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职能优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0 04:26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一个具有多重概念的区域。本文所指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除特殊说明外,特指旅游意义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南京、镇江、扬州、常州、无锡、苏州、南通、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温州共15个旅游城市,简称长三角。 本文分析了旅游中心地与旅游中心城市的关系、旅游中心地应具备的条件、类型及成长机制,构建了旅游中心地的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将长三角旅游中心地划分为四个等级;利用重力模型,界定了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的空间影响范围;借助吉尼系数,研究了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的动态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①长三角各旅游中心地的旅游综合实力指数高低相差悬殊,各地的旅游业发展水平差异明显,呈现出以上海为第一级,杭州、南京和苏州为第二级,无锡、宁波、绍兴、温州、常州为第三级,其余城市为第四级的金字塔式等级分布格局。②长三角各旅游中心地的空间吸引范围与其所处等级层次基本对应,即等级层次高的旅游中心地空间影响范围大,一般来说,吸引范围大于行政区划范围;反之亦然。③1997年以来,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动态变化的总趋势是逐渐扩散,但扩散的速度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性;未来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空间结构演变的主导方向仍是扩散,且扩散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在普遍发展的基础上,继续呈现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为次中心的空间格局。 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绪论:简单介绍本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内容及方法,综述国内外旅游中心地研究进展,同时概述长三角旅游研究。第二章,旅游中心地相关理论研究:结合中心地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和点-轴系统理论,简要阐述旅游中心地理论、旅游中心地与周边旅游地的关系及区域旅游中心地空间网络体系等。第三章,旅游中心地的概念体系及指标体系:简要分析旅游中心地的概念体系和成长机制,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四章,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及其评价:以长三角旅游城市为例,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划分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并对等级层次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五章,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的职能优化:分析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的空间结构现状、影响范围、动态特征、成因机制及演化趋势等,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的职能优化方向。第六章,结论与讨论:简要归纳本文取得的主要结论,展望仍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7
【图文】:
1.3.2 基于“点 轴”理论的区域旅游中心地空间网络体系旅游中心地之间的空间联系,首先通过点与点跳跃式的配置资源要素,进而过轴带功能,发展到“点 线 面”的有机结合。旅游中心地的这种空间结构同样符“点 轴”系统理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旅游中心地与周边旅游地的空间分布通常具有如下构:不规则环状结构、带状结构(点轴空间结构)、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在实中,更多的旅游空间结构属于前三种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混合结构的总体框架以中心城市为旅游轴线的起点,中心城市与一至三个旅游中心地联结成轴线,以游轴线为骨干线路形成若干组团式或环状结构的区域旅游亚区或旅游次中心。林刚[42]研究得出旅游地的中心结构类型有辐射状和蛛网状(图 2-2),认为旅游中心结构两种类型存在的原因在于:①周边旅游地之间是否有交通线的存在,其离的长短,通行的便利程度;②周边旅游地之间路径上是否有景点、风光可吸引客;③周边旅游地之间是否互为客源地。图 2-1“点-轴”空间系统的形成过程模式Fig.2-1 The forming process pattern of “point-axis” spatial system
历史上,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曾出现过“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妙喻。从旅游业来看,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就诞生在上海。今天,长三角是我国旅游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区域,被誉为中国旅游的“金三角”,无论入境游还是国内游,长三角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数字为证,2004 年,该地区接待海外游客 1056.36 万人次,占全国 9.68%;接待国内游客 30295.72 万人次,占全国27.6%。此外,长三角的资源优势更令人艳羡不已,截止 2004 年底,长三角共拥有3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1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9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2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 处国家级旅游
本文编号:2721866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7
【图文】:
1.3.2 基于“点 轴”理论的区域旅游中心地空间网络体系旅游中心地之间的空间联系,首先通过点与点跳跃式的配置资源要素,进而过轴带功能,发展到“点 线 面”的有机结合。旅游中心地的这种空间结构同样符“点 轴”系统理论。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旅游中心地与周边旅游地的空间分布通常具有如下构:不规则环状结构、带状结构(点轴空间结构)、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等。在实中,更多的旅游空间结构属于前三种组合而成的混合结构,混合结构的总体框架以中心城市为旅游轴线的起点,中心城市与一至三个旅游中心地联结成轴线,以游轴线为骨干线路形成若干组团式或环状结构的区域旅游亚区或旅游次中心。林刚[42]研究得出旅游地的中心结构类型有辐射状和蛛网状(图 2-2),认为旅游中心结构两种类型存在的原因在于:①周边旅游地之间是否有交通线的存在,其离的长短,通行的便利程度;②周边旅游地之间路径上是否有景点、风光可吸引客;③周边旅游地之间是否互为客源地。图 2-1“点-轴”空间系统的形成过程模式Fig.2-1 The forming process pattern of “point-axis” spatial system
历史上,长江三角洲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曾出现过“苏湖熟、天下足”,“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等妙喻。从旅游业来看,我国第一家旅行社就诞生在上海。今天,长三角是我国旅游生产力发展水平高、市场机制比较成熟的区域,被誉为中国旅游的“金三角”,无论入境游还是国内游,长三角在全国都是名列前茅。数字为证,2004 年,该地区接待海外游客 1056.36 万人次,占全国 9.68%;接待国内游客 30295.72 万人次,占全国27.6%。此外,长三角的资源优势更令人艳羡不已,截止 2004 年底,长三角共拥有30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81家国家4A级旅游区(点)、9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城、12 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7 处国家级旅游
【引证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马楠;张爱平;赵恒德;周凤杰;;环渤海旅游中心城市等级结构体系研究[J];北方经济;2011年14期
2 宋河有;;国内旅游中心城市研究述评与展望[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慧;基于点—轴理论的陕南汉江走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2 沈红娣;基于旅游中心地的浙江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7218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1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