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广西民族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09 14:42
【摘要】: 民族风情旅游是现代旅游的主要方式之一,它自身具有的民族文化性、地域独特性和“神秘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因此,着眼于民族文化独特性,依据市场需求对民族文化进行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而对民族旅游目的地进行宣传是开发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目前宣传所采取的手段和方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除了每年举办的各种旅游交易会常规性的旅游宣传小册子、海报、明信片和VCD外,电视广告宣传片、旅游书籍、旅游杂志和以旅游推介为主的电视娱乐节目及网络信息也是主要的方式。综观民族旅游地区的各种旅游宣传广告、旅游小册子、旅游网站和介绍民族旅游目的地的书籍、游客的拍摄画面等,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往往成为带有民族特殊意义的符号,对游客的旅游行为具有指示作用,这些现象在民族省份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广告中更为常见。广西的旅游特色除了多姿多彩的山水景色外,还包括聚居在此的民族创造的多元民族文化,广西对少数民族风情的旅游开发取得了多重效益,民族风情游是广西旅游的主打项目之一,因而在广西的旅游宣传中,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成为宣传的重头戏。 壮族作为广西乃至全国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其民族文化特色是游客来到广西想迫切了解的文化要素之一,加之前期电影《刘三姐》曾经获得广泛关注,后来的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获得巨大成功及南宁国际民歌节的定期举办,让壮族文化大放异彩。随着广西民族旅游进程的加快,壮族一些曾经几乎被都市化所湮没的特色文化因为游客的关注和经济动力的注入得到了不同程度地挖掘,一些之前未曾受到学者广泛关注的壮族支系,如黑衣壮也因旅游的开发、游客的到来更多地为世人所了解,这也给学者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壮族的文化提供了动力。走进广西,了解壮族风俗是多数游客到广西的目的之一。与此对应的是有关广西的民族风情旅游宣传和广告也或多或少地出现壮族民族的画面,这些画面中多数是壮族女性,跨越各个年龄层,尤以妙龄少女居多,她们的形象或苗条秀丽、或妩媚多姿、或贤淑文静、或能歌善舞、或勤劳持家、或纯朴善良、或羞涩寡言;“微笑”、“能歌善舞”和“心灵手巧”是画面表达和文字描述常用的;同时以“刘三姐”为本地区旅游形象代言人是宣传广告中最常见的,其表达的也大多是刘三姐作为壮族“歌神”和歌墟文化的用意。本文对“广西旅游在线”的图片资料和一些文字描述、2005年和2006年收集的国内旅游交易会广西展位的旅游宣传小册子、画报并结合获得广泛好评的《美在广西》旅游宣传片进行统计和分析,以其中出现的壮族女性形象为研究切入点,探究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特征、在民族旅游中的功能、不足和改进措施。女性形象的运用在一般的商业宣传广告屡见不鲜,但是如此集中地以少数民族女性形象为宣传焦点,这是旅游宣传活动,尤其是民族旅游宣传广告的特点,既然是因旅游的大背景出现的,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和值得研究的价值,这就是本文写作的初衷。 论文共分六部分。 第一部分是引言,主要内容包括研究背景、研究回顾、研究意义及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是具体的旅游样本分析,以“广西旅游在线”和2005年、2006年的国内旅游交易会收集的图片资料、小册子进行统计汇总。 第三部分针对具体文本的统计情况,结合《美在广西》宣传片详细分析广西旅游宣传中所体现出来的壮族女性形象的特点。 第四部分运用传播学、旅游人类学、旅游心理学和符号学等理论知识对广西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在民族旅游活动中功能进行分析与诠释。 第五部分指出了广西民族旅游宣传广告中对壮族女性及其它少数民族女性形象刻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措施和意见。 第六部分是后记,指出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和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图文】:

