、置入同构等几种图式语言对剪纸图形图式语言进行了实践性研究,使得剪纸图形跳脱一般既存图形物象的印象,从而运用不同于一般物象的图形形式,以增进剪纸图形的趣味性和创造性,激发更多的思维,进而增进剪纸的艺术价值。这在中国剪纸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问题上提供了一个突破方向,对于中国剪纸艺术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图文】:

艺术展,落花,剪纸


(一)国内剪纸艺术创新研究现状特点1.剪纸作品尺度的变化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吕胜中先生是新时期在剪纸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果的人物之一。他从事以“小红人”为符号的剪纸艺术活动,被誉为“天下第一剪” 。1988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作品展(图 1.1)、(图 1.2)、1991 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剪纸招魂展”作品展(图 1.5)以及 2002 年底在台北展出的大型作品《降吉祥》(图 1.3)、(图 1.4),这三次巨型剪纸展,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作品以正面对称、张开四肢、顶天立地的 “小红人”造型样式为符号,把数千个重复的小红人高低起伏地堆积在墙面上,造出气势恢宏的景观。这些巨型装置创造出了如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使人联想到千万名身穿盔甲的武士在整齐的方阵中怒吼,瞬即又如同进入最后的审判,无数灵魂被罚下地狱或升华天堂的情景。这种大型剪纸装置,给人以强悍、热烈、神秘和雄浑的艺术冲击力,犹如社会内涵丰富的大型交响乐,极大地升华了剪纸的艺术感染力。

艺术展,杂技,魔术,剪纸


(一)国内剪纸艺术创新研究现状特点1.剪纸作品尺度的变化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的吕胜中先生是新时期在剪纸艺术领域取得令人瞩目成果的人物之一。他从事以“小红人”为符号的剪纸艺术活动,,被誉为“天下第一剪” 。1988 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吕胜中剪纸艺术展”作品展(图 1.1)、(图 1.2)、1991 年在北京当代美术馆举办的“剪纸招魂展”作品展(图 1.5)以及 2002 年底在台北展出的大型作品《降吉祥》(图 1.3)、(图 1.4),这三次巨型剪纸展,引起了广泛的影响。作品以正面对称、张开四肢、顶天立地的 “小红人”造型样式为符号,把数千个重复的小红人高低起伏地堆积在墙面上,造出气势恢宏的景观。这些巨型装置创造出了如电影蒙太奇般的效果,使人联想到千万名身穿盔甲的武士在整齐的方阵中怒吼,瞬即又如同进入最后的审判,无数灵魂被罚下地狱或升华天堂的情景。这种大型剪纸装置,给人以强悍、热烈、神秘和雄浑的艺术冲击力,犹如社会内涵丰富的大型交响乐,极大地升华了剪纸的艺术感染力。
【学位授予单位】:中南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9
【分类号】:J528.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阴秀文;刘兵;;范祚信:镂空艺术的灵魂滑行[J];走向世界;2011年21期

2 ;李斌杰剪纸艺术[J];五台山;2011年06期

3 凌传雄;;刀尖舞出新世界[J];金秋;2011年15期

4 孔凡康;林强;;图形设计课程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J];美术大观;2011年06期

5 ;剪纸艺术[J];吐鲁番;2011年03期

6 聂森;李伟;王海华;;民间剪纸艺术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J];青年文学家;2011年16期

7 郑阳;陶晋;;剪纸语言的传承[J];美苑;2011年03期

8 孙瑞;;河南剪纸艺术的文化传承和保护[J];飞天;2011年14期

9 费文明;;开疆拓境 提升品格 张永寿剪纸研究[J];上海工艺美术;2011年02期

10 刘沛轩;;剪纸对陶瓷装饰艺术的影响探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1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小锵;;发展中的仪陇剪纸艺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王有斌;;简论定边剪纸艺术的形成与发展[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肖湘平;;探索常宁剪纸艺术的产业之路[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4 王义桂;;瑞昌的俗神与剪纸艺术——元结与“百花帐”[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吴东青;;论剪纸艺术的应用与提高[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李辉;;基于文学修辞形式的现代图形设计[A];第十三届全国包装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7 杨宇萍;刘秀伟;;关于图形设计课程建设的记述[A];首届中国高校美术与设计论坛论文集(下)[C];2010年

8 陶泠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樊涌的剪纸艺术[A];民族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研究论丛(第二辑)[C];2011年

9 王海泉;;邳州民间鞋花样剪纸艺术初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10 张俊荣;;继承传统是根本 立足创新是灵魂[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邓敏敏;剪纸艺术为城市增添“中国味儿”[N];中国旅游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卓丽荣;让剪纸艺术更加丰富多彩[N];潮州日报;2008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魏宝红;剪纸艺术焕发时代魅力[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8年

4 记者 卢跃;我市剪纸艺术开步走向市场[N];益阳日报;2009年

5 周增鸿;宜君剪纸艺术的独特魅力[N];铜川日报;2009年

6 本报记者 王艳蓉;省剪纸艺术委员会在沙县成立创作基地[N];三明日报;2009年

7 晓诺;郭佩珍 黄土地上的毕加索[N];西部时报;2009年

8 何杰;乌敦珠拉:小剪刀“剪”出“大世界”[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9 ;放大非遗品牌效应 共谱剪纸艺术华章[N];中国艺术报;2010年

10 徐欢 许晓楠;大连市首个社区剪纸艺术活动基地揭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彭冬梅;面向剪纸艺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2 王文华;大视场遥感相机成像均匀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朗;从中国传统艺术中的“方圆造型”看现代图形设计[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毕敬虎;现代图形设计对传统文化符号的重释与解构[D];山东轻工业学院;2010年

3 顾晗;现代图形设计中的隐喻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10年

4 李玉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创意图形设计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5 张青荣;图形语言的影像探析[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马丽;民间剪纸艺术对现代图形设计的启示[D];江南大学;2008年

7 李娜;基于数字技术的图形视觉特征分析与研究[D];湖南大学;2009年

8 郝维;平面设计中的图形与文字[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5年

9 毕薇;现代服饰品牌服饰图形设计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10 宋梅梅;基于自然形态的图形设计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6961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961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3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