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7 15:37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是以资源普查为目的,而旅游资源普查、分类、评价又是编制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由于旅游资源的多样性以及随时代发展的不断扩展,目前世界各国对旅游资源特别是人文类旅游资源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分类方法。 我国对旅游资源的研究和应用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旅游资源概念不够明确、旅游资源分类比较混乱、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旅游资源评价多以理性评价为主,研究范围和研究内容也相对局限,给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等工作的开展造成许多不便。目前分类方式主要有按照旅游资源在时空中存在方式划分为永久性旅游资源和可消耗性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资源的形式不同而划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工旅游资源;按照旅游者的旅游动机不同而划分为心理方面的旅游资源、精神方面的旅游资源、健身方面的旅游资源和经济方面的旅游资源等等。其中较有影响的是西班牙国家旅游资源普查与分类系统,它按照旅游资源的属性划分为自然景观、建筑人文景观和传统习俗三个主要类型以及7个亚类型和44个基本类型。在我国对旅游资源进行分类研究的也不少,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国家旅游局1999年出台了《旅游资源分类标准》解决了旅游资源分类中的一些问题,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涌现出许多新型的旅游资源,并且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手段和理念,使得旅游资源分类在现实应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适应旅游开发的需要,笔者通过对以往旅游资源分类方式的归纳、比较、总结提出了以人文旅游资源产生原因及存在状态为基础的人文旅游资源分类方式。 本文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旅游资源。首先论述“资源”的概念,说明“资源”是一个经济学名词,是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扩展的,是个动态体系,并列举了资源研究的各种方法。其次阐述了旅游资源概念的研究现状,说明旅游资源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动态体系,并对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作了专门说明。 第二章旅游资源分类。首先对目前我国旅游资源分类研究现状作了分析,并提出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和特点。其次对目前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旅游资源与旅游劳务的关系,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第三章旅游资源分类分析。首先从旅游资源认识的角度分析,对旅游资源分类的目的和意义作了阐述,总结了旅游资源应具备的特点。其次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角度分析,说明目前旅游业发展对旅游资源分类的要求,既旅游开发规划中对旅游资源分类的要求,并提出自己的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的基本观点。 第四章人文旅游资源分类具体建议。首先提出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的原则,主要包括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原则和各主类的细分原则。其次是人文旅游资源的具体分类方案。最后对人文旅游资源分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说明。 本文的创新之处: 1、人文旅游资源的分类以产生原因和存在状态为根据,分为三个主类,既生产生活类、社会管理类、意识形态类。 2、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特点进行了总结,对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分类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3、对目前人文旅游资源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如:旅游资源与旅游劳务的关系,旅游吸引物与旅游产品、旅游资源的关系。 本文使用的主要方法: 比较法、归纳法、实证法、规划法等。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F59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琼;;长株潭城市群人文旅游资源整合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1年07期

2 张顺;李国柱;杨荣臻;;长白山旅游资源综合开发研究[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毛秀英;谢志逸;王君杰;;鹿邑老子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科技信息;2011年16期

4 林光旭;;基于USP理论技术路线的核心文化资源的发掘[J];中华文化论坛;2011年04期

5 胡粉宁;丁华;郭威;;陕西省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与特色优势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张旭峰;;基于旅游资源分析的县域旅游发展方向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县为例[J];科技和产业;2011年06期

7 黄金山;;发挥地理学科优势 宣传西部旅游业[J];科技资讯;2011年22期

8 钟洁;马艳霞;;基于旅游资源评价的甘肃甘南地区旅游开发战略研究——以康多峡旅游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年10期

9 陈舒慧;;浅析利用历史软文化促进旅游资源开发的三原则[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10 毕燕;梁丽文;易烁君;;广西贵港市休闲旅游需求特征分析及对策[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俊涛;肖慧;;非物质文化在产品设计中的物质继承及再现[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事业——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8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8年

2 刘维尚;;为了新的传统创造——河北省非物质文化品牌包装与推广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3 李晋宏;;科学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隐性成本[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4 李晋宏;;科学认识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的隐性成本[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曹霞;马跃进;陈海宏;;我国人文旅游资源的法律保护及其完善——以山西省为例[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1年

6 罗燕;;扶贫开发与水族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传承[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7 周海涛;;科学开发人文旅游资源完善国际旅游岛的景点布局[A];国家战略与国际旅游岛建设——海南省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袁书琪;高怡;徐爱萍;;构建市场导向的人文旅游资源分类系统[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9 辛辛;;社区博物馆——文化传承[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10 柳和勇;叶云飞;;试论我国非物质海洋渔捕文化资源的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朱法飞;应注重开发人文旅游资源[N];云南日报;2005年

2 记者 刘海涛 通讯员 董爱国 宋永亮;非物质文化走进校园[N];河南日报;2008年

3 通讯员 王伟燕 曹元良;临淄非物质文化放异彩[N];淄博日报;2009年

4 记者 蒋凌;促使非物质文化走向市场[N];兰州日报;2010年

5 耿纪朋;中国非物质文化研究院赴四川平武综合考察[N];中国艺术报;2010年

6 陶富海;非物质文化是最贵重的遗产[N];山西日报;2010年

7 记者 杨栋;我市省级非物质文化申遗工作进展顺利[N];天水日报;2010年

8 宋兆麟;关键在于界定[N];中国民族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周静;花溪区:非物质文化进校园[N];贵州日报;2010年

10 杨成利 本报记者 陈丹;榕江非物质文化保护卓有成效[N];贵州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娅;陕西省关中地区新农村建设、非物质文化遗存及乡村传统建筑环境相结合的建设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2 周剑虹;文化线路保护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刘艺兰;少数民族村落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4 张丛;海洋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5 杨丽;吐鲁番地区乡村生态旅游深度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09年

6 骆华松;旅游地质资源与人地关系耦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5年

7 潘顺安;中国乡村旅游驱动机制与开发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范继跃;芦山县旅游资源调查评价及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9 赵鹏;泸沽湖畔走婚文化的当代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10 王s

本文编号:2717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17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b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