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唐代四川佛教造像中的“菩萨装佛像”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5 12:43
【摘要】:四川地区早在东汉时期,佛像就被刻在崖墓的门楣或者明器上。到了北魏晚期,作为单独的佛教造像开始凿造于石窟,到唐宋时期达到造像的高峰,并且成为中国晚期石窟造像的典型代表之一,前后有长达一千四百多年的石窟造像史。四川石窟从早期的对北方石窟的吸收和借鉴,到盛唐以后的融合与改造,形成自身独有的特性,特别是唐宋以后,密教造像成为中国佛教艺术晚期的典型代表。 在四川地区的唐代佛教美术的石窟摩崖造像中,有一种“菩萨装佛像”,这种佛像头戴宝冠,或者发髻高束装饰宝珠,胸前佩戴缨络,右手臂上戴钏,左手腹前禅定,右手覆掌抚膝,四指下垂,披袒右袈裟,结跏趺坐。对于这种菩萨装的佛造像,学者们先后曾给出了不同的观点。有弥勒像、毗卢遮那像、佛顶佛像、菩提瑞像等多种说法。对于这样的问题出现,着实令我产生了一些好奇的心理,带着疑惑,在对这些造像进行了实地的考察之后,我展开了这篇论文的撰写。 对于四川地区这样的佛造像,早期的一些研究学者们将其定为“毗卢遮那佛”也即,密教主尊“大日如来”像。这样的研究论文如:邢军的“广元千佛崖初唐密教造析”、丁明夷的“川北石窟札记”等。而在其他地方的类似的观点如:李文生的“龙门唐代密宗造像”、常青的“试论龙门初唐密教
【学位授予单位】:四川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5
【分类号】:K879.4;J2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何恩之,李淞;四川蒲江佛教雕刻──盛唐时中国西南与印度直接联系的反映[J];敦煌研究;1998年04期

2 雷玉华,王剑平;试论四川的“菩提瑞像”[J];四川文物;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26980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6980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49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