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都市旅游圈形成原因与发展模式探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F5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民生;长江三角洲:21世纪高新技术产业密集区[J];中国工业经济;1994年05期
2 ;长江三角洲十四城市生活水平调查显示上海人最能挣能花[J];领导决策信息;2002年47期
3 崔功豪;全球视野下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刘元晨,杨秀丽;论城市群与大旅游圈的耦合——构造辽宁中部城市大旅游圈的理性思考[J];理论界;2005年04期
5 车慈慧,彭庆环;长江三角洲的发展态势及对珠江三角洲的启示[J];国际经贸探索;1996年05期
6 许刚;长江三角洲县域投资环境投资导向的分类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997年02期
7 中共江苏省委政策研究室、中共苏州、无锡、常州市委政策研究室联合调查组;开辟更加广阔的苏沪合作之路——关于苏沪合作的调查与建议[J];江南论坛;1999年06期
8 魏淮;浦东 吐纳百川的龙头[J];浦东开发;2002年07期
9 陈素青;长江三角洲主要城市产业结构转换的综合评价[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4期
10 袁雯,杨凯;我国沿海高强度开发区水资源政策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经济地理;199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和生;;长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的生态对策[A];2004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下)[C];2004年
2 冯文;;对京津冀“体育旅游圈”发展的探讨[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3 杨立;;“努尔哈赤”的内合外联——构建区域文化旅游圈 助力辽宁经济大发展[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张振国;贾铁飞;;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圈的构建[A];地理学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第九次中国青年地理工作者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3年
5 王士兰;张庆;吴德刚;;长江三角洲区域整合协调发展策略研究[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6 柏程豫;彭岚兰;沈玉芳;;长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及对上海的挑战[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7 李山;王铮;;旅游圈时空尺度规模的地理计算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8 吴贻刚;;长江三角洲体育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戴健;马志和;;长江三角洲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一体化开发初探[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10 于涛方;吴志强;;都市连绵区边界界定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实证[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李晓军;整合南北资源,打造“大华山旅游圈”[N];陕西日报;2009年
2 见习记者 许晓洁;打造文化游 构建72小时旅游圈[N];洛阳日报;2011年
3 王时勤;整合——共享统一旅游圈[N];沈阳日报;2005年
4 赵晶;我州全力打造环贡嘎山两小时旅游圈[N];甘孜日报(汉文);2007年
5 通讯员 李强;铁路真诚服务成就“3小时旅游圈”[N];人民铁道;2008年
6 本报记者 聂春林 特约记者 项俊平;李宪生再出手:鄂西生态旅游圈浮出水面[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7 记者 姚金阶 通讯员 谭红艳;咸丰“半小时旅游圈”领跑城郊经济[N];恩施日报;2009年
8 通讯员 贾璞 龙莉蓉;西陵区启动“生态旅游圈”配套建设[N];三峡日报;2009年
9 深圳商报记者 潘咏;打造深港国际低碳旅游圈[N];深圳商报;2010年
10 记者 耿闻;北京木樨园建服装文化园进军“旅游圈”[N];中国旅游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子新;长江三角洲东部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化:新构造运动、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的耦合作用[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山;旅游圈形成的基本理论及其地理计算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于慰杰;山东半岛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及区域合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4 石晓峰;中国中部地区体育旅游资源开发研究[D];山西大学;2011年
5 王维工;长江三角洲经济区域发展结构及其系统学研究[D];东华大学;2003年
6 侯兵;南京都市圈文化旅游空间整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刘兵;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与两岸经济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3年
8 朱伟东;区域经济集群研究——论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演进[D];复旦大学;2003年
9 白先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计量分析与实证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10 陈清龙;两岸旅游发展政策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晓光;长三角都市旅游圈形成原因与发展模式探讨[D];广西大学;2004年
2 邱荣旭;中国旅游圈空间格局的ABS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锦阳;旅游圈理论在海峡西岸旅游圈构建中的应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燕;建立长江三角洲公路快速货运系统的研究[D];长安大学;2004年
5 潘兆光;论大桂西旅游圈的构建[D];广西大学;2004年
6 姜皓;长江三角洲信息产业集群现象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7 周晓平;长江三角洲整体竞争力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8 查书平;基于RS与GIS的长江三角洲蒸散量研究[D];南京气象学院;2004年
9 李建国;兰州旅游圈旅游空间结构构建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彭彩娥;2010世博会对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和意义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723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