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旅游经济论文 >

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25 13:33
【摘要】: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共同创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各民族的服饰饮食、婚丧嫁娶、待客礼仪、节庆游乐、民族工艺、建筑形式等等,都各有特色,形成了我国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的国内外游客,构成我国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目前,民俗旅游已和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旅游一起构成了颇具特色的旅游三大系列产品。 伴随着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量的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本文对我国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和研究。所谓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是指在旅游园区内,通过模拟异域民俗环境、表演民俗节目或生产、生活民俗中的某些活动,形成规模展示,从多角度反映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旅游产品。其形式既包括各种民俗文化主题公园,也包括含有民俗文化活动的综合性景区。它克服了原生民族文化村寨在节令性强、民俗活动分散、文化多样性不足等方面的缺陷,将各民族文化集中在一起向旅游者做集中展示,具有较强的观赏性和参与性,满足了旅游者在短时间内领略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的需要,很好地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 但是,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有部分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如深圳的中华民俗文化村等,但大部分此类产品并没有取得如期的效益,其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效益低下及短促的生命周期等问题使其未能在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出与其本身优势相应的作用,影响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其发展前景也在一段时间成为众说纷纭的话题。这类产品何去何从已经成为一个严峻的产业发展问题。从实践中借鉴经验,吸取教训,明确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今后的发展道路,实现持续发展,这正是本文研究的目的所在。 论文共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在明确本文研究背景的基础上,分析评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确立了研究思路和方法,总结了研究意义与创新之处。 第二部分为民俗文化旅游概况。阐述了民俗文化旅游的内涵及其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民俗文化旅游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等。 第三部分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理论探析。首先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其开发的意义、特点、可行性作了详细分析;然后剖析了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功的经验;最后归纳了此类产品开发的影响因素及主导思路。 第四部分以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这一典型的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为例进行了研究。 第五部分,对我国未来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如何实现持续发展作了思考。 第六部分是结语。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研究进行了总结。 笔者认为: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旅游资源开发方式在推动我国现代旅游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和现代旅游产品的一个重要类型。其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整体效益低下等问题缘于人们认识和操作上的失误。今后,有关方面应提高对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这一类事物本身的认识水平。除政府部门对此类产品的开发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与监管外,开发者更要做好移植性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项目选址、规划设计和内部经营管理工作。为了延长此类产品的生命周期,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6
【分类号】:F592
【图文】:

顶塔,民族风情,总体规划图,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6的,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园内主要分为四个功能区(如图4—1):图 4—1 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总体规划图资料来源:济南九顶塔民族风情园1.风景名胜区风景名胜区依灵鹫山而居,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九顶塔与观音寺、千年古柏、古碑以及七十二名泉之一的缎华泉、圣水潭等景点。九顶塔始建于隋唐时期。明万历年间,许邦才《九顶寺记》载:“寺见于此,……其塔一茎,上而顶九,各出构缔,诡巧夺伦,他寺所未有,故寺名九顶塔。”灵鹫山峰峦复合,林木苍郁,可谓天然氧吧,山上有金鸡窝、灵鹫一线天、石炕等自然景观,悬崖上还有 80 多龛保存完好的摩崖石刻。2.民俗风情区民俗风情区由布依、朝鲜、傣、哈尼、纳西(摩梭)、蒙、苗、怒、佤、维吾尔、壮、藏等十六个民族村寨组成,荟萃了各民族的民俗风情。十几个少数民族 100 余名少数民族演员,每天举行苗族“上刀山下火海”,佤族“甩发舞”等民族歌舞演出,游客可以身着民族服装,与少数民族演员一起载歌载舞,欢庆“火把节”、“泼水节”等少数民族节日

示意图,顶塔,民族风情,济南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式策略相结合。同时,整合媒介资源,借助多种载体宣传,包括山东卫视、山东有电视、济南有线电视及各电台、齐鲁晚报、济南时报、都市女报、山东商报、公交体、 户外广告牌、旅游交易会等,大规模的促销活动持续不断,使景区被受众广认知。2.独特性分析九顶塔民族风情园在诸多方面拥有独特性:(1) 选址的独特性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卞显红,王苏洁;交通系统在旅游目的地发展中的作用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2 宋佩茹;;生态农业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1期

3 祝晔;黄震方;;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21期

4 王咏,陆林;芜湖市旅游市场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林辰,吴小根,丁登山;峡谷旅游开发研究初探[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6 查芳;对乡村旅游起源及概念的探讨[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6期

7 崔晓明;;再论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J];安康师专学报;2005年06期

8 汪祚民;《汉书·艺文志》之“小说”与中国小说文体确立[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9 刘刚;宋玉《讽赋》、《登徒子好色赋》与司马相如《美人赋》比较研究[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赵现红;旅华主要群体外国游客客源市场结构特征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丽卿;;浙江海洋旅游产业区位分析及空间重构[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2 黄汉忠;;汕尾市滨海民俗文化资源与旅游开发[A];中国海洋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3 黄咏;;浅析西部地区民族体育旅游的发展思路[A];布依学研究(之八)——贵州省布依学会布依文化与旅游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冯亚芬;魏少琴;贾铁飞;;区域旅游资源时空结构分析——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5 夏敏慧;冯芳;;海南体育旅游应选择特色生态集约型开发模式的研究[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黄山市旅游产业发展探析[A];中国商品学会第八届学术研讨会暨学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论文集[C];2005年

7 王守恩;;社会史视野中的风俗——兼论传统风俗与传统社会[A];区域社会史比较研究中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8 陈跃雪;吴先忠;;论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A];休闲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2007中国农学会学术年会暨全国休闲农业论坛文集[C];2007年

9 王皎;;关于城市旅游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俞曦;汪芳;;城市园林游憩活动谱研究——以无锡市为例[A];2007国际风景园林交流大会论文交流材料[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君仁;花儿王朱仲禄[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朱红;唐代节日民俗与文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3年

4 包胜利;成吉思汗传说与古代蒙古汗权思想[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5 冯昆思;试论云南历史名人旅游资源及其保护与开发[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6 马增强;《仪礼》思想研究[D];西北大学;2003年

7 齐柏平;鄂西土家族丧葬仪式音乐的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3年

8 张国安;中国分时度假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3年

9 石美玉;中国旅游购物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10 俞成云;中国古代四大传说在东北亚的传播和影响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伟;论我国旅行社会开展关系营销的策略[D];暨南大学;2001年

2 李向明;湖泊岛屿旅游开发与规划——以湖南资兴兜率岛旅游开发详规为例[D];中南林学院;2001年

3 延娟芹;《晏子春秋》艺术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

4 龚浩群;一个古老神话的再生与传承——湖北长阳廪君传说考察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5 焦胜;“客源”型生态旅游区的主题创作[D];湖南大学;2001年

6 周霓;现代旅游市场开发及其Internet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漆凌云;中国天鹅处女型故事研究[D];湘潭大学;2001年

8 彭环宇;我国旅游网站有效实施网络营销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湖南大学;2001年

9 冯海霞;旅游地文化开发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韩振华;我国饭店时权经营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本文编号:2729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lyjj/2729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26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