绣球,旅游纪念品,广西旅游,壮族


图片中“绣球”这个符号,其能指就是“绣球”这个词(形状笔划、声申的图像,如有十二瓣弯月形状构成。其所指则是一种欣赏型的民族手工艺图 2 壮族旅游纪念品-绣球(图片来源:广西旅游在线 www.gxta.gov.cn)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娜;王烨;;黄山国内联合营销发展现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24期

2 付杨;;以沈抚同城为契机发展抚顺旅游产业[J];辽宁经济;2011年06期

3 熊建华;;新闻营销对景区旅游宣传的意义[J];新闻天地(下半月刊);2011年05期

4 ;绍兴:接轨世博 筹备三大活动[J];长三角;2010年Z1期

5 张乃玉;;屐痕萍踪 演绎“重庆非去不可”[J];今日重庆;2011年07期

6 陈嘉欢;;创意旅游 营销快乐[J];上海经济;2011年06期

7 张向东;;对旅游节点城市旅游宣传促销的思考——以湖北荆门为例[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8 凌强;;日本观光立国战略的新内容及其新特点[J];日本问题研究;2011年02期

9 金成树;;试论摄影与旅游业的关系[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10 任宁宁;;“多彩贵州”品牌建设存在问题及发展建议[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罗琼山;;电视旅游宣传与广东旅游业发展[A];旅游开发与旅游地理[C];1989年

2 高明乐;;青岛市涉外旅游宣传的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3 吴凤玲;;旅游业中象征资源的使用[A];民族文化与全球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亚峰;;涉外旅游宣传的语言诉求应用[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5 张爱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扩大旅游宣传力度[A];中国文物通讯2004年第1期[C];2004年

6 李强;;河南旅游业的现状及旅游强省的几点建议[A];创新发展——河南省第五届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09年

7 郑培昕;;开发旅游地图宣传功能之我见[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8 杜军平;信宏业;左敏;;中国旅游目的地营销系统平台的设计与开发[A];2007年中国智能自动化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王衍用;;孟子故里旅游开发战略研究[A];区域旅游开发研究[C];1991年

10 李敏;;百色市旅游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A];历史的启示——右江流域民族历史文化与经济开发研讨会暨广西历史学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杨汛;诺坎普球场成北京旅游宣传主场[N];北京日报;2009年

2 记者 张义杰 汤润清;“我的家乡在河北”大型旅游宣传活动即将启帷[N];河北日报;2009年

3 盐旅;“生态江苏”旅游宣传推广主打盐城牌[N];华东旅游报;2009年

4 记者 宋向华;“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呼市启动仪式举行[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9年

5 记者 樊磊波;陕西启动“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N];农民日报;2009年

6 张金敏;“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海北宣传日”活动在西宁举行[N];祁连山报;2009年

7 杨利波;我州将开展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N];黔西南日报;2009年

8 记者 张鸣岐 实习生 赵孜羽;津城今起掀旅游宣传热潮[N];天津日报;2009年

9 记者 杨凡;我省5州市参加“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活动[N];云南日报;2009年

10 记者 胡锐;全国百城旅游宣传周开封分会场活动启动[N];开封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马秋芳;基于符号传播学的区域旅游地品牌构建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翅勤;广西民族旅游宣传中的壮族女性形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2 朱莹;旅游宣传手册翻译中的隐喻、转喻及其表达力[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璐;中英旅游宣传册的体裁分析[D];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

4 马玲玲;旅游宣传文本的翻译策略初探[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5 郭英;民族旅游宣传中的话语和权力问题[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6 林辉明;从功能翻译视角分析桃花源景点旅游宣传册翻译[D];中南大学;2012年

7 崔国强;论文本功能与旅游宣传册的翻译策略[D];吉林财经大学;2010年

8 杨丽娟;基于旅游文化视角下的旅游景区对外宣传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吕新华;功能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汉语旅游宣传翻译[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李佳亮;旅游文本汉英翻译—“看易写”研究途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7048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048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5ab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